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 星期四

《屯溪印象(三)徽州文化博物館》

一生癡絕夢徽州,夢裡徽州此處尋,徽風徽韻,綿延悠長,要讀懂徽州歷史人文,不要錯過屯溪「徽州文化博物館」......



徽風徽韻



徽州歷史,綿延千載;徽州文化,包羅萬象。古徽州被稱為文化之海,深入徽州文化博物館,就像走進古徽州課堂。




「一生癡絕夢徽州」,夢裡徽州此處尋,徽州文化博物館,徽文化瑰寶,屯溪行,解讀徽州歷史人文底蘊的深厚內涵。




來到屯溪,博物館位於黃山市迎賓大道,毗鄰黃山國際機場,鋼筋水泥結構的殿宇式三層建築,融合徽派建築風格。



徽派園林



館舍地域開闊,龍山平緩環繞,高低層次錯落有致。建築以天人合一為主導思想,園林建築透露著經典的徽派風格。




佔地一五七畝,建築一萬四千平方米,展廳六千平方米。分為走進徽州、天下徽商、禮儀徽州、徽州建築、徽州科技。




館舍以徽州文化為基本內容、徽州地理山水為背景、徽州建築風格為基調的一組多功能綜合建築及徽派風景園林。




徽景若錦繡,古老的徽州文化在博物館裡,展現著它耀眼的光彩,斑斕多彩的生活內容,開闊視野,豐富人的心靈。



天下徽商



徽州,千迴百轉於崇山峻嶺之間,「七分半水半分田,二分道路與莊園」,徽州人出走經商,所謂「無徽不成商」。




明清最具勢力和最有影響的商幫之徽商,「無典不徽」,典當行業遍及天下。徽商的繁榮造就了「無徽不成鎮」的輝煌。




「徽商遍天下」,徽商經營茶、鹽、木、典當等各業,富可敵國,展廳,介紹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徽商的發展歷史。




紅頂商人胡雪巖,富可敵國說徽商,致富的徽商投入文化、教育和建設事業,形成了徽州「官商學一體」發展體系。




從中原遷居徽州的士族,視學仕為奮鬥目標,以儒學規範作為經商理念,被稱為儒商,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



徽州女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徽州素有早婚習俗,通常男子十四五歲便要成家,完婚之後就勞燕分飛,外出經商謀生。




一頂紅轎,娶回一個女人,便娶回女人的一生,然後將她往馬頭牆裡一丟,馬頭牆仿佛馬圈,便成了她一生的禁錮。




深宅大院內的廳堂裡,留守的徽州女人,這就是徽州女人的宿命。從婚嫁開始,便註定了她要獨守一生,期盼一生。




徽州出名的一是徽州商人,二是徽派建築,但兩者都離不開徽州女人,徽州女人成就了徽州商人,支撐著徽派建築。




徽州地脊,農居十之八九,婦女荷鋤,負起了家庭重擔。徽州女人在披上婚紗的那一刻,就拉開了悲劇人生的帷幕。




荷鋤,紡織、縫紉、秋收、搗米、飼養,在徽州,女人是山,堅韌地支持着漂泊異鄉的丈夫,
撐起了徽州人家的一片天。



徽繡工藝



走進徽州文化博物館,就像翻閱徽州歷史,感受黃山五徽 ─ 徽茶之香 ,徽工之巧,徽味之美,徽玩之雅,徽藝之韻。




三寸金蓮家中坐,十指春風繡繁華,徽州刺繡,針線彩墨,繡出了燦爛的徽州文化,也繡出了徽州女人寂寞的一生。




閨中翰墨,博物館展示明清徽州婦女的刺繡文化,刺繡雲肩、繡囊荷包、三寸金蓮、鑰匙袋、鏤玉銀飾虎頭帽徽繡。




徽繡工藝清代形成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其色彩穩重素雅,紋樣寓意吉祥,針法精巧靈活,反映了古徽州的風土人情。




人已去,物猶在,花鳥刺繡、花卉紋執鏡,當時陪伴閨秀的生活工藝,如今陳列在博物館的櫥窗,標示著徽州文化。



徽工百藝



徽工百藝,銀飾生輝,這些歷經歲月打磨、洗禮的銀鎖、銀鐲、銀簪,狀元及第銀飾件,時光流逝,依然熠熠生輝。




人物紋箱、龍鳳紋紅漆描金押花皮箱、漆嵌螺甸托盤,艷艷的光彩穿透玻璃展示櫥窗,來自遙遠的時代,和你對話。




經歷了漫長的時光浸染,工藝匠師以一顆完美心,堅守並傳承著工銀飾的製作技藝,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願景。




竹絲編夏衣、蟋蟀罐、牙雕玩蟋蟀用具,徽州常民的生活物件,讓我對於一百多年前,遙遠的時空有了清晰的輪廓。




同樣的,生活的藝術,就在器皿,青花瓷,最能代表中國瓷器,而遷徙自中原的徽州人家,直接繼承傳遞著華夏文化。



文化之海


徽州,是一個時間概念,是一個地理觀念,是一個文化觀念。自東漢至北宋士族四次南遷,領取風騷有八百年之久。



徽州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源、績溪、祁門),轄境為今安徽黃山、績溪及江西婺源縣,今徽州地為黃山市。



徽州從宋宣和三年(西元一一二一年),至民國成立,廢府留縣,徽州的一府六縣成為絕響,但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非遺館藏



徽州,悠久的歷史沉澱,豐富的文化蘊藏,文化博物館是中國唯一全面展現徽州文化的博物館,非遺館藏尤其珍貴。



館藏歙硯、徽墨、新安書畫、徽州文獻是特色藏品,其中鎮館之寶 ─ 宋墓出土的北宋文府墨是中國發現最早的徽墨。



館藏一級文物元代龍泉窯荷葉罐,罐身圓潤,胎體厚重,胎質灰白,色澤明亮,製作規整。造型紋飾體現時代風格。



一級文物明代三松款《荷蟹圖》竹雕筆筒,布局巧妙,層次豐富,刀法簡練,體現作者高超的構圖技巧和審美功力。



藏品明代法華三彩荷葉形瓷枕造型別致生動,胎體厚重,有裂紋,通體施黃綠紫釉法華三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徽墨發源晚唐,奚超父子定居歙州,以松樹為原料製墨,「堅如玉,紋如犀,色如漆」,「落紙如漆,萬載存真」。



歙硯特點是質地堅潤不吸水,發墨如油不損毫,以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鏤之工名,李煜稱讚「歙硯為天下冠」。



徽州文化



消失在時空浪潮裡的徽州,反而浮現了文化風采魅力。想要讀懂徽州,走一趟屯溪,徽州博物館就像古徽州的縮影。




徽史綿延千載,徽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引發一波波的探索浪潮,成為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註】「徽文化撐起了中華文化的半壁江山」,徽州文化,與敦煌學和藏學並稱,為走向世界的中國三大地方顯學。




包含徽劇、徽菜、徽雕徽墨和歙硯,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藝術。




歷來以山水之秀、人傑地靈、商賈之富、文風之盛、民風之淳而蜚聲四海,被譽為東南鄒魯、文獻之邦和文物之海。

【註】歷史名人燦若群星理學大儒如程顥、程頤、朱熹的祖籍在此,思想家戴震生長在此,胡適也出生也在這裡。




古徽州被稱為文化之海,走一趟徽文化博物館,就像走進了課堂,斑斕多彩的生活內容,開闊視野,豐富人的心靈。




翰墨風流,斯文聖地,千年徽州就像一部厚重的書,只有細細品讀,才能深刻了解人文薈萃的徽州文化內涵和底蘊。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