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 日月潭環湖步道(一)竹石園到水社碼頭》

走春行,從竹石園到同心橋環湖步道,擁抱日月潭。
日月潭慢活時光,沿著湖濱散策,沉浸於湖光山色......


一、邵族的傳說

竹石園


日月潭環湖公路不遠,從竹石園往水社碼頭方向走。
昔日有邵族貓頭鷹雕像,是竹石園生態園區的招牌。



邵族將貓頭鷹視為靈鳥,貓頭鷹的圖案象徵守護神。
報喜鳥能預告懷孕,也會指點迷津保護外出的獵人。



日月潭唯一結合自然生態導覽教學行程的特色園區。
以竹石祕境、蝴蝶生態及產業體驗,多元風貌呈現。



園區後方私房「蝶舞茶香步道」讓到訪者駐足停留。
臺灣肖楠包圍充滿無價芬多精讓心靈獲得舒緩療癒。


九龍口


此處是中潭公路進入日月潭區之地,稱「九龍口」。
日月潭有「龍湖」之稱,「九龍口」是日月潭門戶。



鳥瞰日月潭,形貌酷似勘輿學上「九龍朝案」佳風水。
潭畔諸多與龍相關地名,崙龍嶺、青龍山及二龍山等。



地理勘輿師以日月潭從四周山巒向潭面延伸之半島,
形貌就像一條條鑽進水潭的活龍,潭中央又有一原名
為「珠嶼」的拉魯島,於是以「九龍戲珠」來形容。


浮嶼和魚姬



山青水綠,四顧蒼茫,樹影參差中有「潭中浮嶼」。
水上浮嶼來自日月潭萬物生生不息的「魚姬傳說」。

【註】
清朝文獻日月潭八景:潭中浮嶼、潭口九曲、萬點漁火、
獨木番舟、水社朝霞、荷葉重錢、番家杵聲、山水拱秀。




人魚「魚姬」流傳於邵族,漁撈過度激戰後魚精說
潭中以竹筏載土,上種植水生植物,下供魚蝦繁殖。

【註】
邵族傳說,長髮精怪魚姬住在日月潭的潭底,為了守護
潭與邵族發生衝突。雙方激戰三天三夜,和談建浮嶼。




部落工藝浮嶼,天然水壩兼具捕魚功能的人工島嶼。
浮嶼叢叢水草蔓生糾結,魚蝦棲息繁殖,生生不息!


、朝霧碼頭

依潭而行



環湖步道散策,由竹石園,沿著日月潭岸至朝霧碼頭,
依潭而行有多座觀景平臺,可觀賞日月潭的湖光山色。




水社親水步道是連接水社碼頭至九龍口重要的人行動線,
起點為水社碼頭,終點為九龍口竹石園,全程我們逆行。




水社親水步道從九龍口起步到水社碼頭,途經朝霧碼頭。
日月潭環潭公路步道的朝霧碼頭,是日月潭之四大碼頭。


水社朝霧



由於氣候、地形及水文的影響,清晨時湖面常霧氣瀰漫,
朝陽輝映晨曦薄霧更顯得迷人,有「水社朝霧」的美名。




朝霧碼頭風光明媚,晨曦滿天與晚霞映湖各有獨特色調,
輕輕撥開鋪滿霧氣的雲簾,每一個時刻景色都令人驚豔!




清晨時水氣在潭面氤氳而上,拍起照來有國畫山水之美。
而今日寒流籠罩湖面,「水色空濛雨亦奇」有空靈意境。




朝霧碼頭憑欄處,湖天向東面望去是觀賞日出的好地點。
「水社朝霧」和前面的「潭中浮嶼」並列為日月潭八景。


一覽湖光



碼頭一覽湖光,朝霧碼頭為埔里抵達日月潭的首座碼頭。
岸邊有遊艇,遊客搭乘大型環湖遊艇或兩人手划船覽湖。




面湖正對水社大山日出的方向,可遠眺慈恩塔、玄奘寺
以及文武廟,是攝影迷拍攝日月潭日出美景最佳位置。




也因為朝霧碼頭是日月潭四個碼頭中腹地最廣闊的一個,
成為年度盛事萬人泳渡3.3公里,到對岸伊達邵碼頭起點。


三、水社碼頭

湖山景致



日月潭四大碼頭之一水社碼頭,距朝霧碼頭僅600公尺。
薄霧裡與碧綠潭水並肩而行,徜徉在湖山景致的詩境裡。




擁抱大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清晨時湖面還會有一層薄霧。
遼闊的湖面,遠方層層山巒,能見度好時能看到伊達邵。




氣勢磅礡、莊嚴雄偉的文武廟是日月潭經典地標之一。
攬群山為左右,以名潭為前庭,踞高臨下,威儀赫赫。




相傳邵族祖先為追逐白鹿,無意中發現美麗的日月潭。
最初居住在日月潭西北岸水沙連地區,據有廣闊領地。
因日月潭是「水」的關係,漢人稱之為水社或水裡社。




水社原本是邵族舊社,水邊建社,位於日月潭西北岸。
日治時代興建日月潭水庫,邵族被迫遷到今之伊達邵。




曾是小百岳的水社大山,為日月潭最高峰,海拔2059公尺。
步道起點在潭邊人口聚集最多,舊稱德化社的伊達邵部落。


水社碼頭



水社碼頭的地理位置坐落在日月潭北面的涵碧半島上。
山形翠碧故名涵碧山,又因為半島往日月潭中央延伸,
半島舊名「手網地」地形如捕魚手網撒開之狀而得名。




水社碼頭是遊湖起點,碼頭邊有多艘遊艇及手划小船。
至玄光寺及伊達邵,暢遊潭欣賞不同角度的美麗景致。
循環航線水社碼頭-伊達邵碼頭-玄光寺碼頭-水社碼頭。





港口設計結構採用浮動式碼頭,碼頭可以泊滿數十艘遊艇
與手划小船,漂浮在湖面的碼頭具現代化且不失典雅感。




乘船樞紐的水社碼頭後方是日月潭最熱鬧的觀光商圈,
「名勝街」聚集商店餐廳,是購買名產及用餐好地方。




碼頭一旁緊鄰著水社老街及涵碧樓、梅荷園、耶穌堂、
教師會館景點,兩側分別有水社親水步道及涵碧步道。


(📷2025年2月4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