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尋色,纖博館賞「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尋色蘭陽 ”特展......
🎨蘭陽尋色
賞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 ─ 《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特展。
一樓展廳特展入口意象,呈現宜蘭澎拜海洋和溫暖的土地。
「島嶼如歸游伏於東海,沙丘蜿蜒如靈蛇盤海口,這正是
《葛瑪蘭廳誌》所言「龜蛇把海口」。傳諺描繪大自然為宜蘭
平原築起的守護地景,也是宜蘭人深植心中的土地情感。」
【註】
龜指的是宜蘭海口的龜山島,蛇是指宜蘭海邊蜿蜒的沙丘。
傳統信仰「玄天上帝」腳踩龜,手把蛇,龜就像是宜蘭地形。
二者遙遙相望守護蘭陽平原,「龜蛇把海口」就是宜蘭之意。
走進宜蘭人自然環境表徵,用心感受宜蘭特殊的人文魅力。
《尋色蘭陽》特展,體驗天然染色魅力,感受宜蘭風土色彩。
🎨《雨絲繪葉書》


蘭陽尋色,藍染,染出心中的宜蘭風景 ─ 宜蘭的雨。
跨越臺灣東北角,走進宜蘭人自然環境,
展館第一區「關於我們,及我們的故事」。
《雨絲繪葉書》藍染作品以宜蘭多雨為創作題材,充滿童趣:
「蘭陽平原的孩子,他們知道宜蘭的雨,綿延無際,四方連續,
只有開始,不知結束,沒有終期。」
「雨滴從蒼穹滑向大地,劃成雨絲,雨絲,為每個孩子織成獨立的天地。
滴、答、滴、答、滴滴答答,傘下,雨衣,」
「走進漫入天際的雨絲,只有向前,沒有風景。
不抬頭,也知道
平原的天空 那樣扁平,那麼無情,陪你向前,是雨絲,
和它凝在心中的點點滴滴。」
🎨尋色踏查、採集和染色
倚山面海的地理環境,使得潤濕的東北季風能深入蘭陽平原。
造就豐富多樣淺山植物,擁有植物染材取得便利的地緣條件。
「宜蘭染」團隊走遍12鄉鎮市採集46種植物,完成552片植物染色布樣。
創作的精采作品,讓人充分感受到來自宜蘭的澎拜海洋和溫暖大地。
加上地方文化工作者重視文創產業的發展,培育天然染色人才
不餘遺力,孕育出時尚創新「宜蘭縣宜蘭染工坊會發展協會」。
「蘭陽本色·聚菁煥彩」宜蘭尋色,纖博館一睹藍染風采!藉由
藍染工藝重振地方創生藉由工藝串聯地方,染織記憶與未來。
🎨宜蘭染工坊
天然染染色流程:染材、萃取染液、染色、媒染、固色和清洗晾乾。
尋色踏查、採集染色,天然染色技藝淬鍊呈現地方風土人文代表色。
純手工染出染布不同的花紋樣式,每一塊藍染都是獨一無二的。
染色工藝包含了服飾、圍巾、包袋、掛飾、家飾等數百件成果。
天然染色,孟藝坊、芬芳講堂、巨人染、紗緹、小葉布染、山麗
手作、藍色小屋、植風染坊野孩子創藝空間、粗坑庄工作坊等。
🎨藍染工藝
沉澱法藍染,採集馬蘭(俗稱大青),揉搓大菁萃取藍草藍色染料,
再經過打靛氧化、靜置沉澱、濾乾藍泥等步驟,而製成藍靛染料。
藍染的顏料是使用天然植物、石灰與水所製成以技法變化創造
出染布不同的花紋樣式。所以,每一塊藍染都是獨一無二的。
慢染時光,「藍」出生活的美感,喚起生活中最美麗的藍色回憶。
體會藍染之美好,欣賞棉方巾藍染,天然染色作品的獨特魅力。
乘風破浪看鯨豚,宜蘭賞鯨,鯨魚和高蹺鴴,一起與環境共生。
李吾胡,工程設計的他利用天然染手法,描繪出的龜山島景緻。
體會藍染之美好,欣賞棉方巾藍染,天然染色作品的獨特魅力。
「青出於藍而青於藍」由藍草製造藍靛染料,是早期藍染的技法。
宜蘭的藍染產業,除了有大菁的種植,還有傳統的「菁礐」遺址,
以及代代相傳的藍染技藝。這些因素構成了宜蘭獨特的藍染文化。
菁礐是過去用來製作藍染染料的場所,通常是挖鑿土坑,用來浸泡
發酵大菁植物,提取藍靛。遺址是宜蘭藍染產業發展的歷史見證。
🎨尋色蘭陽
纖博館《龜蛇把海口的色彩格局》展,攜手宜蘭染工坊發展協會。
邀請我們跨越臺灣東北角,走進宜蘭人自然環境,感受土地色彩。
尋色蘭陽,宜蘭的特產鴨子、鴨母船、溫泉絲、 金棗、桃太郎、
蕃茄、南瓜等,還有宜蘭的雨,宜蘭的天然色彩等特有的畫面。

(📷2025年7月5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