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巴黎天主教堂,蒙馬特山丘巡禮》

在巴黎市區,瞻仰壯觀的瑪德蓮教堂;在浪漫巨匠雨果小說舞臺場景 ─ 巴黎聖母院,聽鐘聲響起;在美景與藝術的聖心堂,體驗蒙馬特山丘的絢爛風華......


一、巴黎天主教堂巡禮

瑪德蓮大教堂




位於巴黎巴條主要大道交會處的瑪德蓮廣場,坐落於協和廣場北側北側皇家路的北端盡頭,周圍建築環繞了巴黎最奢華的環境。

【註】

瑪德蓮廣場匯聚了全巴黎最高級的食品行,有名的「貴族」雜貨店 Fauchon 就在教堂右後方,在此,有最新鮮的法國松露、鵝肝醬和魚子醬。




舉世聞名的教堂,希臘神殿風格,莊嚴肅穆的外觀,原來是為了紀念拿破崙軍隊的榮耀,承載了法國和世界的大量歷史,成為巴黎知名的建築代表。





歌劇院、春天百貨附近,巴黎最宏偉的希臘神殿式大教堂 ─ 瑪德蓮,原址從猶太會堂改建為教堂,到拿破崙榮耀戰功,紀念凱旋,建築才完備。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瑪德蓮天主教教堂,建築由五十二根高廿公尺的柯林斯圓柱環繞柱廊,毛茛葉花籃般地頂住山牆,山牆浮雕描繪「最後審判」圖。




大門的銅環上,刻有聖經《十誡》的故事浮雕,摩西引導以色列人出埃及。入內之後,則以莊嚴的聖母瑪麗亞像、耶穌塑像以及管風琴最具參觀價值。




一一八二年,主教沒收了當地的猶太會堂改為教堂,主保聖人就是達文西密碼中被認為是耶穌妻子的抹大拉的馬利亞,路易十八改為天主教堂。





教堂的光源來自三個小圓頂,鍍金精緻的裝飾在朦朧中更添美感。祭壇上精雕細琢瑪德蓮昇天大雕像,壁畫「最後審判」下方環列信仰關鍵人物。


巴黎聖母院



座落在巴黎市區西提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法國總主教區的主教座堂,廣場有「原點」紀念碑,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碑的起點。




哥德式教堂外部,輝映煥發自內部的莊嚴聖潔,鐘樓、飛扶、拱壁、雕刻、吐火怪獸、玫瑰花窗,拱頂和飛扶壁是支撐聖母院宏偉建築的力量。

【註】

有了飛扶壁,重量由拱頂的肋骨完全在結構之外傳遞到一系列反支撐,扶壁的存在意味著牆壁可以更高更薄,並且可以設立更大的窗戶。




二0一九年火劫,造成屋頂尖塔與主體木結構屋頂燒毀,鉛製瓦片融化,石造拱頂燒破三個大洞,然而正面雙塔、建築整體結構得以留存。




聖母主教座堂,三座大門的雕刻和線條各樹一幟,左門是哥德式,中門是十八世紀改建的近代風格,右門上方有聖母院最悠久的兩座雕像。

【註】
三座門,瑪利亞門、末日審判門和聖亞納門。哥德式風格的聖母院雕塑展示聖經故事的內容。為了增加效果,雕塑最初都塗上了油漆和鍍金。




三扇彩色玫瑰窗是偉大的傑作,門廊上方的西立面玫瑰窗是聖母院第一扇,南玫瑰窗最有規模和藝術性,下方有十八個垂直窗是北玫瑰窗。





於古羅馬聖殿舊址,一一六三年奠基的塞納河畔最偉大的天主教教堂,見證了法國歷史,拿破崙《加冕圖》、雨果《鐘樓怪人》,都以此為場景。






巴黎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古蹟,有著相同名稱的壯麗的浪漫主義文學、愛情史詩,雨果對於人類「愛」的終極詮釋,「命運」的永恆探尋。


聖心堂



天主教宗座聖殿,聖心堂坐落於巴黎蒙馬特區,由於位於巴黎市區的高處,加上有別於市區其它建築的設計風格,使其成為巴黎著名的地標之一。




一九二三年正式完工,白色大理石結構體,兼具羅馬及拜占庭風格折衷主義建築,是普法戰爭後,商人為了還普魯士未入侵法國的祈願而建的。




以耶穌聖心為主保而得名,教堂以崇拜耶穌聖心為主,耶穌基督,亦即「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裡救出來。」聖心堂見證了神的救恩。




由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




擁有三個拱的門廊,兩側裝飾著聖女貞德與路易九世的騎馬雕像;十九噸的薩伏依大鐘是一八八五年時在安納西所鑄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鐘。




聖心堂有著龐大且出色的管風琴,圓頂有巨大的鑲嵌畫,稱為基督聖像,是世界最大鑲嵌畫。圓頂開放參觀,可以從這裡看到巴黎市的全景。


二、蒙馬特山丘




步下視野遼闊的山丘,懷舊眷戀蒙馬特的藝術氣息,十九世紀以來,依然美麗!只是尤特里羅
、羅特列克、莫迪里亞尼的身影,被熙攘的人群淹沒了。




又稱為小丘廣場的蒙馬特藝術村,廣場中間聚集了有執照的合格藝術家,周圍充滿小酒館,
紀念品店,在此逛街賞畫畫肖像,紀錄藝術的足跡。




梵谷、馬蒂斯、德蘭、雷諾瓦、竇加、尤特里羅、羅特列克等藝術家聚集。畢卡索、莫迪利亞尼與其他貧困藝術家曾生活在一骯髒的建築物洗濯船裡。




印象派畫家畢沙羅於一八九七年創作的《蒙馬特大道》系列畫作之一,藝術家專注描繪他從旅館向外俯瞰的繁華的蒙馬特克里希大道沿街風光。




塞納河的右岸,一三0公尺高的山丘,蒙馬特高地著名的景點有聖心堂、聖伯多祿堂、小丘廣場、皮加勒廣場、紅磨坊、狡兔酒吧、浣衣舫和愛牆等。




畫家們對蒙馬特高地開闊的視野和浪漫情有獨鐘,稱為「永遠的波希米亞文化及藝術聖地」的蓋爾波瓦咖啡館,是當時巴黎精神象徵,如今已無跡可尋。

【註】
德加晚年一直住在克里希大道6號,就在蓋爾波瓦咖啡館對面,11號住過畢加索,莫內畫室在廣場皮嘉爾街28號,16號住過喬治‧桑,當時她正和蕭邦熱戀。

靠近克里希廣場的130號住過畢加索,隔壁的128號住過秀拉。馬奈住在離廣場不遠的巴蒂尼奧勒街34號。克里希廣場也曾是影片《四百擊》場景。




蒙馬特,藝術與浪漫的天堂,雷諾瓦的煎餅磨坊舞會畫,保留了當時記憶,帶領我們回到當時的美好生活,現在這裡經營的是傳統的法式料理餐廳。




走回當時的美好巴黎,人稱「蒙馬特之魂」、「海報設計之父」的法國畫家羅德列克,受到日本浮世繪的影響,繪畫紅磨坊康康舞者的海報,舞者、女伶、妓女。




浮生巴黎,浮世印象,凝視時代,描繪巴黎紅磨坊的羅德列克是法國藝術史上一塊重要的紀念碑,是藝術走向庶民的重要推手。




受歡迎的飲酒區域,十九世紀末及廿世紀初已經成為一個不受約束,且頹廢的娛樂中心,巴黎著名的聲色場所,舉世聞名的紅磨坊就在克里希大道82號。




夢迴十九世紀,華燈初上時,到紅磨坊夜總會觀賞巴黎夜生活的代表舞蹈 ─ 康康舞,百餘年來,多少藝術家與上流名士拜倒於此地的紙醉金迷。




起源於紅磨坊的康康舞,舞者身著豔麗華服,多層皺褶及地長裙,舞動時,手提裙擺左右晃動,並向前高抬踢直腿,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煎餅磨坊在舊風車附近的山頂上開業,《紅磨坊》電影場景的皮卡爾區是法國最著名的紅燈區。而藝術家、歌唱家與演員出現在黑貓夜總會。




紅磨坊的左邊是勒比克街,1886年梵谷從荷蘭來到巴黎投靠弟弟。西奧代理了大量印象派作品,勒比克街54號,是梵谷和他弟弟西奧的舊居。



梵谷住蒙馬特兩年,在1887年春天繪製《蒙馬特街景》,從未公開。二0二一年以1309萬歐元成交,創法國藝術品的最高成交價紀錄。



俯瞰巴黎的藝術之丘,蒙馬特蘊含了濃厚藝術氣息,櫥窗裡梵谷舉瓶邀飲,苦艾酒吧!醉眼恍惚,尤特里羅、羅特列克、莫迪里亞尼,酩釘於石砌小坡道......


(2013年7月20、21日)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