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藏於古樸的鄉里,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紅磚大厝。
臺灣最美麗三合院,磚飾、石雕及剪黏展現永安居之特色......
🕵️探詢百年簪纓屋
花草題材與吉祥物採中西合璧,裝飾之彩瓷面磚色樣豐富。
門面與內部用料十分講究,為日治時期深坑街最豪華洋樓。
德興二字旁,有兩隻龍頭魚身鰲魚,有掌雨跟鎮火的作用。
🏚️黃氏永安居
📝防禦空間
其中永安居地勢居高臨下,以獨特防禦系的學術價值而著稱。
紅磚堆砌成亞字型花紋,具有透視美感,兼具防守射擊功能。
富裕人家內外兩條護龍及內外兩層圍牆構成緊密的防禦空間。
處臺北盆地邊陲,竹林、圍牆、銃樓、銃眼為禦番盜的防線。
背倚山面溪谷,前低后高居高臨下之勢,整體防禦易守難攻。

門樓設有腰門(福州門),開在右側,通往深坑老街較為通順
底層與梁枋處為砂岩,梁枋有門印與橫聯"綿綿世澤到淵源"。
永安居集臺閩建築之大成,最美三合院工法講究,風水講究。
踏入黃宅,昔日富裕人家的房宅階梯多,有步步高陞的意味。
廣埕因山坡地形而成雙層,其鋪面是以石板條水平橫鋪的型式,
與屋身之間有水溝,利於排水。臺基裙堵均採深坑特有黃砂岩。
📝砂岩石雕
屋身牆基,亦均為從永安居對面的山上運下來的砂岩石材。
二邊牆壁的雕刻採「萬字磚雕」形成萬壽延綿不絕的圖案。
古厝藏於古樸的鄉里,典型泉州安溪型的三合院紅磚大厝。
興建永安居所使用的木材,當年從中國大陸運過來的福杉 。
正廳主入口設置了福州門,軸端左右石臼各雕有人物之石刻。
面門左側雕刻廿四孝中的子路背米養母,隨時提醒孝順父母。
📝磚牆窗戶火庫起
其上鑿一圓洞,以三塊方磚一組稱「兔仔耳」,遮陽與防雨。
古厝背山面河,火庫起,「火庫起」因北部多雨,以磚拖簷,
磚牆或磚柱頂部逐層向外出挑,以支持屋頂桁檁的屋身作法。
📝燕尾脊剪黏裝飾
黃氏祖先有捐官,捐四品官,所以房屋頂上飾有「燕尾脊」。
永安居最美首推乃是燕尾的圓弧,表徵屋主之顯赫社會地位。
屋脊上的剪黏裝飾,也是永安居吸引人之處,手法精緻優美。
剪黏有「禪賢讓位」、「周文王請姜子牙」、「大舜象耕」、
「瑞雲」、「椒衍」、「瓜綿」等,教化與祈福意涵為主題。
整座屋宇有七段大脊,雕塑龍、鳳、花、草、鳥,精緻富麗。
內部整片豪華花磚,屋頂剪黏朝向同一方向,以示兄弟齊心。
📝山牆馬背鵝頭墜
主從分明之三合院建築,磚飾、石雕及剪黏更是永安居特色。
護龍前段為圓脊,後段為火型,護龍之主脊裝飾有剪黏脊飾。
屋頂飾以彩繪裝飾,中央的綠色琉璃窗,是富貴人家的象徵。
護龍牆面為斗仔砌磚,後段山牆設有綠釉花磚窗及泥塑剪黏。
山牆「火型」馬背助主人發財之意,左右護龍「金型」馬背。
火形馬背由多個反曲線組成,形狀有如燃燒的火焰,故得名。
「鵝頭墜」位於規壁山尖處(馬背頂端)裝飾,亦稱「脊墜」
,以彩塑作書卷、花籃或磬牌之裝飾,具有吉祥辟邪的涵意。
📝正廳
正廳面闊五開間主屋,由聘自艋舺祖師廟安溪匠師紅毛司建。
正身次間設計「凹壽」,空間兩側又設計拱門串聯左右次間
「凹壽」為建築物入口處內縮,成ㄇ字形,簷下便有步口廊。

明間尊貴,全以砂岩構築著石窗櫺、書卷窗楣、門印與對聯。
正廳呈現華麗的入口意象,石窗水車堵處飾以精美的泥塑。
泥塑剪粘裝飾帶環繞「永安居」門楣,搭配壽梁雀替木雕。
正廳門聯「紫氣鍾文山家聲遠播,雲祥聚淡水世澤長綿」。
橫批為「紫氣盈門見彩雲」,道不盡對家族子孫殷殷期盼。
永安居建築相當吸引人,大木作師傅是唐山金城司的名匠。
大廳牆壁「馬約利卡」瓷磚是從日本空運過來的日產紋樣。
壁磚、地磚及牆上所題的書法,桌椅古董古物都完善保存。
📝牆身銃眼
.jpg)
屋中設銃眼以防盜賊攻入第一道防線後,做最內部的抵禦。
永安居也是黃氏祖厝唯一具防衛功能,最盛時有兩百枝槍!
📝古董傢俱
古樸風格的建築外觀,一磚一瓦見證了深坑的故事與歷史。
室內也保存若干古董傢俱,如桌、椅、床、櫃子和梳妝臺。


黃宅每間格局內還有古董家具與擺設,讓你放慢腳步探訪。
「舊家鳳儒門、秋耀金華」版畫,顯現黃家耕讀傳家意涵。
🏚️三合院大厝
📝豬寮廚房
永安居的建築特徵,為一單進五開間三合院平面格局,
座西北朝東南,由內外雙護龍、內外圍牆及門樓組成。
而兩側護龍,左青龍怕臭不怕吵,所以廚房、水井都建在此。
右白虎,怕吵不怕臭,黃氏永安居廁所豬寮之設計都在此處。
🕵️時光印記
永安居除了是龐大且防禦嚴密複雜的建築群外,內部則展現
典型泉州安溪三合院大厝。四周廂房、洋樓與諸多過水廊。
我特別喜歡老建築迴廊內的光影,讓人有時光交疊的錯覺。
暢遊深坑,到此探訪擁有百年歷史古意盎然的傳統三合院。
主從分明之三合院,現由二代第三房黃亦爐夫婦居住看管。
黃氏後代居住左護龍,僅正堂右側次、梢間與右護龍區域於
週六日或限定時段開放參訪。我跟著五權社大黃老師參訪。

參觀各式幼兒椅,簑衣與農具間,餐桌璧櫥,爐灶與廚具。
其中,手動花生去殼機,把花生丟進去攪去殼,確屬富豪!
🕵️人與土地
乾隆末葉以降,深坑地區逐漸開發,墾殖浪潮,滾滾而來。
全臺十大古宅永安居,應建於1912年,由黃連山二房構築。

真棒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