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糊步道通往福山聚落要道,福山古道,沿途柳杉、竹林、成蔭......
迷糊步道起點
沿著綠竹林階梯迂迴下行,步道入口停車場和廁所置身於山巒密竹林間。
秘境步道蜿蜒米(迷)洋溪畔,坐落湖(糊)底聚落旁,稱為迷糊步道。
穿越鄒族古道,從迷糊步道到福山步道,是樂野村通往福山聚落的要道。
迷糊步道尋幽,到達米洋村米洋吊橋與福山古道相接,全長二點三公里。
竹林幽思
林徑裡,聽取蟲鳴鳥叫,缺雨的步道竹林不似原來茂密,竹葉翠綠亮眼。
幽思迷濛......空氣層的霧霾也遮住了陽光穿透竹林,光影燦亮灑落步道。
季節裡寄情感懷......想念從前春天雨霧紛紛,灑在竹葉上,沙沙地作響;
夏天、秋天,竹影倒映,清風吹的竹葉嘩嘩掉落;冬天,暖陽穿透竹林。
踏在竹林裡的石板路木棧道,懷想昔日鄒族獵徑,如今狩獵歷史走遠了!
觀景涼亭
竹林世界版圖清晰,全程路線指標清楚,即使初次前來也不致讓人迷糊。
高架觀景臺,自然生態工法,除了融合景觀之外,也能讓生物自由穿梭。
途中傳統工法修築的休息觀景臺,是鄒族的原味,傳承了涼亭分享文化。
過了以木頭、竹子、茅草,屋前搭蓋的涼亭,叉路處續下行往福山古道。
竹林夾道
竹林尋幽,穿越桂竹林,閒適幽靜。鬱鬱蔥蔥竹林,耳邊傳來悅耳鳥鳴聲。
迷糊步道行,竹林夾道,蔥蘢青翠,總長度二三00的勇腳級步道一路爬升。
穿越阿里山鄒族部落的迷糊步道,穿越水泥砌的仿木石階,穿越棧道木橋。
潮濕的草叢鋪滿咬人貓、姑婆芋、密花苧麻、七葉一枝花和水鴨腳秋海棠。
桂竹林
溪流架橋,橋畔橋頭都是竹子,彷彿沿著春光匯流的步道邊,架起了插屏。
桂竹林,是先民開墾種植後蔓延開來的。桂竹是食用竹,鄒族人就地取材。
而同一支桂竹的地下莖芽苞,冒出的竹筍,非下一代,應屬同家族的手足。
將桂竹運用於搭蓋房子、獵具的製作,步道上的大石鼎便是早期煮筍工具。
茄冬傳說
步道以鄒族傳統工法構築的涼亭,仿造鄒族會議所,上行通往茄苳巨木。
千年茄苳巨木,隱藏在人跡罕至的群山間,靈異傳說讓鄒族人不敢靠近。
【註】
鄒族傳說,人類由天神哈莫降臨玉山之巔,分別以楓樹和茄苳樹創造的。
哈莫先搖撼楓樹,楓葉落地變成人,就是鄒族祖先;隨後又搖撼茄苳樹,
茄苳樹葉落地,成了漢人祖先,傳說高大茂密之茄苳樹有鬼魂附著樹幹。
涼亭棧橋木階續下行,步道沿著米洋溪蜿蜒,通往福山古道和米洋吊橋。
流水淙淙的步道沿溪蜿蜒,步道多處涼亭木椅平臺,涼蔭小坐片刻賞景,
沿著架於山崖的木棧道,繞過大巨岩,大巨岩是迷糊步道上的天然景觀。
忘路之遠近
踏在鄒族先民的山林古道,木棧橋迤邐,我們腳步匆匆,只是林間過客。
沿途竹林夾道,茂密成蔭,步階棧橋、平臺涼亭處處,不覺忘路之遠近。
接續福山古道,藏在密林的阿里山秘境,低調讓山友多了一處靜謐之地。
(2023年4月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