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太極,人間,美術館》

座落於金山區,臺灣第一座戶外雕塑公園,結合戶外與室內空間,朱銘美術館,典藏「太極」、「人間」系列與各期作品二千餘件......


去形傳神的雕塑



朱銘,本名朱川泰,出身傳統佛像木雕,師事李金川,奠定精確的雕刻技藝。遇見恩師楊英風後,提昇為純藝術。




以黃土水為精神導師,在鄉土系列「同心協力」作品得到國家文藝獎時,隔年即轉向濃厚中國思想意涵的太極系列。






當太極博得國際聲譽時,朱銘又立即奔向人間系列。前瞻的視野,旺盛的學習力與創造力,朱銘,不斷衝破極限!




夏目漱石說:「無論拿破崙或亞歷山大,沒有一個人會因勝利而感到滿足。」朱銘一再說:「學習是為了獲得,修行是為了忘記。」





從民間藝匠出發,不斷探索努力,追尋傳統與現代甚至與世界對話的藝術創作。朱銘從不因成就滿足,藝術生命不斷創新。


人間系列 ─ 三軍羣像



彷彿羅丹的「巴爾札克」去形寫意,也彷彿巴爾札克的人間劇場,充滿生命力、歷史時空感的三軍陣容,串起整座山嶺。




去形傳神,綻放光彩!劇場由空軍的起飛降落,揭開序幕。軍機滑行,參差垂天降落的傘兵,引領觀賞者馳騁飛翔天際。




異想世界中,傘兵淋漓盡致的演出,地面昂首闊步的空軍,創造出的動力美,展現了一場人類與機械文明的對話。





不鏽鋼作品,架構起藝術與天地之間的對話。海軍在艦上整隊,軍容壯盛,靜穆莊嚴,與空軍詮釋相異的視覺語言。




遠方響起艦隊啟航的聲音,汽笛嗡鳴著,遠眺海軍儀隊,向岸上的海軍致敬禮,團結奮發的精神,凝聚為集體力量。




「人間系列 ─ 三軍」羣像,是美術館人間系列劇場中最為宏觀,最具崇高美學的精神。集體精神中有個人情感。




三百多具三軍青銅雕塑,綿延整座山頭,陸海空龐大的三軍,似在進行一場大規模軍事行動,壯麗且富人間趣味!




穿行士官乘坐的吉普車,步行至校閱陸軍的隊伍,看似嚴整統一卻充滿了個體性,朱銘表達的是人性的自由。




陸軍艱苦行軍的行列,別於羅馬軍勝利歸來通過凱旋門。傷兵行旅,人類共同的情感,在人間最大的戰爭悲劇劇場。




禍福與共,袍澤患難扶持,沉重的步履,哀嚎於擔架的傷兵,堅苦卓絕的行伍,流露的不是令人動容的悲情。





永恆的光與愛,超越了一時的兵家勝敗,傷兵行旅,袍澤患難相扶持,流露的是最令人敬佩的人性善良光輝。


太極系列





「單邊下勢」塊面刀法簡化斧鑿,保留自然本質,與天地深深契合。沉穩內斂的重量感,內聚精神世界的宏偉壯觀。





大化無形,簡約凝重抽象的「太極拱門」,造型宛如雙手連結,虛實相生,完整又開放的空間結構,精神連貫於「對招」羣像。





剛柔並存雙人對招,攻防進退間強弱互補。一化為二二合為一,是力量的釋放也是含藏,匯通道家修練於宇宙正氣。




米開朗基羅說:「雕刻,去掉多餘。」道生萬象,抽象的道具體落實人間。太極虛而納物,蘊藏無限生命的躍動!


「人間系列 ─ 科學家」



偉大的人間劇場,由朱銘親自擘畫經營,遠眺大海,無垠天空,廣袤草地,展品在此與環境親切自然的對話。




不鏽鋼的人間系列,透過現代素材呈現無盡的創造精神,此精神正是科學家以不滿足所創造的文明。「科學家、指南車」揭示科技發軔之方針。





朱銘說:「色彩只用白色,這是一種成長。」富蘭克林、愛迪生、居里夫人......無數科學家共同架構永恆的創作歷程。




「人間系列 ─ 科學家」訴說著世界文明是人類群體的創造韌性,和個體心靈的自由意志,千錘百鍊進化的歷程。


人間系列群像



青銅的人間系列,在光影的照映下,素材與陰陽產生對話。大師自我成長各階段的理念與美感的具體展現在此。




作品延續朱銘一貫塊面切割的雕刻手法,在俐落的刀痕間,藝術家省略許多細節,巧妙地掌握住人物整體造型。




美術館樹叢一隅的夫妻雕像,閒話家常的友情,共享天倫的親情......無盡的生命精神展開交流,充滿情誼的人間!




圓形基地上,一西裝革履紳士們手提公事包、行李箱,但一場大雨,打亂了行程。圓形與直線,人羣進行無限繁殖。






絢麗多彩,等待入場的排隊人羣共同的語言,相同的無奈焦慮。館內藏品「人間打太極」捨棄多彩,回歸白色。




朱銘說:「色彩只用白色,這是一種成長。」碳筆、彩墨、木雕,素材色彩的追尋中,喚醒的是不忘初衷的核心價值。




回歸原鄉!朱銘在追求傳統藝術的未來,將過往與現實融合,提醒在都會百態中,心靈不忘回到樸實的原鄉。




梵谷強調:「藝術,釋放感情。」大巧若拙,充滿拙趣溫馨素樸的情懷,人間去掉多餘,只保留高貴的單純。





大師說:「人間系列是隨心所欲,自由發揮的作品。」並且預言「人間系列」會比「太極系列」更加大放異彩!




人間有情,彩繪木雕刻畫眾生百態,傳統與現代兼具。形形色色的芸芸眾生,是對大千世界的觀照內化的個人情感。


(2011年6月19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