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在夢幻湖般的日月潭步道,沉浸於水墨國畫般的意境。
翠巒疊嶂,波上含煙,水天茫茫相連,盡覽群山綠水霧景......
一、涵碧步道往水社壩堰堤
波上水柳涵碧
「白雪紛飛何所似?恰似柳絮因風起」,賞水上景觀水柳。
紛飛的種子,隨風飄揚落地生根。枝條上揚,花苞群沈隱。
冬季低溫期全株樹葉落盡,外型呈現乾枯一片的蕭瑟景緻,
沈隱枝條的花苞靜靜地吸納一波波寒流帶來的冷空氣能量。
涵碧半島
騎行在夢幻湖般的日月潭步道,沉浸於水墨國畫般的意境。
翠巒疊嶂,波上含煙,水天茫茫相連,盡覽群山綠水霧景。
沿著岸邊的步道漫步,潭水波光粼粼,湖光山色一望無際。
雲霧間隱約露臉的層層山嵐,涵碧樓就坐落在涵碧半島上。
「千古碧潭涵碧樓」涵碧半島的邂逅,環繞著涵碧半島水濱,
曾為日本天皇的離宮,蔣公鍾愛的行館,擴建為涵碧樓旅館。
二、水社壩堰堤
「溢水吐」
由涵碧半島行走水社至向山步道時,別忘了停下腳步看湖景。
距離水社壩不遠處,水面有座圓形的水位調整池「溢水吐」。
水庫的水量接近滿水位時將水排至水里溪,居民稱「天井」。
「溢水吐」形狀成圓狀塔漏斗形,係因圓形流放水最為快速。
日本人建壩時,專為餘水溢水設計的排水溢水口呈漏斗形。
直徑24.39米,由上往下漸縮,接連於內徑3.48公尺的隧道。
「水社壩」堰堤
波光粼粼的湖水,茵綠草坡銜接,層層山嵐,雲霧間隱約。
木棧道石碑前方,眺望西側日月潭的守護神 ─ 「水社壩」。
昭和9年(西元1934年)竣工,西岸堰堤混凝土築邊坡水壩。
「水社壩」捍衛日月潭盆地唯一出口,免於成為乾旱的湖底。
堰堤地基深入地下岩盤,上游側以水泥砂漿注入防止滲水。
水社堰堤長達363.63公尺,高30.3公尺,頂寬6.97公尺,堰堤
採橫斷水尾溪建造,壩型鋼筋混凝土中心牆,擴大蓄水量。
堰堤攔截日月潭湖水溢出。潭水面提升約24公尺,擴大蓄水量
44億5800噸,預防枯水期水量不足,多餘潭水則排向水尾溪。
守護日月潭出口的「水社壩」,是環潭自行車道的休憩景觀站。
堤堰斜坡,碧水色與湖邊綠草輝映,晚間滿天星斗倒映湖面上。
三、向山自行車道
永結橋
向山自行車道位於水社壩與明潭出水口之間,全長約三公里,
沿途風景如畫,包含400公尺,彷彿置身水面的水上自行車道。
永結橋長約54公尺,白色鋼材,跨越45公尺湖面。設計考量
自行車騎乘流暢性,微彎的弧度,讓人騎乘起來有飛躍感!
到日月潭新八景之一的環潭自行車道,「向山自行車道」。
沿途設置有休息區、觀景臺,讓遊客可隨時下車休息拍照。
長約2.5公里的自行車道,包含永結同心橋、向山遊客中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選為全球十大最美自行車道。
同心橋
二主鋼拱交叉成X型,設計構想於日月潭邵族四手網造型。
特別搭配白色系橋樑主體,呼應婚紗色調,鄰近婚紗廣場。
同心橋,順應著湖面勾引流暢的弧形橋面,穿越山溝湖面。
觀賞湖光山色,眺望向山落羽松,春寒料峭抖落金黃衣衫。
近向山遊客中心前的同心橋下,湖畔旁「水濱婚紗廣場」,
美麗的落羽松美景公園,是秋冬來日月潭賞景必停留之處。
婚紗廣場精心設計,弧型小橋搭配翠綠湖水,雙心紅花地景,
湖濱景緻浪漫,遊客駐足打卡,吸引了新人前來拍攝婚紗照。
十里銀波,一竿風月。戀戀日月潭,魏老師旅遊團逍遙遊。
步道環湖擁抱日月潭,煙水寒如畫般的景致令人沉醉流連!
向山遊客中心
環湖步道行,從竹石園到向山自行車道,銜接向山遊客中心,
建築融入地景以擁抱日月潭為意象,如雙手環抱整個日月潭。
《日月潭向山遊客中心》
https://tangdn.blogspot.com/2024/12/blog-post_13.html?m=1&sfnsn=mo
【行程表】
遊覽車在竹石園、遊客中心接駁,竹石園經朝霧水社碼頭、
涵碧樓步道、杏園、水社壩堰堤至向山自行車道遊客中心。
(📷2025年2月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