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聖山龍虎山,上清古鎮天師府,道教史上顯赫祖庭......
上清古鎮
(一)
古鎮門口,蔥鬱挺拔的香樟樹經歷了一千四百年的風雨。
【註】
古樹旁的長慶坊,是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朱丹溪的廟宇。
天師府所在,道教創始人「張天師」張陵在此煉丹修行。
【註】
結廬煉丹,丹成之際,青龍白虎環繞丹鼎上,幻化為山。
仙丹煉成現「丹成而龍虎現」的異象,龍虎山因而得名。
(二)
進入「中國道教第一鎮」,布旗細雨中招展,時光凝固。
【註】
富有特色的贛派建築,當地特產有板栗、豆腐、茄子乾。
群山懷抱,依水而建,上清古鎮距今有一三00多年歷史。
上清古鎮,古樸淳厚的民俗風情,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
鎮內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上清宮等名勝古蹟。
【註】
相傳張道陵是張良九代孫,因此天師祖廟又稱留侯家廟。
與東岳宮、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古風建築,保存良好。
古街民居店鋪,臨河吊腳樓、古碼埠散發出濃郁的氣息。
建築的遺風,彷彿訴說著文化豐厚,歷史的繁榮與昌盛。
張天師府
(一)
跫音敲響著二里長街的歷史,來到青山環抱的上清古鎮。
踏著瀘溪河鋪的青石板路,穿過頭門彷彿走過千年歷史。
麒麟殿上,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稱「龍虎山中宰相家」。
【註】
麒麟殿是未央宮中高祖召集張良等重臣議論國事的大殿。
進儀門,建築呈八卦布局,分頭門、儀門、私第和後院。
府門楹聯「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董其昌書。
【註】
麒麟殿是未央宮中高祖召集張良等重臣議論國事的大殿。
「北孔南張」,賜號「宰相家真人府」,尊為道教祖庭。
(二)
天師府始建於北宋崇寧四年(一一0五年),歷經兵燹。
仙佛聖殿,龍虎山天師府玉皇殿,有「道教祖庭」四字。
(三)
天師府古木參天,曲徑迴廊,是歷代天師家眷起居之所。
宅由府門、大堂、後堂、私第、殿宇、書屋、花園組成。
【註】
院內趙孟頫手書,仁靖真人碑銘,文革中遭到嚴重破壞。
仁靖真人是元代道士張留孫封號,隨三十六代天師入朝。
清乾隆、同治年間重修建的古蹟,古色古香,一派仙氣。
【註】
原有正一玄壇,上清法壇,靈寶玄壇,淨明法壇四派法壇。
龍虎山以正一玄壇封「嗣漢天師」,萬法宗壇掌天下道教。
道教祖庭,府中神道合居,歷代天師、演法、理教之地。
興盛時,香煙繚繞,高道雲集,紛來祈福,如繁華都會。
(四)
三省堂建於明代同治重修,江南院落式布局,近千平方米。
天師府保存最完整的抬樑式木構建築,是歷代天師住宅。
西晉時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到此定居,世代相傳稱張天師。
【註】
虛靖公張繼先,第三十代天師,稱神童,十四歲任天師。
張天師府,全稱「嗣漢天師府」,亦稱為「大真人府」。
天師祖廟,龍虎山朝聖,可供請龍虎劍得安神鎮宅之效。
(五)
後院照壁仙鶴、蜜蜂、猴子、梅花鹿,寓意著厚祿封侯。
神仙都所,人間福地,龍虎山的上清古鎮瀰漫道教色彩。
「南國無雙地,西江第一家」,仙氣縹緲,是清修之地。
細讀中國歷史,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的治國方針。
武術、算命、顯靈祈福、醫學養生,道教文化紛繁絢燦。
魯迅說,中國文化的根柢在道教,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2016年10月29日)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