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鍾理和文學館巡禮》

「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一生遭遇坎坷,備嘗人間疾苦,在四0年代作品無處投遞的無償環境下,自始至終堅持文學創作的熱忱,成為「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不屈的作家魂,感動了多少肺腑......


之一

 

 

 

 

「在曠野中,我嗅到芬芳;從泥土裡 ,我攝取營養。」美濃鎮尖山山麓,黃蝶翠谷附近,原鄉人鍾理和晚年生活、寫作的故居所在,「看到了山川的風貌,也聽到大地在成長。」如今座落著臺灣第一座平民文學紀念館  ─ 鍾理和紀念館。


 

 https://encrypted-tbn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XGoPx4murYZw-leW1dmtA59afLcskp6kBSqx3mp4BD0JP6PIkgw

「臺灣現代文學之父」鍾理和生於日據時代(1915年),卒於國府時期(1960年),將一生奉獻給文學的,用筆與生命見證兩個太陽下的臺灣社會。筆墨描寫客家農村,具備社會意識,傳達人性的生命智慧,蘊含臺灣殖民歷史的矛盾情境,作品引領著臺灣文學。


 

「我相信自己的愛,我將依靠它為光明的指標。」鍾理和以心靈和愛去體認社會與人生,描寫農民生活,展現鄉野情趣,反映豐富的生命經歷,字裡行間充分表現淳厚堅毅的風格,為後代作家樹立了楷模。以坊間民宅為設計主調的紀念館, 體現了他樸實無華的風格。






紀念館後是笠山,青翠山巒樹林果木環繞著紀念館周圍,石碑上鐫刻著三十多位台灣文學作家的作品,清幽肅穆,自成宇宙。秀毓靜雅的「臺灣文學步道園區」,提供了當地居民、愛好文學者一個沈思、交流的學習空間。








臺灣第一個「文學步道」將七十多年的臺灣新文學運動史呈現在眼前。認真生活煥發的生命光芒,輻輳到文學步道,淌血的字句滴落泥土,矗立石塊的重量,傳達出對生命的感動!文學沸騰,迴流不停地匯聚成臺灣魂!在鍾理和共同的生命體上,為臺灣文學注入了新生命。


之二

https://encrypted-tbn2.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QUs_GtEa0rhe84eXdxIRI8jRKcFHKsK5SUQ6_7ZVC50GPS7aRP

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上頌讀的經典名句:「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會停止沸騰。」是臺灣人的歷史,白薯的悲哀!原鄉文化洗禮,殖民歷史斷裂,無法成為中國文學的一環。臺灣文學的獨特性和無可抹滅的歷史,結合著歷史的文學,鍾理和的意義價值也在此。








「鐘擺是永遠沒有停止的,因為更合理更安全和更舒適的生活總是在現在的後邊,人類靈魂便這樣追求下去。」臺灣人,你追求生命,在鍾理和的小說裡讀出了什麼?在人們試圖為臺灣文學尋找定位的時刻,不朽的作家,不屈的作家魂,是不容許被人遺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