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菊島風情(五)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客輪登島遺世絕俗的東吉嶼,體驗澎湖「被遺忘的島嶼」......


一、南方四島



澎湖旅行,抵達南海遊客中心,出發往南方四島國家公園。




搭乘每日限定航班,登上遠在天邊海風鹹鹹的澎湖東吉。




馬鞍地形的東吉嶼,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的方山島嶼。
【註】
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稱澎湖南方四島。


二、東吉嶼

東吉嶼港口



僻處孤島海峽之地,前臨港仔口的啟明宮當地信仰中心。




港口距臺南僅約四0公里,與馬公亦相去不遠,往來密切。




位居臺灣與中國沿海貿易水路,東吉曾為途中轉運要站。


昔日「小上海」




登上遠在天邊,遺世獨立的東吉嶼,一探島上古今生活。




歲月靜好,人煙稀少,不到百人的東吉嶼也曾繁極一時。




「東吉查某、西吉菜脯」諺語,說明了當時的富庶景象。
【註】
長期接觸府城文化,島上的婦女打扮得比澎湖婦女時髦。




東吉嶼,澎湖望安鄉最東的一座島嶼,是離島中的離島。




海濱的「東吉衛生室」與「雙吉派出所」是海上的堡壘。




荒地廢墟曾是渡東吉入鹿耳門,繁盛一時的臺廈轉運站。




東吉島曾經的海上繁華雖已沒落,濃濃的人情味卻依舊。


東吉嶼聚落


遙望曾是清代先民橫渡黑水溝到臺灣,拓墾發展的門戶。



啟明宮是村內一片樸質建築群中最繽紛華麗的矚目焦點。



港灣散落著民居,昔日有「小上海」之稱,現今已沒落。



建築正廳時髦的馬約利卡花磚,隱約透露昔日繁榮氣息。



老宅建材就來自臺南,彩繪磁磚落款「安平大山製造」。



東吉嶼居民外移,過去繁華留下的古厝依然有一番風味。


海濱所見




東吉島東側水深,季風洋流海象險惡,俗稱「黑水溝」。



周遭洋流形成了絕佳漁場,曾經讓居民賺進大把的鈔票。



推動「低碳島」,太陽能板部分支架不堪鹹水鹽害破壞。



海洋教室介紹南方四島的生態,吸收知識兼避暑防風雨。


東吉燈塔



風和日麗,湛藍的海,兩千多頭羊群漫步島嶼的山坡地。




紅瓦白牆古厝襯托著青草,黑白相間的羊群,景色怡人。




曾經繁華一時,日治時代為確保臺澎佔領權,分別在島上
南北兩端興建軍營及燈塔,並派兵駐守,控制鄰近海域。



日治時島南北兩端興建軍營燈塔駐兵,今居民放牧羊群。



明末清初,臺灣與福建廈門船隻行經黑水溝的重要指標。



東吉燈塔興建於1911年,標高四十七公尺是全島最高點。



東北方日軍營舍舊址,殘留的瞭望臺基座窺探當時盛況。
(以上圖片來自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遠眺東吉漁港



「小上海」曾是清代先民橫渡黑水溝到臺灣拓墾的門戶。




水勢迴步旋螺狀的東吉、西吉二嶼,沉礁處處礁石怒濤。




八卦山斷崖遠眺,東吉漁港及村落,晴空視野更加遼闊。




臺灣先民帶著盼望與夢想,勇渡黑水溝,闖出一片天地!

【註】
東黑水溝在澎湖東吉島往臺灣的附近水域,又叫「小洋」
,而西黑水溝在澎湖與廈門交界的水域,又叫「大洋」。
臺灣海道唯黑水溝最險,海底斷層湍流迅駛,廣約百里。
海象惡劣,有著「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之俗諺。


「東吉之眼」


碼頭北側八卦山下海蝕平臺,圓形岩石稱「東吉之眼」。
東吉之眼,東吉嶼地標,玄武石柱豎立於東吉嶼港口邊。



千萬年來因為風化與多方向外力擠壓而形成的特殊樣貌。
海上眺望超大眼睛,把握船隻出海與入港瞬間按下快門。


藍洞


玄武岩火山地質,宛如珍珠般散落在澎湖海域的南方四島。
自然生態、地質景觀或人文史跡資源,都維持著天然樣貌。
尤其附近海域覆蓋率極高的珊瑚礁更是汪洋中的珍貴資產。



澎湖本島周邊散落著美、望安、吉貝等近百座島嶼。
大小不等的,離島中的離島,就像遠在天邊的他方。
從東吉嶼前往西吉島巡航近距離拍攝爆紅景點藍洞。



世界級玄武岩景觀,氣勢磅礡,壯麗異常
西吉嶼北邊有著長達八百公尺的玄武岩牆
三條經過萬年的海水沖刷所形成的海蝕溝



陽光從岩石天窗透進,映照在藍綠清澈的海水。
海上眺望閃爍的光線,讓海面發出藍藍的光芒。
澎湖跳島,藍海遠離塵囂,一窺南方四島之美!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2024年4月26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