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臺北文史走讀(二)總統府》

文史走讀,建築之旅,都會一日遊,參觀總統府,一窺神秘面紗......


一、文史走讀

總統府



從自由廣場出發,沿著臺北賓館,再順著懷寧街口,轉進總統府。




重慶南路、博愛路、貴陽街,寶慶路圍繞,正門於凱達格蘭大道。




氣魄雄偉、巍峨高聳的總統府,寬敞廣場的襯托,尤顯尊貴氣派。




日治時期做為總督府,二戰後名為介壽館,二00六年更名總統府。




日人擇城內核心地帶,將總督府朝東門,似乎刻意象徵旭日東昇。




朝東眺望四獸山以內的臺北市,看著旭日東昇,擘劃著宏圖偉業。


中山廳



從總統府門廳拾階而上,豁然見空間寬敞迎賓廳,稱為「敞廳」。




由西大門 ─ 正門敞廳進總統府「中山廳」,壁龕擺設孫文半身像。




總統府二戰時遭到轟炸,重建後,「中山廳」由馬英九總統命名。

【註】

二次大戰期間,總督府建築成為美軍轟炸臺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
一九四五年臺北大空襲遭到美軍擊中,導致正面部分結構被炸毀。




敞廳挑高16.5公尺氣勢非凡,T型樓梯通往三樓中央迴廊連接禮堂。




白色挑高的大廳中山廳,莊嚴氣派,直通三樓大禮堂「經國廳」。




挑高鏤空的設計,源於古羅馬圓頂劇院,多為哥德式教堂所採用。




府內挑高中央敞廳,原來是巴洛克式華麗空間,今日較簡潔風格。




拾級上梯,樓梯兩側有愛奧尼亞柱,擺設大盆的蘭花,高貴典雅。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府內開放民眾參觀,一窺神秘面紗。


經國廳



往坐落在三樓的大禮堂「經國廳」,舉辦重要集會及表演的場所。




總統府內大禮堂,日治時期稱「會議室」,可容納四百多人集會。




採巴洛克式建築,挑高八公尺的拱形屋頂,弧形天窗,結構精巧。




授勳、晉階、佈達、國宴、音樂茶會與記者會,原名「介壽堂」。




民國卅五年重建完成,為慶祝蔣總統六秩華誕,改稱「介壽館」。




匾額於陳水扁總統任內拆除,馬英九總統重新命名為「經國廳」。




緬懷蔣經國帶領臺灣走向民主,是政治、經濟轉型的最重要推手。


臺灣虹廳



到經國廳對面的臺灣虹廳,總統府宴會廳,或開小型記者會場所。




陳水扁總統任內命名,牆上不定期更換油畫,但只能在門口觀看。




此幅是林惺嶽的《國鳥駕到》,畫有臺灣藍鵲和結實纍纍的木瓜。




牆上畫作為林惺嶽《天祐花蓮》,畫的是花蓮的稻田和中央山脈。


廳廊看庭園



紀念先賢,走道上兩間會議室分別命名為「渭水廳」及「銘傳廳」。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蔣渭水,深遠影響臺灣歷史的孫中山。




廊道窗戶看耐震和穩固建築作用的角塔,與高塔形成了對稱穩重。




府內中庭庭園,「南苑」及「北苑」各以國徽及梅花作中庭設計。




花木扶疏、綠意盎然,庭園中央是冰河時期至今珍貴的百年油杉。


參觀展廳



總統府侍衛長服裝,以及二一一營保衛元首的鐵衛隊的憲兵服裝。




采玉大勳章,是國家最高榮譽勳章。中心國徽以示國家至上之意。




翠玉國璽,蓋於國書、領事證書等外交文件,是代表國家之印信。




總統座位後方,有黃埔軍校旗與國旗,檜木材質有精美雕花設計。




供參觀的總統辦公桌,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總統使用。

【註】
後因蔡英文總統身材嬌小未沿用,因此移至一樓展廳供民眾參觀。




三任總統,以此建築為總統府,簽署、頒令,在此桌面日理萬機。




辦公桌在總統府內,與三任總統一同走過歲月,見證歷史的更迭。


百年遠景



走進百年建築,傾聽百年歷史,跟著黃老師,開啟一段時光旅行。




走過歲月,走過風華,當時最高行政機構,殖民統治的權力象徵。




「我們的時代,人民的總統府。」時代變了!總統府也在轉型中。




一覽總統府,看見時代遞嬗不同的樣貌,如今風華再現建築美學。




文史走讀,總統府建築百年,共同期待下一個百年有更多的遠景。


建築賞析



建築分為五層樓,主體平面呈現倒「日」字型,總佔地二一00坪。




充滿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設計,堪稱日治時期代表性建築。




立面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震撼視覺效果。




中央塔、角塔、衛塔大片立面,中央突起十二層,塔身高六0公尺。




正面寬約一四0公尺、側面寬約八十五公尺,高塔擎天,一峰巍然。




政治中樞總統府,一九一九年建成,建築風格屬於辰野金吾風格。



裝飾的語彙,外加古典風格的門廊,為西洋歷史樣式之辰野風格。

【註】
辰野式樣風格屬後期文藝復興式,立面充滿古典樣式的建築語彙
,包括柱列、山牆、圓拱窗、牛眼窗、托座、羅馬柱式、複柱等。




因首獎作品抄襲,而採用師從辰野金吾第二名的長野宇平治作品。




設計圖再請建築家森山松之助修改,中央塔加倍增為六十公尺高。




為了展現帝國的氣勢,加蓋到十一樓,成為當時全臺最高建築物。




建築整體外觀以紅白相間的橫帶裝飾,及宏偉的中央塔樓為特色。




折衷主義歷史樣式臺灣最高的建築,成為日本統治臺灣重要象徵。


(二0二二年四月九日)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