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 星期日

《臺中纖維工藝博物館常設展》

到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來一場絲線與色彩交織的華麗派對!
以臺中編、結、織、染、繡為主題,結合工藝與藝術的常設展......


🏛️到纖維工藝博物館



博物館到了,公車站「臺灣纖維工藝地圖」色彩斑斕的工藝地圖。
地圖上不僅描繪了臺灣各大地標,還標示了臺灣各地的纖維工藝。




臺中大里運動公園內有一座公立博物館,名為「纖維工藝博物館」。
車就停公園地下停車場,牆上繽紛色彩交織的是梵谷華麗彩繪裝飾。


🏛️纖維工藝博物館廣場



博物館廣場上六公尺高巨大石虎跟你招手,可愛的巨大石虎雕像!
石虎張牙舞爪著,充滿活力,陽光灑遍,增添了幾分生動的氣息。




石虎雕塑,從臺中花博吉祥物大型公仔移置而來,配合新春展示。
曾經為石虎雕塑舉辦活動,如「Mofia的奇幻旅程」新春限定活動。




展館側面草地,大型裝置藝術「奉茶」,結合竹編與竹家具工藝。
「奉茶」上方是竹編大茶壺,下方是可以坐下來泡茶休憩的涼亭。




以竹子創作大型裝置藝術的概念,呈現早期社會「奉茶」的美德。
兼具觀賞與實用巧思,表現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好客人情味。


🎉纖維交織的博物館



到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來一場絲線與色彩交織的華麗派對。
以「纖維.時尚.綠工藝」,展現臺灣纖維工藝藝術的繽紛世界。




大里運動公園公立博物館,臺中市政府成立的第一座市有博物館。
以臺中的編、結、織、染、繡為主題,結合工藝與藝術的博物館。




進入館內,大廳挑高中庭,現代設計感的玻璃大牆讓人眼前一亮!
從大廳仰望纖維裝置,一圈圈垂吊的、一縷縷交織的,藝術氛圍。




以文化脈絡呈現的生活樣態,發展出的纖維種類及工藝的展覽館。
「纖維‧時尚‧綠工藝」為立館宗旨,典藏、研究、展示、教育功能。


🎉華麗派對常設展



二樓參訪一場編、結、織、染、繡,結合工藝與藝術的華麗派對!
館舍必訪,二樓展廳「華麗派對: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常設展。

【註】
竹藝「雲煙無盡」,以傳統「輪口編」為基礎,編出連續連綿型態,
創造詩畫般超越規律的迴旋韻律,大型裝置作品開啟竹雕塑新想像。




因地理環境植物多樣性,多元文化洗禮,發展出多樣化纖維工藝。
「纖維.時尚.綠工藝」,工藝地圖,梳理臺灣纖維工藝發展脈絡。

三峽藍染、新埔柿染;豐原製麻、大甲帽蓆、和美織、竹山竹編;
朴子刺繡、臺南紡織、關廟竹藤編、恆春瓊麻;及噶瑪蘭香蕉絲、
和平泰雅苧麻、月桃編織。和中國西南地區、亞太周邊文化影響。


🎉藺草編織



藺草為臺中在地植物,有著外皮堅韌、纖維細緻、延展性佳特性。
而使用藺草纖維編織的大甲帽蓆,即是臺中發展纖維產業的開始。




深具在地特色的工藝文化,不僅呈現織作技法,更希望傳承知識。
展場內織席機是特別展出機器,見證了我國藺草相關工藝的演進。


🎉刺繡工藝之美



針線情,刺繡工藝之美,將中國刺繡針法,應用於日本和服刺繡。
人間國寶劉千韶的刺繡工藝精湛,現場展出其刺繡工作檯和作品。




館藏「貴州榕江苗族繡花古老蘆笙衣」,蘆笙衣包括馬甲和飄帶。
豐富的裝飾,疊繡和羽毛,飄帶隨著舞者而飄動,更顯舞姿優美。




蘆笙舞又稱踩蘆笙、踩歌堂,是中國民間傳統舞蹈。男子「皆椎髻,
頭纏黑布,頸掛銀環,耳掛銀製耳環,衣服上下皆黑,足穿草鞋。」


🎉貝珠文化



南島語族的貝珠工藝在臺灣和南太平洋地區,具有豐富的文化意涵
和社會功能。貝珠文化穩定社會結構,也展現了原始的藝術美感。




傳統貝珠工藝在太平洋區域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族間有共通性。
特別是泰雅族貝珠衣,具重要地位,象徵著財富地位和祖靈信仰。




纖博館典藏的泰雅族貝珠衣,是臺灣原住民文化極具代表性文物。
 展現泰雅族的傳統工藝,也突顯了臺灣原住民文化的豐富多元性。 



泰雅族珍貴的貝珠衣,象徵社會地位,祭典儀式或重大慶典穿著。
其主要功能:貨幣和交易媒介,聘禮、賠禮、謝禮,甚至陪葬品。




貝珠衣Lukus-kaxa’是泰雅族最貴重衣服,象徵權力、財富及地位。
綴滿白色車磲貝磨製而成,擁有貝珠衣的族人將之視為傳家之寶。
纖博館致力於研究、保存和推廣貝珠文化,南島文化的貝珠工藝。


🎉生活時尚華麗工藝



籐竹編、繡畫、棒槌蕾絲、藍染、織布趣、創意繩結與首飾設計。
臺灣這片土地像一塊美麗的編織花布,形形色色的族群世代在此。




源於早期的日常生活,慢慢發展出產業,再演變成藝術與時尚。
在應用纖維的領域,又可分為「編、結、染、織、繡」五大類。



取自大地纖維材質的資源,再以美學工藝帶向應用的完好境界。
纖維工藝的材質、運用、文化、趨勢,成為文化與美學的傳統。





來到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領略纖維的世界有多麼豐富多彩。
像經歷一場華麗的盛會,感受纖維工藝與新銳時尚的融合傑作。




「華麗派對: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呈現纖維工藝豐富多元面貌。
創作平臺涵蓋材料運用、傳統技藝、藝術創作,及纖維未來的發展。


(📷2025年7月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