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日月潭貓囒山步道健行》

到阿薩姆紅茶故鄉貓囒山健行,紅葉杉林茶園,
四座觀景臺賞景,山頂為日月潭氣象站所在......


一、往貓囒山步道

步道入口



日月潭四秀之貓囒山健行,貓囒山海拔1020公尺,
步道由臺21線的明潭國中,或竹石園旁蜿蜒而上。




步道入口叉路壁標示「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
茶改場是阿薩姆紅茶故鄉,日治試種研發至今。




視野極佳的貓囒山步道,坐擁日式宿舍、茶園景緻。
入口不遠處,日治時期日式宿舍群歷史建築存留著。


日式宿舍



昭和十一年,臺灣總督府設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
紅茶研究改良及推廣工作,貓纜山腳興建員工宿舍。




茶改場六棟宿舍,建築風格採用傳統日治建築形制,
官舍以檜木為主要原料,牆體採用竹筋夾泥的構造。


貓囒山



清晨是漫步貓囒山的最佳時段,從入口沿著紅茶梯田
蜿蜒而上,二旁夾道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阿薩姆紅茶。




「日月潭四兄妹」一姊貓囒山,為新版臺臺灣小百岳。
貓囒山步道緊依日月潭畔,屬於輕量級的小百岳步道。

【註】

水社大山、大尖山、貓囒山、後尖山稱日月潭四兄妹。




雪山山脈最南端,海拔1016公尺,在明潭四秀中排名
第三,臺灣小百岳之一。山頂為日月潭氣象站所在。




貓囒山步道平易近人,可以飽覽日月潭的山光水色,
還有豐厚的茶園茶業文化,觀賞歷史建築和氣象站。


新井耕吉郎紀念亭



紀念亭內有技師紀念碑,是日本農學家新井耕吉郎,
在臺灣成功種出錫蘭紅茶,譽為「臺灣紅茶之父」。




紀念亭矗立的新井耕吉郎銅像,是奇美董事長許文龍
日月潭旅遊,感念新井對臺灣的貢獻,捐款建立的。




當時製作了四尊銅像,分別在奇美博物館,茶改場魚
池分場,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新井的故鄉群馬縣。


二、貓囒山步道

步道登山口



紀念碑的左邊階梯,就是貓囒山登山步道的登山口。
右手邊即是茶改場守衛室,非洽公的民眾禁止進入。




步道全長約4.6公里,階梯往上,路口有指示牌指引。




木棧階梯種植整排櫻花樹,花期造訪彷彿秒到日本。




沿著木棧道,想昭和時代貓囒山步道當年的東洋風。




階梯步道後,有一小段碎石小路往「茶葉改良場」。




半山腰「茶葉改良場」的後門,內仍保留檜木茶廠。


步道第二段

紅葉步道



沿著木棧道和石子路步行,道旁夾道就是錫蘭橄欖樹,
秋冬樹葉會轉紅掉落,成為一片鮮紅火熱的紅葉步道。




柏油產業道路旁整排錫蘭橄欖樹,紅色枯葉掉落路面,
漫步紅葉鋪滿步道,讓這一段紅葉步道顯得十分浪漫!




貓囒山行者旅途,漫步至此,對眼前的紅葉感到驚艷!
飄散地面像鋪了一層豔豔紅毯,是打卡拍婚紗的景點。




原生自印度和斯里蘭卡的外來種,1901年時引入臺灣。
錫蘭橄欖產於錫蘭,核果形狀和橄欖很像,故得此名。




深根樹性強健,喜生長於溫暖多濕的環境,耐旱抗風。
主幹健壯挺拔,樹高可達15公尺。樹形開展分枝長伸。




即將入秋的日子裡,楓紅外,杜英科的老葉也會轉紅。
滿地落葉堆疊紅葉大道,從山上遠眺層層山巒與芒花。




沿著鍚蘭橄欖步道、筆直臺灣杉林,一路蟲鳴鳥啼。
眼前排列整齊的人工造林地由日本柳杉和杉木組成。



臺灣森林資源豐富,日治時期計畫性發展林木產業。
近年林業政策轉變林木砍伐為森林保育與山林復育。


三、觀景平臺賞景

第一座觀景



清幽的杉林步道徐徐開展四個視野廣闊的觀景臺,
筆直的日本柳杉,山友們在此迎著冬日暖陽休憩。




觀景臺由於方位的關係,特別適合觀賞日出。
景觀臺前的景緻,是日月潭東岸的自然人文景觀。




看到群山環抱的日月潭東岸,旁邊還有綠油油的茶園
,山脈、聚落、廟宇等湖景景觀都能在此遠眺欣賞。


第二座觀景



沿著產業道路續行,紅茶梯田與筆直的臺灣杉林相伴,
陽光灑落,被大自然圍繞的山林旅途,一片歲月靜好!




這片林地由日本柳杉和杉木組成人造林與茶園相映,
涼亭前是茶園,所以旁側塑造「一心二葉」茶意象。




第二觀景臺造型別緻,細看是一心二葉的茶葉造景。
手摘一心二葉,充分展現阿薩姆紅茶濃醇厚實特質。

【註】
一心指的就是新芽,二葉指的新芽下方的兩片嫩葉,
一心二葉須手工採摘,而這個嫩芽也是回甘的關鍵。




日月潭最早引進臺茶八號紅茶,原產地印度阿薩姆邦,
此款手摘茶葉紅茶以傳統工法製作,全發酵製程烘焙。

【註】
日月潭最有名的臺茶18號,茶改場研發緬甸種的茶。
臺茶12號金萱、13號翠玉、18號紅玉、21號紅韻等,
皆是由茶改所改良培養的,有其特殊的茶香與韻味。




臺灣杉林涼亭眺望,欣賞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
層層疊疊的群山茶園,傳承日月潭地區的經典紅茶。


第三、四觀景臺



步道前半段,從海拔750公尺登山口至半山腰茶改場。
至850公尺以後,賞農業部人工栽植茶樹、錫蘭橄欖。




後半段山坡地杉林木以及中低海拔的針闊葉混合林。
沿途欣賞日月潭特有的阿薩姆紅茶種植區茶園風光。




親民小百岳登山步道沿途環境清幽、視野展望極佳,
至此有森林演替與干擾解說牌,日月潭自然演替秀。




道路旁的一個半圓形高海拔展望臺,是第三觀景臺。
較第一觀景臺高,可從高角度賞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茶改場臺地倚山面湖,滿山茶園輝映日月潭寧靜水。
層層山巒如畫,是賞日出雲海、山水晨霧絕佳地點。




茶改所茶園翠綠,為臺灣茶葉走出不一樣市場路線。
前方雜樹林道路旁,又拋出個半圓形高海拔展望臺。




第四觀景臺看到電線直衝而下,山嶺繚繞的小聚落。
步道沿途共四個觀景臺,每個觀景臺都有不同風景。


四、日月潭氣象站

茶園,聖誕紅九重葛



第二段1.3公里,從茶改場到氣象觀測站,從林蔭步道
到滿山遍谷的阿薩姆紅茶園,高度從850至1005公尺。




柏油路面的產業道路,續行到全臺第三高的氣象站,
看到步道旁都是紅茶園,表示日月潭氣象站快到了。




抵達視野開闊的日月潭氣象站,聖誕紅九重葛花迎賓。
這裡是貓囒山最高點,觀景臺、勒石,戶外有測候儀。




感謝溪頭蕭團長伉儷,樂樂小姐隨團服務,還有團友們
一路相伴,讓日月潭貓囒山步道成為新春愉快的健行!


觀景臺,勒石



石碑旁觀景平臺有公廁,重點是還有日月潭無敵湖景!
登高欣賞日月潭湖山美景以外,別忘認識在地發展史。




從氣象站觀景臺眺望日月潭景觀,正對是慈恩塔山頭,
左側伊達邵聚落,右側是向山、水社,遠眺埔里集集。




「日月潭貓囒山」現已佚失三座基石,現以勒石代之。
2024年國土測繪中心補立一座新的三等三角點5005號。




3月23日完成基石補建,兩面題字,可說是基石鼎新!
在此登頂遠眺,盡攬日月潭山川大景帶來的視覺美感。


氣象站測候儀



觀景臺前續行,步道頂端為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
氣象站1940年興建,海拔1020公尺處,戶外有測候儀。




觀景臺前方地圖說明板,座落在貓囒山頂上的氣象站,
氣象站戶外氣象觀測設施,提供完整正確的氣象資料。




氣象站為中央氣象署收集全臺不同海拔高度氣象資料,
全臺設四座氣象站,日月潭站是海拔第三高度測候所。

【註】
玉山3800公尺,阿里山2400公尺,陽明山竹子湖850公尺。




戶外設置氣象觀測器具百葉箱、雨量儀、酸雨採樣器。
百葉箱觀測濕度及溫度,各項觀測設施具備不同功能。




雨量儀統計降雨量,酸雨採樣器則檢測酸雨之酸鹼度,
蒸發器統計蒸發量,太陽輻射觀測器觀測太陽輻射量。




酸性沉降採樣器。「酸雨」學術名稱為「酸性沉降」,
分為「濕沉降」與「乾沉降」兩類,前者氣狀或粒狀污
染物,後者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測定地面風速的風力塔,塔上組裝螺旋槳風向風速感應器。
風力塔1940年(昭和15年)建,兼具氣象觀測與歷史價值。


五、草屯工藝中心



貓囒山步道健行,回程到草屯參觀臺灣工藝文化園區。




純白色的建築物是地方工藝館,園區內還有其它展館。




工藝文化館、生活工藝館、工藝設計館、工藝資訊館,




一個屬於全民生活美學的極致空間,工藝休閒好所在。




五大展館皆為獨立建築。適合所有年齡層的工藝景點。




生活工藝館綠蔭落地窗前,「亂亂編」創意休閒藤椅。




有機造形家居物件,竹製人體工學休閒椅標價逾十萬。




竹藝、竹雕、藍染、漆藝、金工、玻璃、陶藝七處工坊。




百歲王清霜,投入漆工藝逾八十年,是臺灣漆工藝文化
產業典範人物。玉山長春展現玉山主峰的壯麗與氣勢。


(📷2024年1月14日)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