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之巔,天下第一禪寺,世界文化遺產,千年武林的秘境之旅。
千年禪境,少林寺朝聖,常住院碑林、天王殿、大雄寶殿,塔林......
🌲林蔭石板道
⛩️禪宗祖庭
山門八字牆東西兩邊對稱立有兩座石坊,東石坊外橫額「祖源諦本」,
內橫額「跋陀開創」,西石坊內橫額「大乘勝地」外橫額「嵩少禪林」。
山門口寫著「禪宗祖庭」,相傳印度高僧菩提達摩祖師「一葦渡江」。
少室山五乳峰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確立少林寺禪宗祖庭的地位。
嵩山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起源地,少林寺山門口寫著「禪宗祖庭」。
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在少室山五乳峰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
相傳達摩祖師從海上經廣州、南京,「一葦渡江」來到嵩山少林寺。
廣召信徒,弘揚佛法禪宗,從此確立了少林寺作為禪宗祖庭的地位。
山門,清雍正年間建。由正門和東、西掖門組成,門首正中懸康熙帝
御書題寫黑底金字「少林寺」匾額,上方刻「康熙御書之寶」御璽。
建於北魏距今1500餘年,漢傳佛教禪宗祖庭,稱「天下第一名剎」。
整體結構配置高低相應和諧。前矗立清代雕刻石獅一對,雄雌相對。
【註】
山門殿佛龕後奉手持金剛寶杵韋馱菩薩護法金剛,護佛、法、僧三寶。
⛩️碑林
碑刻記錄歷史文化、武術、歷代高僧事蹟,是研究少林的重要資料。
不僅具有歷史價值,碑刻的書法、雕刻等藝術形式也具有很高價值。
最引人注目的是「天王殿」入口前,金庸的「少林秘笈,國之瑰寶」。
登嵩山遊少林寺,觸摸碑刻,沉浸體驗金庸書中正宗武學的巔峰場所。
碑林間的道路鋪設有蓮花圖騰,步履其上蓮花步步生象徵功德圓滿。
踏在青石板路每一步,彷彿能聽到歷史的迴響,感受到武林的豪情。
嵩山訪少林,千年古樹與陽光交相輝映之下,碑林錯落有致地豎立。
號稱「公孫樹」的銀杏樹,雌雄異株,一公一母合栽才會開花結果。
除了這棵已經超過千年單株銀杏,它只會開花不結果,稱為羅漢樹。
而千年銀杏樹幹上,有過去僧人練一指神功時留下的指洞清晰可見。
1735年建1928年毀1982年原結構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前後廊。
「天下第一祖庭」漢傳佛教禪宗祖庭,殿前有兩座金剛護法神像。
位於碑林的盡頭,供奉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
天王殿紅牆綠瓦,鬥拱彩繪,門內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剛塑像。
🏯大雄寶殿
從山門入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
大雄寶殿佛事活動的中心場所,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為三大佛殿。
殿雄偉軒昂,內金柱下麒麟柱、獅子柱頂石各一對,皆用整石雕刻而成。
殿堂懸掛康熙御筆親書的「寶樹芳蓮」四個大字,屏牆後壁有觀音塑像。
大雄寶殿是寺院佛事活動中心場所,與天王殿、藏經閣並稱三大佛殿。
趙樸初題匾殿檐下,殿內供奉三世佛像,東西山牆神臺塑十八羅漢像。
🏯鐘樓鼓樓,唐太宗碑
鐘樓鼓樓,兩座樓均四層,造型巧妙,巍峨雄偉,是我國建築史珍品。
原建築毀重新修建,沉寂近70年的晨鐘暮鼓,又重新在中原大地回蕩。
武術之源,十三棍僧救駕,《唐太宗賜少林寺主教碑》,記述此段歷史。
大雄寶殿前有一塊「太宗文皇帝御碑」,上面還刻有李世民御筆聖旨。
⛩️少林寺的贔屭
少林寺眾多的碑石中,大多採方形基座,只有少數由祥獸贔屭馱負。
贔屭馱碑,坐落在大雄寶殿兩側,左右對稱著龍生九子之一的贔屭。
永信方丈紀念碑,記少林寺第三十三任方丈,年僅34歲的釋永信晉院、升座,
成為少林寺1500年來最年輕方丈。十七歲入寺時十多個和尚,二十八畝土地。
【註】
開素餐館、辦少林藥局、書局、網站、功夫表演、出版電影、開發紀念品、
將少林文化品牌成功推向國際, 帶領少林跨足各領域,讓少林寺威震四方。
龍頭、龜背、蛇尾,傳說是龍的第六子,另一說是龍神與靈龜化身。
貌似龜而好負重,一排利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曾助大禹治水。
傳統文化意涵中,贔屭視為吉祥的象徵,代表著長壽、力量和承載。
贔屭石雕精美傳神,與碑文相互輝映,為少林寺增添獨特文化氣息。
少林寺在大型或重要的石碑底座雕刻贔屭,以展現其莊嚴和重要性。
結合傳統文化、風水學說,遊客到少林寺摸摸贔屭,祈求長壽吉祥。
🏯少林寺塔林
從少林寺山門出發,沿「塔林→初祖庵」指示牌前行,往常住院西。
寺西三百米處,有一片巨集大的古塔群,是歷代高僧圓寂後的墓地。
晨霧繚繞,夕陽鍍金邊,四月塔影山桃共舞,銀杏葉鋪就黃金地毯。
自漢至清,241座佛塔兩座現代塔,高低不一,有如茂林,故稱塔林。
千年禪境,少林寺塔林深度朝聖,塔林,中國現存古塔數量最多塔群。
佔地約2.1萬平方米,形狀各異的塔林,號稱「中國古塔藝術博物館」。
德高望重的僧侶圓寂後,遺體放入地宮,在其上造塔,建築種類繁多。
塔林見證少林寺一五00年的高僧傳承史,每座塔都銘刻著無言的史詩。
塔從一級到七級,為四、六、八角,也有柱體或錐體,空心實心均有。
「中國古塔藝術館」錯落有致,雕刻細膩,很適合做為研究石刻藝術。
西元六八九年至一八0三年間,上下兩千年,少林寺塔林時間跨度極長。
是研究古代雕刻、書法藝術的歷史資料庫,有科學、歷史、藝術之價值。
法玩禪師塔(791年)最古塔,方形單檐仿木結構,塔門浮雕「胡人馴獅」。
宋塔幾何美學代表,普通塔六邊形制,檐角懸掛風鈴須彌座上力士浮雕。
鎮林之寶,華麗雕刻,小山和尚塔(1588年),明塔藝術巔峰,蓮花座下的
「少林拳譜」石刻,塔身《金剛經》全文陰刻,十三級相輪象徵修行次第。
【註】
藏經閣(法堂):1993年重建。是貯存佛經典籍和高僧講經說法之地。
藏經閣前的一口和尚們的炒大鍋,直徑一點六五米,重一千三百多斤。
方丈院:寺中方丈起居理事地。乾隆遊少林寺以為行宮,又稱「龍庭」。
有日本贈銅質達摩像、彌勒佛銅像,佛門八大僧圖、達摩一葦渡江圖。
立雪亭:明正德時建又名達摩亭,相傳二祖慧可向達摩斷臂求法之地。
石柱有明代題字,殿內懸乾隆題「雪印心珠」匾,佛龕內供達摩銅像。
千佛殿:寺內現存最大殿宇,又名毗盧殿、毗盧閣,明重建奉毗盧佛像。
殿內壁畫: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是少林寺壁畫的珍品。
殿內地面有48個20厘米深陷坑,是清代少林武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
(📷2025年4月1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