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南投縣境內四大書院之一,明新書院,南投縣縣定古蹟,精神文化遺產,每年集集祭孔的場所,臺灣人的共同記憶......
【註】明新書院和藍田書院、登瀛書院、正心書院並列為南投四大書院。
書院為宮殿式建築,清光緒十一年竣工,供奉制字倉頡、文昌帝君、紫陽夫子等聖賢。民國六十年文建會修舊如舊,依古貌建材整修,嶄新登場。
【註】一九六九年彩繪大師劉沛與彩繪修復師李志上帶領南藝大的學生進行修復工作保存真跡。
傳統的閩南式建築,正殿、翼房、拜廊、照壁、香爐、敬字亭,花園、雕塑,構築了書香世界。震災後陳列酒罈、石磨、石臼等民俗文物振興觀光。
隆儒重道,斯文在此。收藏有「掌握文衡」、「鈞權造士」和「奎璧聯輝」等多塊古匾, 映入眼簾的風雅,藏不住百年古蹟建築的光華。
【註】書院由商店集資興義學,落成時捐匾「掌握文衡」為記,「鈞權造士」匾為光緒二十八年,「奎璧聯輝」為昭和八年,台灣總督法院判官法學士杜新春致贈,是歷次變革的見證。
祥雲獻瑞的麒麟照壁。麒麟,象徵至聖先師;照壁,可以驅邪擋煞。
光緒年間改名「崇德堂」祭祀關公,合宗教與教化為一。光復後東側劃分為永昌國小校地,崇德興文,朗朗讀書與喧鬧聲與書院連成一片。
歷史底蘊深厚,為當地第一所義學。私淑學堂以啟蒙教育為主,免費收容貧困學童,深厚的展現了奉獻無私的教育愛與庶民生存的韌性。
從明新書院德齋(圖書館)向外望,一片甕牆,點染盎然的古意氛圍。至聖孔子、文昌科舉,充滿歷史記憶,也是進德修業求智慧的聖地。
古蹟傳承的不只閩南建築的輪廓外貌,同時蘊藏斯文為世表的精神內涵。歷史沿革,文化傳遞,興起發光,點亮莘莘學子智慧的明燈。
光緒間集集因開鑿中央山脈與樟腦業,街肆興茂,人文繁昌,搭乘小火車沿著鐵道展開火車之旅到明新書院,純樸的民風,樟樹林隧道的綠意,懷鄉懷舊的復古之旅。
(2015年11月17日)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