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阿里山紀行(四)迷糊步道尋幽之一》

仙鄉秘境,竹林尋幽,穿越阿里山鄒族部落,樂野村通往福山聚落要道,迷糊步道,小橋、涼亭、棧道、生態......


迷糊步道入口



阿里山公路中途有一條迷糊步道,過去鄒族部落原民打獵的足跡,從獵徑到登山步道,然後修築成為人工步道。




迷糊步道北側入口,在阿里山公路臺十八線66k處,步道銜接福山古道,至福山聚落的停車場,全長約五公里。




從樂野村的米洋步道,竹林步階迂迴而下,秘境蜿蜒米(迷)洋溪畔,坐落湖(糊)底聚落旁,稱迷糊步道。




茂密的竹林內水氣豐厚,一下階梯即刻就可感受到透涼舒爽,漫步竹林木階,走起來神清氣爽,一點都不迷糊。




沿著綠竹林階梯下行進入停車場,視野瞬間像從眼眶裡榨出一整瓶小麥草般鮮綠,整個人也跟著神清氣爽起來。




米洋溪步道,是樂野部落進入阿里山的中間站,停車場和廁所置身於山巒密竹林間,彷彿超脫世外,不沾塵俗。




走過特富野、二萬坪森鐵林道,頂石棹雲霞霧茶櫻步道,阿里山風景區有鐵道、森林、日出、櫻花、雲海之美。




唯獨福山古道,藏在密林之中,深山峻嶺之間,名不經傳的阿里山秘境,因為低調也讓山友多了一處靜謐之地。


進入迷糊步道



仙鄉樂野村,位於阿里山公路邊,有著「阿里山公路新星」的稱號,從停車場山徑入口,切入步道,野趣盎然!




竹林尋幽,杉木林徑,小橋涼亭生態,穿越鄒族古道,從迷糊步道到福山步道,是樂野村通往福山聚落的要道。




一進入迷糊步道,放眼都是美麗的竹林景色,由下往上的一條幽徑,中途銜接鄒族人敬畏的茄苳古木鬼樹林道。




踏上樂野部落聯繫福山部落的要道,迷糊步道尋幽,到達米洋村米洋吊橋與福山古道相接,全長有二點三公里。




進入樂野部落幽靜美麗竹林步道,鄒族人稱的迷糊步道,整個步道連綴在翠綠竹林,涼亭、小橋、光影氛圍內。




小寒以來連續寒流來襲,今日大寒反而陽光露臉,陽光灑落竹林裡,陽光灑落是幸福,沐浴陽光的懷抱是幸福。


竹林尋幽



竹林尋幽,古道林徑裡,聽取蟲鳴鳥叫,迷糊步道竹林茂密,看陽光穿透竹林,光影灑落步道,竹葉翠綠亮眼。




春天雨霧紛紛,灑在竹葉上,沙沙地作響;夏天秋天竹影倒映,清風吹的竹葉嘩嘩掉落;冬天,暖陽穿透竹林。




季節裡寄情感懷,秋天已經過去了,冬風撲面而來,步階上滿地楓葉,卻是屬於秋天的氣象,詩意,幽思迷濛......




樂野村,鄒族八大部落之一,過去因滿山滿谷楓樹,取名「拉拉烏雅」,鄒語「拉烏雅」是楓樹「拉」是楓樹多。




楓葉寄情,懷想昔日鄒族獵徑,循著楓林山徑,楓葉染紅的的血腥,如今竹林木棧道石板路,狩獵歷史走遠了!


竹林世界



高架木棧步道,自然生態的工法,除了融合景觀之外,也能讓生物自由穿梭,保護植物以及土壤不受踐踏破壞。




步道設施多處涼亭,雨季時節小坐片刻,聽溪水潺潺,十分舒爽,即非雨季,竹林步道亦充滿涼蔭,行之暢快。




高聳的竹子密密地包圍了整個步道,竹林世界版圖清晰,全程路線指標清楚,即使初次前來也不致於讓人迷糊。




整條步道全部都是竹林道,越往內走,越是高聳參天,幽靜美麗,每有佳景總要停下來拍拍照,深怕錯過畫面。




愛上美麗竹林,觸地的鞋印都是深深的親吻,舉起相機,喀擦!喀擦!熱情的按下每一個鏡頭,親吻走過的路。


涼亭文化



追隨鄒族先民遠去的腳步,中途傳統工法修築的休息區觀景臺,每一座都是鄒族的原味,傳承了涼亭分享文化。




鄒族有家葬的傳統,涼亭對於鄒族就像是客廳一般,休閒娛樂接待客人,便以木頭、竹子、茅草屋前搭蓋涼亭。




涼亭叉路處繼續下行,往福山古道方向,竹林木棧道出現的香蕉樹與茄苳巨木、先前的楓樹都反映了鄒族文化。




鄒族人相當好客,會將香蕉懸掛在涼亭上,旅客造訪只要呼喊「a veo veo you」(我心喜悅),便可自行取用。




世居阿里山的鄒族,有一套高山文化信仰體系,人類是由天神哈莫降臨玉山之巔,分別以楓樹和茄苳樹創造的。

【註】哈莫搖撼楓樹,楓葉落地變成人,就是鄒族祖先;隨後又搖撼茄苳樹,茄苳樹葉落地,變成了漢人祖先。


休憩平臺



走在潮濕多霧的高山氣候,石板鋪設平整,石製仿木頭階梯保留了原始風貌,也延續了木頭易腐朽崩壞的生命。




迷糊步道蜿蜒米洋溪東側,潺潺流水聲一路相伴,平臺、步階、涼亭、棧橋,路標,設備相當完善,平緩易行。




竹林茂密優美翠綠,綠意遮蔽涼爽不曬,途中跨越不少小溪溝,溪溝上架設橫跨著木棧橋,以圓木護欄築橋。




步道蜿蜒孟宗竹林,漫步其中,已近晌午,空氣仍像清晨一樣清新,高山日照少,夏日漫步其尤其暢快愜意。




冬日難得晴朗的步道平臺,放鬆筋骨,休憩用餐,林間享用奮起湖便當,筷子夾起的,都是融合自然的野味。


竹林



平臺野餐之後,繼續前行,迷糊步道原稱米洋溪步道,步道蜿蜒於米洋溪畔,接續福山古道,終點是福山部落。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踏歌而行,一路竹林夾道如溪流,看似雜亂,卻是陽光步階的竹枝詞。




步道竹林一路迤邐,竹林大多屬於孟宗竹,阿里山區午後常起雲霧,濕氣相當重,石砌步道長滿了青綠的苔蘚。




潮濕的高山環境,草叢陰濕處鋪滿植物,隨處可見咬人貓、姑婆芋、密花苧麻、七葉一枝花和水鴨腳秋海棠。

【註】


七葉一枝花,葉子有如花瓣般展開,在新臺幣千元紙鈔,代表臺灣的植物,與代表臺灣的動物帝雉同時出現。




鬱鬱蔥蔥竹林道,耳邊傳來悅耳鳥鳴聲,藪鳥、白耳畫眉、山紅頭、五色鳥......風吹時還可聽到竹葉拍打聲。




陽光穿透竹林,光影網住了整個世界,斑駁的花紋,和清朗的藍天,翠綠的綠野,共同織起了了和諧的色調。




竹葉縫隙閃著陽光,心裡也是光點斑斑閃耀,在這平緩的步道,要放鬆的心情,放慢腳步,靈魂才跟得上腳步。


竹之戀



迷糊步道,小橋流水涼亭,幽靜的茂密竹林,綠意盎然讓人沉醉;悠閒舒適的步道,讓人放鬆,卻不讓人迷糊。




竹之高遠,竹枝清逸,夏日之夜,固然竹細節密,然而在此落葉蕭瑟的冬日,越發顯示崢嶸向上的生命活力。




雖是冬日,但綠竹長青,映入眼簾,滿眼都是鮮綠,連續三波寒流,每一個冬眠的細胞都被叫醒,心裡鮮活了!




陽光朗朗,笑語灑落水泥仿製木棧道,歡樂彷彿匯聚成林間的一條小溪,沿著步道、仿木拱橋,嘩啦啦地奔流。




溪流架橋,橋畔橋頭都是竹子,挺拔的竹子,彷彿沿著陽光匯流的步道邊,架起了插屏,溪谷茶園,清晰可見。


忘路遠近



青翠孟宗竹林,蔥蔥蘢蘢,風吹起沙沙沙沙......自然成韻,竹叢開展,竹莖輕搖,竹葉婆娑,林梢款擺生姿。




竹莖輕搖,竹葉婆娑,林梢款擺生姿,彷彿玉嬌龍和李慕白,竹峰之上,竹林打鬥,上下交替起伏的唯美意境。




通過長長的圓木水泥板石階,以及一座又一座的溪橋,溪流夏天水潺潺,秋冬卻是流水乾涸,溪谷石塊磊磊。




橋畔竹林密佈,高聳參天,連綴起一片竹林綠意,讓我聯想起竹藪中的小說,竹取物語,和京都嵐山的竹林。




周作人曾經翻譯過一首日本俳句,張愛玲非常喜歡:「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細節密,頃刻之間,隨即天明。」




苦竹之戀,我是張愛玲身影底下的一粒塵沙,冬日之日,仍然竹細節密,頃刻之間,字句連綴起一片竹林綠意。




沿途竹林夾道,竹林茂密成涼蔭,小橋平臺、流水潺潺、涼亭處處,走在國家公園的圖畫裡,不覺忘路之遠近。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