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阿里山紀行(七)特富野森鐵古道情之一》

阿里山森林鐵道秘境,柳杉環繞特富野古道,舊鐵道與枕木相伴,林木茂密,結合動植物自然生態,讓人流連眷戀......


塔塔加夫妻樹



往阿里山,塔塔加夫妻樹是玉山國家公園代表景點,紅檜枯木形成神木景觀,位置恰好坐落公路彎道上,格外醒目。




枯木的形成因森林大火造成死亡,又遭到雷擊,終於夫妻神木的夫樹,基部腐朽,加上午後雷雨而倒塌,回歸大地。




形影相隨,廝守千年,誓盟猶在,獨留妻樹,玉管處依自然生法的「自然放倒」法,夫樹依偎妻樹在新中橫公路旁。


鹿林神木



新中橫公路旁八十五公尺下環形步道,還有一棵得天獨厚的紅檜神木,與依偎其上生存的植物,提供遊客生態之旅。




位於海拔二三七五公尺,地處公路旁懸崖下方,繩索垂降,才被發現,目前林務局已經開闢好步道、加設保護圍欄。




探訪國境內排名第二大的鹿林神木,紅檜巨木僅次於大安溪神木,樹齡約二八00年,樹高四三公尺,樹胸圍廿公尺。




古木參天,距離路面四0公尺,過路人只見頂端茂盛綠葉,因此,直到近幾年珍貴的臺灣紅檜鹿林神木,才被發現。




隱居深谷秘境,生長在陡峭山崖下方,三千年來不受打擾,生養眾多的紅檜神木樹種,與棲息樹幹的苔癬蕨類共生。




巨大的紅檜,生機蓬勃,壯闊大樹,樹身棲息著數不盡的苔癬蕨類,與氣候土壤共同構建了一個森林生態的大家族。




沿著護欄繞行觀賞,陽光穿透綠蔭扶疏的石階,芬多精緩緩地吐露,成為新中橫前往特富野路上,最舒適的舒筋處。


入自忠登山口



尋訪森林鐵道遺蹟,特富野古道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伐木時期的林場線─水山線舊鐵,利用鄒族的古道鋪設而成。




自忠登山口,日據時期的兒玉車站舊址,荒廢的雪峰派出所依然在步道入口,當時為登山、伐木、文教的重要驛站。




入山之古道口,沿襲鄒族獵人習俗,以酒水敬山神祖靈,我們用奮起湖排骨便當,祈禱此行平安豐盛,拍攝出美照。




與你相遇古道是浪漫的開始, 從這鄒漢融合的路口,早年林鐵文史於一身的特富野,我們一起探索山林自然起點。




自忠段的古道入口,就是舊鐵道,走在步道上不經意會發現天神哈莫腳印,以及祈求族人及旅客來往平安的貢禮石。




走進濕冷的柳杉步道,空氣懸浮朦朧的嵐霧,每一口呼吸都伴隨清香的空氣,集鄒族生活場域,說是仙境也不為過。


歲月在山中流轉



歲月在山中流轉,順著鐵道朝我們走來,起霧時、陽光穿透柳杉林時,我們相遇特富野,我們也曾相遇在最美年華。



【註】懷舊森鐵古道情!相遇最美,遇見我在彰化陽明國中的舊日同事,往日時光,點點滴滴,舊情都浮現在眼前......




我們的足跡順著森鐵古道前進,森林、古道、鐵道、橋樑、植物,有人文、有歷史、有大自然,還有我旅行的回憶。




地勢平緩的入口前半段,柳杉環繞滿山遍谷,蒼勁挺拔,挺拔的針葉樹,柳杉人工林是特富野古道最具代表性林相。




紅棕色的柳杉樹,筆直地深入泥土,長年濕霧,泥土上覆滿了深深淺淺的綠色苔癬,攀爬上根幹,潤色了森鐵小徑。




霧氣更加瀰漫,在這又稱水山古道的特富野古道,古道全名特富野自忠越嶺道,前半段由柳杉和舊水山線鐵道組成。




早期鄒族人開闢這條步道至自忠連接塔塔加、玉山地區,鄒族人打獵、征戰必經的舊獵徑,與鐵道交會在森之國度。




森之國度,山林秘境,神話大地,特富野古道,循著鄒族先民的腳步,在森鐵古道上緩步而行,聽著鄒族古老傳說。




循著舊鐵道的指引,從柳杉林邁向闊葉原始林,通往玉山的特富野古道,歷史古徑是天神率領鄒族祖先下山的路徑。




轟隆隆大地起了變化,洪水退去,天神哈莫帶領鄒族人從玉山下來了。一段神化的故事,豐富了古道上的人文色彩。


舊水山線鐵道



走過山林歲月,由新中橫公路自忠入口至特富野,全長六點三二公里,舊臺車鐵道至自忠出入口,平緩適合健行。




日據時期為伐運阿里山蘊藏豐富的紅檜、扁柏,沿此古道闢築舊水山線鐵道,至自忠出入口後段三點七公里平緩




如今古道沿線多處仍可見廢棄的鐵道與斷橋,眼前遺留的舊鐵道棧橋遺址,記憶著往日伐木時期山水線行進的軌跡。




那是運材火車行走的路線,以及伐木鐵道的歷史故事,山林泣血,一株株珍貴的紅檜、扁柏應聲而倒,想起二萬坪。




歲月流轉,走過鄒族流傳的神話、狩獵通婚的道路,日人運送林木的往昔,山林繼續流失,水土生態保持刻不容緩。




直到一九七一年臺灣禁伐天然林,森林火車停駛、鐵道廢棄,二00一年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重新整建特富野古道。


跟著鐵道旅行



重新整建的特富野古道,從自忠入口到三點七K,共有十三座橋,每一座橋都有編號,二號橋旁有個歇腳休憩涼亭。




溪谷山腰一株冰河孑遺雲葉昆欄樹,木質部缺乏導管,維持原始管胞構造,雌雄同株卻異株授粉,是綿延至今原因。




登山健行,觀察自然,體驗隨高度而不同的生態林相,海拔二三00公尺的自忠,四季景觀變化多樣,生態資源豐富。




每年春天,高山雨季來臨時,是玉山杜鵑盛開時節,襯托古道旁的花海,繽紛多樣的畫筆,在不同季節為森林添色。




走在寬闊平緩的林下步道,昔日鐵道在柳杉林劃出優美弧度,時節十月底,綠中斑斕著紅褐色,為林間塗抹上秋意。




跟著鐵道走,特富野古道,沿途每五00公尺設有里程指標,看著里程指標逐漸減少的數字,激勵著我們前進的動力。


昔日運材火車



柳杉林裡走走停停,風動、光影、霧起,林梢、樹根、里程碑,捕捉不完。四點三二K,距離三點七K還有一段距離。




駐足指標,抬頭看是一株株筆直的柳杉,向前看是美麗弧線的鐵道,遙想當年運木火車搖晃地行經路面溪橋的景象。




鐵道從自忠開始往山裡延伸,林場支線將深山林木集中至新高口或自忠站等地後,再以大型運材車接運至沼平車站。




昔日運材火車雖已不復見,但仍遺留舊鐵軌、棧道與檜木舊橋供後人懷想當年蒸氣小火車奔馳於山林間的忙碌景象。




在過去資源匱乏的年代,太平山、八仙山,伐木後鐵路會移到下一個林場繼續使用,但水山線留存下來一直到現在。




水山線為昔日東埔線運材鐵道支線,民國六0年間隨著伐木時代結束拆除,部份鐵軌及木構橋樑因年久失修而拆除。




嘉義林管處將古道整建成階梯式步道,搭配礫石和枕木鋪面,並保留部分舊鐵道鋪設枕木及棧橋,為步道最大特色。





日治期舊稱「兒玉」,紀念總督兒玉源太郎,後來蔣公巡視阿里山時,地景似抗日名將張自忠殉職處,以自忠取代。


古道蜿蜒在山腰



步道蜿蜒,時光飛逝,自民國九0年至今,已然二十個年頭,枕木也舊了,滄桑出歷史感,森鐵悠悠然一片古道情。




古道蜿蜒在山腰,苔蕨依附在駁坎上,大地是如此相輔相成。行走在海拔兩千公尺以上高聳的杉木林中,真是涼爽!




路面迂迴曲折,每個轉彎的瞬間都是令人讚嘆的地景,輕霧中杉木遮空蔽影,空氣清新冷冽,吐納之間儘是芬多精。




步道鋪設碎石枕木,與步道平行的舊水山線終止於三點七公里處,林務局利用殘存的檜木和倒下的杉木,設置休憩椅。




鐵道森林最美步道,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特富野古道,林木茂密,柳杉參天,舊鐵道與枕木相伴,芬多精瀰漫空氣中。




擁抱碑柱,擁抱森鐵,擁抱山林,擁抱古道,擁抱特富野歷史與傳說,鄒族人在此狩獵、生活、與大自然共生共存。




族裡的長老相信,通往玉山的特富野古道,就是天神率領鄒族祖先下山的路徑,天神哈莫走過的路都變成了森鐵古道。


紅檜的故事



林場歲月也沿路做記號,這片柳杉林其實是人工林,原生檜木砍完之後才種柳杉,不時見路側兩旁藝術感的殘樹頭。




日本人喜歡筆直整齊、好利用的檜木,看不上眼的巨大樹根就被遺留在山上。柳杉樹幹通直,生長快速,取代紅檜。




當初日本人每砍伐一棵珍貴的紅檜扁柏,便種下一棵柳杉,如今柳杉已成林,當年的紅檜巨木,只剩蕨蘚相伴樹頭。




走在其間猶如回到伐木時期,看著滿載東埔、塔塔加一帶珍貴林木的火車,行駛在木棧橋的鐵軌上往沼平車站前進。




臺灣的紅檜、扁柏木材材質耐久、具芬芳香味並可防蟲而深獲喜愛,日據時期便積極開發,以供做日本神社之建材。




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日劇時期的三大林場,森林寶地不知砍劃了多少紅檜、扁柏?樹頭訴說著殖民地的故事。




時至今日,柳杉已成林,林下仍遺留著一株株不易腐朽極的檜木樹頭,歷史留下的痕跡與柳杉林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回望來時路,千百年的檜木、扁柏砍伐殆盡,從狩獵到伐林,細數殘留的紅檜巨木樹頭遺蹟,遙想當年的雄偉英姿。




歷史走遠,舊情更濃!阿里山,全臺最早的林場,伐木時期的林場水山線舊鐵,林場的故事就是特富野森鐵的回憶。


古道森鐵饗宴



林梢傳來悅耳的鳥鳴聲,森林在呼吸著,陽光慢慢的擁抱我,置身柳杉林裡,時而起霧、時而打光,美景瞬息萬變。





走一趟全臺最老林場,特富野古道,森之國集鄒族生活場域,獵徑與林鐵交織,風動、光影、霧起,和山一起呼吸。




古道森鐵饗宴,穿梭天神的秘境,我的旅程就是我的故事,我的故事也是我的回憶,我走過的足跡就是天神的腳印。


(2014年8月21日,20年10月2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