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古鎮以其獨特的園林文化、水鄉文化和建築文化而聞名。
富甲南潯,唯一中西合璧的江南古鎮,大宅園林是主要景觀......
一、南潯古鎮
四象迎賓
【註】
南潯鎮榮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魅力名鎮」、
「世博金獎故里」、國家5A級旅遊區美譽,為江南古鎮封面。
歷史文化名鎮,以其「大氣、洋氣、財氣、文氣」獨樹一幟,
保存完好的江南水鄉古鎮,歷史沉澱豐富,是品味江南勝地!
物華天寶
湖州南潯與周莊、烏鎮、西塘、同里、甪直並稱江南六大古鎮,
富甲南潯,位列浙江歷史文化名鎮之首,有「江浙雄鎮」之稱。
南潯歷史文化名鎮始建於公元1252年,自南宋建鎮至今758年。
七五0年風雨洗練南潯成一處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魅力之地。
處京杭運河水陸口,明萬曆至清中葉為南潯經濟繁榮鼎盛時期。
南宋時南潯一帶「耕桑之富,甲於浙右」,明清更是富甲一方。
位於太湖南岸,民間有「湖州一個城,不及南潯半個鎮」之說。
輯里湖絲名甲天下,善璉湖毛筆以及東方工藝之花的雙林綾絹。
二、石橋流水搖櫓船
(一)
南潯古鎮東門入,放緩腳步,慢慢逛細細品,閒悠悠的晃蕩。
一進入南潯古鎮,映入眼簾的是一幕水鄉河道、柳樹、木船。
小橋流水,人家枕河而居,寧靜閑適,漫步,體會水鄉魅力。
流水垂柳人家,小船搖曳從通利橋下通過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清亮的河水哺育了小鎮,同時孕育了聞名天下的「輯裡湖絲」。
用此河水繅的絲,白、淨、勻、細、圓、柔、韌,是絲中極品。
清末已是全國蠶絲業貿易中心。在輯里絲出口繁榮時期,造就了
大批經營絲織業起家的富商,號稱「四象八牛七十二黃金狗」。
江南水鄉婚禮巡遊,十餘項非遺及民俗文化融入展演互動中。
南潯古鎮,風光旖旎的江南古鎮,歷史悠久,河流穿鎮而過。
三、張氏舊宅
江南第一家宅
東門進賞北門景點張百銘故居,再遊南門景點小蓮莊藏書樓,
建於光緒25至31年,占地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七千平方米,
結構恢宏,氣勢宏偉,富麗典雅,工藝精湛又名「懿德堂」。
張石銘舊宅、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靜江故居、劉氏梯號
稱「紅房子」、廣惠宮、百間樓、南潯商會、求恕裡九大景。
推薦張石銘故居、小蓮莊、景區內有小門票,不建議買聯票。
(一)一至三進中式建築
舊宅進門廳後的第一進是轎廳,兩側設計了小天井,兩側牆面
鑲嵌四塊「福祿壽喜」青石浮雕,雕刻著「八仙過海」圖案。
磚雕門樓上刻著「世德作求」,為清著名書畫家吳昌碩所題,
門額上雕刻松鶴牡丹,「世德作求」是張家世代作人的準則。
磚雕藝術在眾多門樓上展現,複雜的鏤空雕刻是極為罕見的。
轎廳通過腰門與後面相通,有精緻磚雕,題額「竹苞松茂」。
自詩經小雅「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喻新居落成家門興盛。
懿德堂
張石銘自幼喪父,對母親非常的尊重,故居又名「懿德堂」。
大廳名「懿德堂」「懿」意為女德,由甲午科狀元張謇題匾。
宣統帝師鄭孝胥題「羅浮括蒼神仙所宅,圖書金石作述之林」,
意豪宅富麗像神仙的瑤池一樣,收藏許多的金石、雕刻、圖書。
外在富麗堂皇,內在富轢萬古。懿德堂木雕工藝桌椅古樸厚重,
工藝非常精美,價值已經達到四億人民幣,真可謂是價值連城!花廳
懿德堂只接待貴賓以及張石銘家族婚喪慶典聚會時才會使用,
其它時候主人都是在隔壁花廳起居室會客,樓上為眷屬臥室。
賞裙板戲文西廂記、白蛇傳、三國演義......花廳前落地長窗是東陽
木雕工藝,立體感很強,不回刀一刀成形、不上漆只塗一層桐油。
花廳的橫樑雀替雕鏤精美,匾額是康有為寫的「以適其志」,
下方是董其昌以瀟灑之行書,寫魏晉劉伶的駢文《 酒德頌》。
【註】
劉伶竹林七賢之一。平生嗜酒,《 酒德頌》歌頌飲酒的品德。
牆面裝飾天圓地方的大理石紅木掛屏,體現儒商的身分品味。
大廳裡全屬紅木家具,對角置放了南屏北鐘,寓意歲歲平安。
女廳
張氏舊宅建成後,張石銘在此只住了幾年,從辛亥革命時起,
張石銘就帶著家眷移居上海,只有母親桂太夫人在此宅居住。
芭蕉廳
三進廂房,為休閒品茶聚談之處。牆嵌木漏明廊窗刻芭蕉葉,
綠顏色芭蕉葉外面是用珍珠粉、翡翠粉加礦物質粉塗上去的,
蕉葉有孔洞昔日置綠寶石,陽光灑過就像露珠一樣閃閃發亮!
第三進的芭蕉廳廳前天井院落,安置一產於廣東英德、形似
展翅雄鷹假山奇石,名叫「鷹石」,是南潯三大奇石之一。
(二)四進歐洲建築風格
西洋舞廳
湖州南潯,中西合璧時尚古鎮,白牆黛瓦背後藏著江南傳奇。
五落四進的宅邸,第四進為歐洲富麗堂皇十八世紀建築風格。
巴洛克式門柱,半圓陽臺鏤花鐵欄,花崗石臺階,木質百葉窗。
洋樓前庭院有兩棵葉茂蔭濃的廣玉蘭,一雌一雄,樹齡126年。
西式建築作為交際廳使用,有開闊的室內舞廳,彩釉拼花地磚
上是樂團演奏的地方,不跳舞時也都會用留聲機播放著舞曲。
舞廳裡面還有更衣室,地磚彩繪玻璃及油畫都是從法國進口。
彩繪玻璃是不染灰塵的,至今此技術已失傳,成為絕世珍品。
壁爐、玻璃刻花的大廳有黑膠唱片展示區,收藏當時黑膠唱片,
以及各種唱片封面、播放機、留聲機等。洋派體現得淋漓極致!
韞輝齋
天井另端坐落法國文藝復興建築,盡顯屋主的西式審美趣味。
舊宅裡,有張蔥玉住宅,二層西式建築,人稱「西洋樓」,其
實名「韞輝齋」,出陸機「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
故居主人張均衡字石銘,從事外貿的儒商巨富,熱衷於收藏。
張蔥玉早年喪父,隨祖父居住在今闢為史蹟陳列館的韞輝齋。
張石銘,近代著名收藏家,收藏字畫書籍、金石碑刻的熱情遠超經
營絲綢鹽業,錢莊信託和房地產,尤其愛石,連字都取「石銘」。
張珩字蔥玉,又字希逸。張石銘長孫,耳聞目染,秉承祖好。
書畫收藏與首席鑒定專家,廿歲被聘為故宫博物院鑑定委員。
(三)後記
五進後花園
張石銘是光緒甲午年舉人,他繼承祖業,辦鹽務,據說當時江南
食鹽一半都來自他家。開典當,醬園,在上海經營金融房地產。
身價不凡的張石銘,1925年上海灘遭匪徒綁架十餘天,肩上留下
槍傷,家人付出鉅額贖金釋放後鬱抑不歡,二年後離開了人間。
歷史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