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故鄉,林田山林場,日治時代稱「森板」,意為「森林茂密的山坡」。東部最早開採的林區和伐木區,是當時官營三大林場......
位於中央山脈東側花蓮,萬榮鄉為主跨有秀林鄉,曾經是臺灣第四大林場,也是繼阿里山、八仙山與太平山後最早的民營伐木事業區。
伐木方式以輕便鐵道與架空索道運送木材,花東鐵路為此增設「平林驛」站。二戰期間因為物資缺乏,曾經以牛隻拉輕便車的方式來運材。
【註】
北端因開發較早,林區資源枯竭時就逐漸廢棄遺落入歷史了。南端戰後持續發展成規模之伐木區,今日稱之「林田山林場」。
二戰後林田山伐木由臺灣紙業公司經營,1958年中興紙業接收經營,林場鼎盛時期,伐木區連接運材鐵路,索道來回四通八達。
1972年,林班地野火肆虐,火勢延燒一個月,毀損森林千餘頃,砍伐器材與運輸設備損失慘重,伐木事業從此劃下句點。
伐木事業劃下句點,大量建築卻凝結在時光裡。高腳式建築,魚鱗黑瓦檜木屋,建築群成為臺灣最具規模的日式檜木住宅。
典藏時光影像,伐木工作站的聚落遺蹟,依山而建,青山綠水襯托鐵道、舊橋,木造日式建築,「花蓮的九份」多了一分純樸寧靜。
走入林田山,走入歷史,林業園區修復的部份林鐵,檜木打造的中山堂和林業展示館,蠟像、砍伐器材、三D劇場重現時光記憶。
檜木打造的中山堂,精神堡壘的建築,是康樂新村居民的文康集會中心。穿越時空的黃金年代,林田山有「小上海」之稱,想見當時繁華榮景。
風光一時的林場由伐木事業轉型為休閒文化區,在國家林地裡,實地上了一堂林業文化資產和森林環境保護課程,生動的「森板」活歷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