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賞廬山,置身霧中,看廬山煙雲,任憑仙風靈氣,拂去凡塵俗事,寵辱皆忘......
「自昔懷清賞,神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在廬山。」從如琴湖畔起登入廬山。
遊廬山,如琴湖畔為遊覽的起點,經花徑公園、白居易草堂,登上世界名山廬山。
(二)
廬山岡巒環列,山峰連綿,雲霧翻卷,煙雨濛濛,古來稱之「匡廬奇秀甲天下」。
周朝匡人兄弟隱居廬山,修道成仙人去廬存,神仙之廬幻化為山,廬山因此得名。
匡廬七峰奇險壯麗,變幻莫測,山勢輪廓在平坦鄱陽湖平原,山體恰似「茅廬」。
【註】
宋代文學家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則是對山體地貌的形象描述。
地質遺蹟豐富多彩,集元古宇地層、冰蝕地貌、斷塊山構造地貌、流水地貌一體。
王羲之、李白、白居易、蘇東坡、朱熹、蔣介石、毛澤東,都在此留下歷史印跡。
晉代陶淵明(陶潛)一生以此山為背景創作,詩人白居易山上築有「廬山草堂」。
李白五次來此遊山,留下《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望廬山瀑布》十四首詩歌。
廬山集風光、文化、教育、政治、宗教一體,有壯麗的五老峰、三疊泉、仙人洞。
千年祖庭東林寺、古代四大書院之首白鹿洞書院等名勝古蹟,來過走過不可錯過。
懸崖絕壁的天生石洞,圓門上刻有「仙人洞」,崖旁一塊懸空橫石稱「蟾蜍石」。
石背裂縫處長一古松,稱石松。石松又稱迎客松,毛詩:「暮色蒼茫看勁松」。
石松奇景,峭壁巨石凌空而掛,似劍直插錦繡谷,又宛若一隻大蟾蜍伸腿欲躍。
【註】
石松壽逾一百八十,廬山為著名商標,廬山牌香菸、廬山牌啤酒,都以此松圖。
岩上刻有「縱覽雲飛」,石松針葉密密層層,根鬚裸露卻能迎風挺立,千年不倒。
【註】
岩刻「豁然貫通」「縱覽雲飛」,如遇到雲霧,登上此石,有雲在腳下飄飛之感。
(五)
巖下是仙人洞,洞深約有三丈,仙人洞又稱「千佛洞」,是廬山道教的核心場所。
仙人洞為一砂崖岩石洞,係風化和水流長期沖刷而成,民間稱其為「福地洞天」。
道觀仙人洞,是大自然風化而成的岩洞,相傳為呂洞賓修煉之地,有純陽殿供奉。
唐懿宗咸通時,純陽道祖呂洞賓遊廬山遇火龍真人傳劍術,有《題歸宗寺壁》詩。
詩句「一日清閒自在仙,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尋道,對境無心莫問禪。」
仙人洞在廬山宗教角色中多次變換,道教、佛教功能交替出現,現在功用是道院。
(六)
仙人洞不遠的御碑亭稱「白鹿昇仙」,明太祖記助他打天下的瘋和尚周顛而修建。
【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