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 星期五

《桃源人家守拙園》

皖風皖韻守拙園,一個安靜的村落,寧靜古樸,值得一去的地方......



拙園坊



來到黟縣,黃山腳下避世的詩畫村落,眼前五柳仙境,山水相依。




守拙園,坐落在有世外桃源美譽的安徽黟縣陶淵明後裔居地陶村。




徽州特色石牌坊題名守拙園」,樸拙、剛正,如同園區名稱般。




守拙,固守愚拙,桃源文化精髓,意涵純樸、忠厚、善良、誠實。




守拙園景區再現《歸園田居》陶詩中固守愚拙,歸隱田園之意境。



桃花源記



皖南古鎮,黟縣南屏,赤嶺陶村,桃花源故里,過牌坊即進景區。




穿過石牌坊,走上數十步石階,跨入徽州古民居的門樓,進園區。




屏風刻着《桃花源記》,再現陶淵明筆下桃源世界的生活場景。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爲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桃源夢境



徽州黟縣,收山水清氣,極天地之大,猶如閱覽丹青水墨圖畫卷。




坐落在黄山西南的黟縣,黄山山脈綿延,將守拙園村子環抱其中。




一個武陵人固守愚拙的鍾毓處,一個徽州人善良淳樸的桃源夢境。




一個被世人遺忘,名聲比不上西遞宏村,卻有著恬靜素樸的詩意。



尋蹤桃源



踏著前人鋪就的青磚小路,一眼望盡古村深處的小黛瓦、馬頭牆。




走在窄小靜謐的青石徑上,回味著桃花源記情境,不覺跨入中門。




守拙園隱匿在成片的楓楊林內,綠樹成蔭,溪泉環繞,宛若天成。




尋蹤陶淵明,世外桃源,千年古鎮,世人譽為「桃花源裡人家」。




這裏是《歸園田居》的「草屋八九間」,那裏是「池魚思故淵」。



守拙園村



徽州古村落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譽爲最美鄉村,鄉村文化活化石。




鍾靈毓秀守拙園,天人合一的桃源夢,守拙園,幽靜的隱居之地。




重重山嶺環繞的皖南靈秀之地,望不盡的是純樸自然寧靜與安逸。




粉牆黛瓦的村落隱於山水之間,樹影斑駁的灰牆,像開展的書卷。




「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池魚思故淵,羈鳥戀舊林......」



故淵此湖



高處山坡上半個蚌殼狀的養生池,佔地十二畝, 宛若天池降人間。




眺望水塘與周圍建築渾然為一體,置身其中,心境瞬間安靜下來。




此湖名故淵,天造地設的風水池塘,大面積的無邊天池彷彿鏡面。




清風徐來,吹拂出遠離世俗,潭影空人心,安心隱居的淡泊心境。




水面清澈平靜,水天合一,令人領悟陶詩「心遠地自偏」的真意。



培蘭家塾



坐落在西武陶村,是陶淵明《桃花源記》意境,也稱「鍾毓處」。




地名源起陶潛後代循著先祖足跡,舉家遷居至此,繼承陶氏遺風。




湖天一色,環池闢建陶氏宗祠、五柳堂、聚賢堂、培蘭家學私塾。




巷、廊、橋、亭臺、樓閣、錯落有致,環屋室繞植桃榆柳、水井。




想像當年家學私塾裡,斑駁的牆壁、陳舊的書桌,朗朗的讀書聲。




置身其中,時空交錯,耳邊似乎傳來了讀書聲,讓人產生了幻覺。




在中堂,感受徽派建築的樸實古韻,與陶淵明思想和生活的樸拙。




仁教永垂,歸園田,淡泊功名,清貧自守,守住這份純真和質樸。



五柳堂



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寫道「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守拙園內的五柳堂前種有五顆柳樹,還原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環境。




門垂壁柳,五柳名高,柳樹條隨風飄蕩,讓人懷念五柳先生陶潛。




「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常著文章自娛。」的五柳先生。



陶氏宗祠



潯陽世澤,正字家聲,陶氏宗祠裡面端坐著著陶淵明先生的雕像。




步入陶氏宗祠,珍貴的陶氏宗譜,以及「承先祖德,以交付兒孫,
不必田園金玉;讀聖賢書,即擔當宇宙,何分韋布薦紳」的祖訓。




天井一口大水缸,裡面悠遊幾尾魚兒,先生淡然的端坐堂屋之上。




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無論古今,無論身家。




恬淡平靜,不為功名利祿,亂世的一道清流,終於成為一代隱士。



聚賢堂



屋羅葛蔓,門垂壁柳,面對青山,鄰居共聚,把酒言歡消此一生。




斗酒盡歡,光線透過「一線天」天井,有如一道聚光燈投射下來。




香煙篆出平安世,燭蕊結成富貴花。」桌案擺飾寓意四季平安。




徽派建築格局隔屏後廳堂,廳堂前天井,天井鑿井泗水歸堂聚財。




群賢畢至,堂內懸掛楹聯「有佳書讀勝看花,得好友來如對月」。




歸園田居,陶淵明《雜詩》寫道:「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寫鄉間鄰里用家釀的酒相招待,喝酒作樂的自然灑脫,休閒情景。




把酒言歡、吟詩作賦,歡樂暢快的作品,流露著純真自然與質樸。



文化廣場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是陶詩寫照。




走進守拙園,體會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閒適自得。




走出聚賢堂,沿著故淵湖畔走,穿過一道風雨長廊,往文化廣場。




想起了文學史課堂,田師博元朗誦著「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一遍又一遍的回望山丘,一遍又一遍的回望生命,回望文化傳承。



文化牆



穿過文化廣場,一面鑲嵌有一百多塊石匾的文化牆影壁佇立眼前。




守拙園主輾轉各地,收集老牌匾,依次排列,用水泥鑲嵌在牆上。




大小一百卅四塊石刻門額,涵蓋了篆、隸、楷、行、草各類字體。




文化底蘊豐富的牆面,洋溢了對古徽州文化的熱愛和分享的願望。




牆又被戲稱為「彎腰牆」,有興趣的遊客不妨彎腰低頭一看究竟。



樂夕亭



從文化廣場出去,前往樂夕亭,漫步石板曲徑,六角亭映入眼簾。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曲折蜿蜒路,好似人生道路起伏。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感悟歸回田園,躬耕南山的辛勞。




樂夕亭對面,便是陶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南山。




尋找桃花源,靈魂安歇之處,鳥倦飛而還巢,所樂在於回歸自然。




駐足樂夕亭,飛鳥相與還,肯定「守拙歸園田」生命無悔的信念。



尋根問祖



走出文化廣場,前往觀景閣樓,漫步石板曲徑,故淵池映入眼簾。




別有洞天的守拙園,曲徑通幽境,「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探訪陶公遺跡,尋訪桃源深處,觀照生命回歸自然最原始的情感。




尋根問祖話桃源,隋末陶公卅代後裔,舉家九江遷居黟縣赤嶺村。




《陶氏宗譜》記載,黟縣先祖筆下《桃花源記》描述的理想境界。




鍾靈毓秀守拙園,天人合一桃源夢,到景區的最高樓觀景閣攬勝。



觀景閣



觀景閣建築在守拙園地勢最高處,四層樓高,有漢代建築的遺風。




小心翼翼登上閣樓,樓四面開窗,沒有遮蔽,可以盡情馳目遊騁。




體會農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素樸自然,溫馨的情境。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隨著樓層高度,視野隨之而提升。




登上高廿米的高層建築,守拙園的亭臺軒榭,美麗風景盡收眼底。




四層空間不大,卻可以遠眺故淵的湖光山色、南山全貌黟縣盆地。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意境。




感悟「三徑就荒,田園猶存。「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活在當下,學會享受自然與生活。

【註】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守拙園是陶詩《歸田園居》的寫照,守拙園是從陶淵明詩句:「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得靈感的。



陶村故事



守拙園是古建築「異地搬遷」,保護利用,重建模式的典型代表。




真正的故居處在山腰之上,雲霧隱蔽,且年代久遠,經不起風雨。




陶村,度過了太平天國戰亂,文革時期破壞,古建已經損毀嚴重。




守拙園建造屬於古建築異地搬遷,建築主體是從村里收購古建材。




掌握著大量建造技術,保留了徽州古建原有風貌和建築特點重建。




再現了《桃花源記》生產生活場景,體現桃花源文化的深刻內涵。

【註】

他叫胡中權,曾是安徽黟縣碧陽鎮南門村的一名普通木工,一九八九年參與張藝謀電影《菊豆》劇組的置景師。

從小木匠到置景大師,再到創業典範,胡董事長多次被安徽省、黃山市、黟縣領導譽為「新徽商」的傑出代表。

胡中權依據陶淵明《歸田園居》詩描述的理念與畫面,傾力打造了一座寧靜古樸的守拙園,圓了今人的桃源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