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江南行旅浙江篇(十一)紹興三味書屋》

人生三味是詩書, 江南風情水城風貌的歷史街區,
有魯迅求學處清末紹興最有名私塾 ─ 三味書屋......


一、歷史文化街區

魯迅故里



紹興歷史文化街區,魯迅中路綿延一公里,坐落
魯迅祖居、魯迅故居和三味書屋、魯迅博物館。




牆上的孔乙己常說的:「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手捻著茴香豆,彎下腰,對孩子們說話。


烏篷船碼頭



「天下黃酒源紹興」,悠悠烏篷船,淡淡黃酒香。
江南水鄉,烏篷船碼頭,遊船悠悠盪至咸亨酒店。




紹興二五00年悠久歷史,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江南名士之鄉,酒鄉,橋鄉,還孕育著魯迅先生。




魯迅故里,以紹興魯迅故居以及三味書屋為核心。
三味書屋當時紹興城私塾,與魯迅祖居隔河相望。


二、壽家臺門

第一進臺門斗



進入壽家臺門,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先生家的住屋。
第一進竹絲臺門斗,上方懸掛著一塊「文魁」匾。

【註】
魯迅塾師兄長壽丹墀,光緒二年(1876年)中舉。
此匾用來光耀門楣,表示壽家出舉人是書香門第。


第二進大堂前



參觀整個三味書屋,其實就是參觀壽鏡吾老師故居,
故居建築包含臺門斗、大堂前、座樓、書屋、後院。




壽家出過舉人,紹興人稱官宦府第院落「臺門」。
壽家臺門是三進的清代建築,占地有兩百四十坪。




走過臺門斗,天井,第二進廳堂紹興稱「堂前」。
「堂前」貴賓聚會之地,額枋懸掛「思仁堂」匾。




中堂兩側,懸掛著清末國學家俞樾寫的隸書對聯
:「君子處事有忍乃濟,儒者屬辭既和且平。」




堂柱木刻聯:「品節泰山喬嶽,襟懷流水行雲」。
楹聯可以見,壽家先族儒家修身養性的核心思想。


第三進座樓



穿過天井到第三進座樓,接待親朋好友的小堂前,
小堂前「退堂屏」額上懸掛一塊「重遊泮水」匾。

【註】
「頖」同泮,泮水即泮池。入泮指古代學生入學儀式。
學宮有泮水稱「泮宮」,入學為生員稱「 入泮 」。

匾額下方篆書對聯:「騏驥生絕域,鸞鳳本高翔。」
落款「俊卿」是同為浙江人的書畫篆刻名家吳昌碩。




座樓一樓原狀陳列小堂前、壽鏡吾的臥室和書房。
紅檀木家具,歷經歲月滄桑,依然堅固結實耐用。




齋取義於三國魏國的董遇三餘讀書:「為學當以三
餘,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壽鏡吾的書房稱為三餘齋,有壽鏡吾教書法地磚,
省紙地坪磚是壽鏡吾先生指導學生練習書法用的。




1906年魯迅回紹興看望老師,講外面的所見所聞,
壽鏡吾先生就是在座樓小堂前「退堂屏」接待他。




從座樓曲曲繞繞通向後廂房的小徑。其中,東廂房
北側的廂房,即為魯迅先生的讀書處 ─ 三味書屋。


三、三味書屋

紹興最有名私塾



三味書屋在東側北廂房,是清末紹興最有名私塾。
壽家書房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文物是當年的面貌。




「三味」之意:「布衣暖,菜根香,讀書滋味長。」
「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

【註】
此祖訓家規為辦學宗旨,告誡不以入仕為官為目的。




匾額下方松鹿圖,與私塾老師壽鏡吾畫像。兩旁屋柱
有「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一幅抱對。

【註】
抱對意思是:人間最大的快樂,就是默默地愛自己的
親人;世上最有趣味的事,就是飽讀有意味的文章。
壽鏡吾父壽韻樵擬定,勉子孫認真體會、身體力行。




正中塾師座椅,兩側客席,窗前壁下為學生座位。
魯迅讚塾師為「本城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魯迅的座位在東北角,書桌是魯迅使用過的原物。
魯迅十二歲至十七歲在此求學,奠基了學識人格。




桌子右下角親手刻下「早」字。因父親生病遲到,
督促提醒自己不要遲到,從此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屋後小園



書屋出口天井處,「仿彿陶廬」內為「三餘書屋」,
兩側題聯:「四壁雲煙張旭草,一庭風露趙昌花」。 




三味書屋後小園子,園內種有兩株桂花和一株臘梅,
壽家祖居始建於1830年,臘梅樹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下課時魯迅和夥伴們到桂花園裡折臘梅花「尋蟬蛻」
捉了蒼蠅餵螞蟻,壽鏡吾則要到小樓上小憩一會兒。




悠悠歲月長,「小園靜悄悄地沒有聲音......太久...
...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裡去了!」


四、越中書院



從第三進往東,是壽家東廂房,分南、北兩部分。
南邊廂房陳列著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的古代教育史。




穿越時光傳承之旅,三味書屋尋訪名士之鄉文韻,
自古越中出名賢,紹興鄉土文化對魯迅一生薰陶。




吳越文化的發祥地,紹興教育尊師重教風習千年。
自古越中出名賢,紹興鄉土文化對魯迅一生薰陶。


越中府縣學



自越王勾踐開展教育始,紹興書香遺風源遠流長。
東漢始越地便有書館,王充就讀於紹興上虞書館。




官學私學並存,書院學塾遍興,著書與講學成風。
康熙紹興府學面積達九十畝,譽為浙東諸庠之首。




越中書院始於唐,勃興於宋,元官學化,明清名家
薈萃,研究之風熾烈,至清末廢科舉,書院式微。




范仲淹創建稽山書院,朱熹、王守仁曾在此主講。
劉宗周、蔣士銓、全祖望、都曾主講於蕺山書院。


越中學塾



學塾是古代基礎教育,越中學塾始於東漢,之後,
代見興盛,明清時家塾、族塾、村塾等學塾遍設。




私塾有不同的種類,有聘師在家教讀子弟的家塾,
有宗族捐助錢的宗塾,有塾師私設館收學的書屋。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
,魯迅就學的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著名私塾。

【註】
古代設學施教,二十五家「閭」設「塾」,五百家「黨」有「庠」,
一萬二千五百家的「術」設有「序」,天子或諸侯的都城設有大學。




徐渭秋瑾、徐錫麟、魯迅,紹興是江南的風骨。
近代,涌現出蔡元培等中國現代教育的元老人物。
紹興名人輩出,兩院院士數量位居中國地市前列。
紹興古城悠悠歲月,流變中看到人文精神的永續。


(📷2024年9月23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