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地尋蹤,進入文化的故鄉。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典藏,不僅代表了陝西一地的歷史文化,更是整個漢民族文化精髓的切片......
坐落於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側,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西京王氣之所系」,位於絲綢之路的起點,歷經十三王朝帝王古都,跨越千年的國寶,靜靜的佇立在這片青磚黑瓦的建築之下。
坐落於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側,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珍寶庫」和「中華文明的瑰麗殿堂」。
建築恍如遙望盛唐時期的長安宮殿,中軸對稱的佈局層層疊落,重簷歇山頂四面鋪排,中央屋頂的兩端勾起一對尖翹呼應的「鴟吻」。
「西京王氣之所系」,位於絲綢之路的起點,歷經十三王朝帝王古都,跨越千年的國寶,靜靜的佇立在這片青磚黑瓦的建築之下。
館舍由「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朝宮殿風格建築群組成,館藏文物精品卅七萬餘件,展出的近三千件藏品,精品薈萃琳瑯滿目。
「秦中自古帝王州」,周、秦、漢、唐四大盛世出土文物薈萃於此,國家寶藏,耀世而來!探訪地下寶庫,管窺華夏文化歷史底蘊。
三秦華章,光耀四方,陝西瑰寶,國之重器。其中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陝西,是世界上最早有人類活動的地區之一,地理位置幾乎在中國版圖的中心,西起寶雞,東至潼關,被稱為八百里秦川,中心就是西安。
陝西是周人根據地,自三千年前建都,即作為中國歷史一座重要舞台,周朝的豐京、鎬京都位在西安境域,瓦當、陶水管展現建築文明。
戰國瓦當一般呈半圓形,上面有印模印的裝飾花紋。瓦當的出土可以確知,周朝已非商朝茅草結構屋頂,「鹿紋豹紋瓦當」呈現建築藝術。
夏商周三代,銅鼎不僅僅是炊具,更大的意義是作為禮器,三足鼎立,商代「饕餮紋四足鬲」是目前全國已知的四足孤品,國家一級文物。
商代「羊首勺」,北方草原的舀酒器,柄端做成羊首形,雙目圓睜,作張口嘶鳴狀,柄面一前一後鑄圓雕立犬與行虎,兼具實用與藝術。
豐鎬遺址出土的各式青銅器非常豐富,館內典藏以此為代表的周朝文物,尤其是收藏至一九七六年起,在周原發掘的大批周代青銅器。
「天子為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兩簋」,三代在禮制規定青銅禮器和鼎中盛放的食物須與主人身份級別相符。
西周康王著名青銅器「大盂鼎」,內壁銘文命盂盡力輔佐,書法體勢嚴謹,具有端莊凝重的藝術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書法的代表作。
「多友鼎」內著銘文二七八字,記載周厲王軍事指揮官多友抵禦獫狁,珍貴的上古文獻,對研究西周軍事及對外關係具有重要價值。
西安自古帝王都,宗周之地青銅器。青銅寶藏形成秦地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以「柞鐘」樂音
佐「函皇父鼎」饗味蕾,何等雍容風雅!
作為青銅器的故鄉,館藏除了先秦三代外,演繹至秦漢時期,「青銅水禽」跨越的年代相當大幅,看見大秦工藝技術上大幅的演進。
符,是古代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憑證。通常作虎形,分左右兩半,調兵時,使者持右半符,軍長以左半相驗符和,即按命令行動。
秦軍之強大,來自嚴格法令與進步的工藝技術。「弩機」與青銅箭, 在地底埋藏數千年,箭頭依然鋒利,「石鎧甲」,粗曠厚重,近看鐵絲鎖片。
中國古代的藝術寶藏,「兵馬俑」是秦代寫實藝術的完美體現,形體高大,比例勻稱,形像生動,神態逼真,可謂千人千面,栩栩如生。
兵馬俑製作均按照秦軍編制,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等,諳熟解刨學肌肉骨骼結構的工匠傑作,是寫實且形與神統一的藝術。
秦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的陳列,質精量多,令人 眩目,而陝博較臨潼遺址現場,特別是近距離欣賞細部,提供更多品賞個別陶俑之機會。
陶俑是古代墓葬文化中陪葬的冥器。「箕踞姿俑」生動的塑工刀法,將秦代平民的家常服裝和席地而坐的坐式,自然地呈現出來。
漢代文物多出自陵墓,長樂、未央、建章三宮遺址在西安城北,大量建築出土, 包括漢代兵馬俑、金銀玉器銅鏡、畫像磚、陶器、瓦當等。
瓦當是古代建築研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是建築物最華麗的部分。「秦磚漢瓦」,漢代瓦當繼承秦代基礎,又發展了文字瓦當,題材廣泛。
漢瓦紋飾包括圖像、圖案和文字,尤以雲文紋、吉祥詩句最為常見,「延年益壽,與天相侍,日月同光」磚,是瓦當藝術之高峰代表。
「歡作瀋水香,儂作博山爐」,茂陵出土陽信公主的「鎏金銀竹節銅薰爐」,博山爐形式,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精品。
裊裊香煙,鉤沉那段被歲月湮滅的美麗記憶......陽信薰爐是當時漢武帝御賜皇姐和衛青將軍的結婚賀禮,兩千年後,薰爐成為陝博館的鎮館之寶。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譽為史上最早的環保燈具。,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燈罩及帶曲鋬的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構思精巧別緻。
符,是古代朝廷用以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憑證。通常作虎形,分左右兩半,調兵時,使者持右半符,軍長以左半相驗符和,即按命令行動。
秦軍之強大,來自嚴格法令與進步的工藝技術。「弩機」與青銅箭,
中國古代的藝術寶藏,「兵馬俑」是秦代寫實藝術的完美體現,形體高大,比例勻稱,形像生動,神態逼真,可謂千人千面,栩栩如生。
兵馬俑製作均按照秦軍編制,包括各級軍官、各兵種、戰車、馬匹等,諳熟解刨學肌肉骨骼結構的工匠傑作,是寫實且形與神統一的藝術。
秦皇帝陵博物院兵馬俑的陳列,質精量多,令人 眩目,而陝博較臨潼遺址現場,特別是近距離欣賞細部,提供更多品賞個別陶俑之機會。
陶俑是古代墓葬文化中陪葬的冥器。「箕踞姿俑」生動的塑工刀法,將秦代平民的家常服裝和席地而坐的坐式,自然地呈現出來。
漢代文物多出自陵墓,長樂、未央、建章三宮遺址在西安城北,大量建築出土, 包括漢代兵馬俑、金銀玉器銅鏡、畫像磚、陶器、瓦當等。
瓦當是古代建築研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是建築物最華麗的部分。「秦磚漢瓦」,漢代瓦當繼承秦代基礎,又發展了文字瓦當,題材廣泛。
漢瓦紋飾包括圖像、圖案和文字,尤以雲文紋、吉祥詩句最為常見,「延年益壽,與天相侍,日月同光」磚,是瓦當藝術之高峰代表。
「歡作瀋水香,儂作博山爐」,茂陵出土陽信公主的「鎏金銀竹節銅薰爐」,博山爐形式,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精品。
裊裊香煙,鉤沉那段被歲月湮滅的美麗記憶......陽信薰爐是當時漢武帝御賜皇姐和衛青將軍的結婚賀禮,兩千年後,薰爐成為陝博館的鎮館之寶。
「西漢彩繪雁魚銅燈」譽為史上最早的環保燈具。,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燈罩及帶曲鋬的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構思精巧別緻。
雁體彩繪之魚身燈罩轉動自由,可調節燈光照射,防禦來風。雁腹內盛清水,燈煙經雁頸融入水中,減少油煙污染,是漢代燈具中之傑作。
鎮館之寶「皇后之璽」,和闐羊脂玉,高浮雕金蠄虎鈕,印座四側刻雲紋,篆文與帝同,推測為呂后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
人成灰,鏡猶在,匆匆一瞥越千年!唐「四鸞銜綬紋金銀平脫鏡」鸞鳥銜綬,寓意幸福長壽,是西安出土唐代平脫鏡中最精緻完整的一面。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唐朝婦女究竟如何裝扮呢?「唐三彩仕女俑」,色彩瑰麗燦爛,凝結了唐朝婦女化妝及髮髻樣式雋永形象。
三彩駱駝、三彩馬,重現了盛唐時期,
駱駝仰首嘶鳴,應和著樂團的悠揚樂歌,歌姬隨著笙、簫、笛、琵琶、豎琴、排簫和拍版的伴奏演出歌舞,神態逼真,不愧為三彩中的藝術極品。
長安古韻,盛世收藏,「鎏金銅蕊銅龍」鐵質鎏金,形象威猛,S形龍體張口瞠目直瞪,前足緊扣地,昂首矯身,大有穿雲破霧之勢。
鎮館之寶「獸首瑪瑙杯」,由整塊瑪瑙雕刻的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產物,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俏色玉雕,也是唐代最精湛之玉雕藝術。
「垂頭掉尾醉如泥」,鎏金白銀「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浮雕式揚頭甩尾、銜杯舞馬匐拜上壽玄宗,燦燦奪目,亦屬舉世罕見之精品。
唐墓壁畫,千年前的藝術瑰寶,「永泰公主墓畫」,更是傲人的典藏。畫中人物造型準確、線條簡練、氣韻生動,神態、內心活動躍然壁上。
「章懷太子禮賓圖」真實地記錄了風雲際會的長安四方來朝,而古今交錯,遊客也絡繹於展館,雖逢整修,豈可錯過巔峰大唐盛世?
巔峰盛世,萬邦使節會長安!懷想大明宮含元殿遺址,南北寬四米,棲鳳閣飛簷相連正殿,皇
帝與百官踏上七十米長的龍尾道登殿,何等壯觀!
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猶如穿越歷史長廊,一路引領我們窺探古典靈魂的深處。對焦國寶,展廳精品薈萃於文創展櫃,盡收盛朝文采風流。
古都明珠,華夏寶庫,陝西西安與歷史的連結從未中斷過,十三朝歷代在這裡延續歷史,留下的珍貴文物成為永恆的中華民族國寶。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