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紗帽山步道健行》

自然與人文兼具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紗帽山健行,有磐流溫泉與綠蔭......


陽明山前山公園



陽明山公車總站旁,大樹盤踞在巨石間,綠蔭林地裡有小橋流水跳石。




前行就是流水環繞的磐流園,紗帽山步道健行歸來,有天然足湯可泡。




陽明山前山,日據時代的草山眾樂園的溫泉公園,小橋流水風景如畫。




紗帽橋的流水,通往磐流園區,乳白色的原湯,引自中山樓的白磺泉。




迴遊式庭園造景設計的陽明池,硫礦泉水源源不絕,提供了免費溫泉。


步道北口



陽明山國家公園步道,紗帽山登山口,就在前山公園的公共浴池對面。




擁有鐘狀渾圓的山形,貌似古代官員的烏紗帽,因此稱作「紗帽山」。




南北兩個登山口,北口距陽明山公車總站和前山公園較近,步道較緩。




步道綠樹蓊鬱,全長一點二公里,路程一個半小時至觀景臺原路返回。




海拔六四三公尺山林,日據時草山最熱鬧地,百年來看盡滄桑變化。


森林組成



森林步道沿途因為造林、地形、氣候等因素,為陽明山上林相最茂密處。




森林分層,上層有相思樹、楓香、柳樹等遮蔽陽光直射,步道陰涼舒服。




中層,筆筒樹、杜鵑等植物,跟著微風搖曳,森林底層則有苔癬、真菌。




兼具生態、地質、史蹟景觀的國家公園步道,炎夏避暑、秋季賞芒賞楓。




春天賞櫻,冬日泡湯或順遊前山公園,行有餘力者連走橫嶺或天母古道。


綠蔭濃密



沿線綠蔭濃密,不時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爬行、昆蟲、蝶類穿梭。




因受到七星山屏障,東北季風影響較小,山頂有少數芒草、箭竹分布。




較低處殘餘人造相思樹林、稍高的人造黑松林和柳杉林及原生的紅楠。




小花鼠刺等群落,殘留在步道旁的櫻花也是令人注目的植被組成焦點。




高大的筆筒樹藏身林叢,需要潮濕向陽的樹,為了爭陽光而往上衝刺!


步道特色



豐富多樣的生態特色,清代及日治時期的歷史遺跡,是步道重要特色。




長年風雨吹拂風化慢慢形成土壤,植物的種子在此落地生根長成森林。




漢人入墾遍植茶樹,紗帽山成禿頭,日治時期重新造林步道旁植櫻花。




擁有副熱帶和熱帶生態景觀,日治時期草山十二景七月景是草山莽毒。




紗帽山和北方的尖山之間峽谷名為「尖帽峽」,在日治時代是別墅區。


歷史遺跡



不久後抵達第一個歷史遺跡陳何界石,大石上刻著「陳界」、「何界」。




「陳何界石」相傳是早期陳、何姓氏家族,用來劃清土地界線而設置的。




草叢綠意中的界石,證明了前人開墾,紗帽山早年就有人文活動的痕跡。




路旁有兩座清代遺留光宗耀祖旗桿座,與清代舉人陳霞林的祖母古墓園。

【註】
陳舉人,為清末大稻埕有名的士紳,因此,設旗杆座於祖墳,光宗耀祖。




喜愛有歷史底蘊的山林步道,短短的石階路程,蘊藏了豐富的歷史遺跡。


紗帽山身世



紗帽山的美麗的身世,要追溯到卅萬年前大屯火山群的最後一次爆發。




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屬於北投區,七星山的寄生火山,有火山溫泉。




五十萬年前七星山火山噴發,不斷流出大量熔岩流和地底能量的岩漿。




在紗帽山現址覓得岩漿渲洩出口,形成了美麗的鐘狀圓錐丘形火山體。




熔岩流黏滯性大,流動性小,冷卻後形成邊坡較陡峭的鐘狀圓錐造形。


觀景臺



花崗岩石階,到紗帽山的觀景臺,原本茂密的林蔭,漸漸看見了天空。




山頂觀景臺的視野遼闊,可以與大屯山、七星山、小觀音山遙遙相望。




可覽大屯、七星、像天、面天、小觀音、竹子山和竹篙山等群峰美景。




山頭竹子湖、中山樓、陽明山遊客中心和後山公園的風光,盡收眼底。

【註】
芒草季來,雲海在山巒間千變萬化,紗帽山頂頭上整片芒草隨風搖曳。




觀景臺,臺北最高峰七星山就在你的正前方,晴天看起來會很壯觀的!


太子亭



自然與人文兼具的陽明山健行路線,繼續前行有「太子亭」歷史遺址。




前行不久,近紗帽山基石 ─ 紗帽山 / 643m / 三等三角點,/NO:1021。




三角點後「太子亭」斑駁的柱子與圓桌,是紗帽山步道最後一個景點。




眼前石墩、石柱、石桌是日治時期迎接裕仁皇太子來訪建造的觀景亭。




太子亭最終沒有接待到皇太子,卻成為山友見證歷史,參訪休憩地點。


(2023年2月9日)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