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說:「當我們人類成就登峰造極時,藝術是文化中最燦爛的光點。」法國,以羅浮宮豐富的館藏,人類文化中最燦爛的光點,向世界展示其精神內涵......
一、卡魯塞爾凱旋門
【註】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羅浮宮與杜伊勒里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是當代博物館最著名的展示間。
卡魯塞爾凱旋門高十九,寬廿三公尺,厚七公尺。中央拱門高六公尺,兩側較小的拱門高四公尺,外部有八根科林斯花崗岩圓柱,頂部是八位帝國士兵。
【註】
玫瑰色大理石的淺浮雕表現了拿破崙的外交和軍事勝利,描繪《普雷斯堡和約》、進入慕尼黑、維也納、奧斯特利茨戰役、提爾西特條約和烏爾姆投降等場景。
紀念一八0五年拿破崙戰勝的凱旋門,是進入羅浮宮美術館廣場的門戶,羅馬式的建築,不僅是歷史的里程碑,同時也昭示這座藝術殿堂,和法國一起成長。
二、拿破崙廣場金字塔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邊,羅浮宮的建築物始建於一一九0年左右,近代曾多次進行擴建,一九九三年,增建的玻璃金字塔是宮庭廣場的入口。
羅浮宮金字塔位於巴黎羅浮宮的主庭院拿破崙廣場,巨大的翼樓和亭閣建築群,主要組成部分的總面積超過了六0六00平方公尺。
為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密特朗總統將宮殿改造為美術館,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融合古今,引天光雲影注入,古老空間綻放新時代活力!
如今,博物館的正門位置位於拿破崙廣場金字塔底下的地下空間,遊客可以從金字塔本身、旋轉階梯處連接到博物館的通道。
【註】
在一九八0年代末和一九九0年代大改建之前,羅浮宮共有好幾個街道入口,隨著玻璃金字塔擴建,目前大部分入口已經永久關閉。
貝聿銘認為將簡約而富現代感的金字塔作為羅浮宮的入口,就如同人們由古埃及文明開始進化,一直探索至近代的藝術演變,具有象徵意義。
三、地下寶庫
羅浮宮始建於十二世紀末(一一九0年),由法王菲力二世下令修建城壕,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保護巴黎免受到英格蘭王國的襲擊。
當時的羅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目前中世紀羅浮宮堡的遺跡在地下室仍然可見。
十二世紀塞納河畔的防禦性城堡,十四世紀查理五世改為宮殿,十六世紀法蘭西斯一世重建為哥德式和文藝復興風格的華麗宮廷。
一三六0年查理五世改為皇宮,羅浮宮成為法國權力的中心,展開其輝煌的一頁。隨後至路易十四建立凡爾賽宮後,羅浮宮角色旋即退下沒落。
十四至十六世紀,因地理位置優越被改為法國王室王宮之用,原中世紀城堡建築被夷為平地並擴建為目前所見的法國古典文藝復興建築樣式。
四、世界瑰寶
藝術搖籃,巴黎羅浮宮,收藏著自西元前七千年至十九世紀中期的大量文物與藝術作品,宛如地宮的地下寶庫,紀錄四百年來整理擴建的腳步。
一七八年法國大革命推翻政權,一七九三年羅浮宮改為博物館對外開放,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展品多屬王室收藏,包括來自凡爾賽宮的皇家瑰寶。
【註】
羅浮宮蘇利館632號展廳的瑪麗安東尼王后的家具,被華麗裝飾所賦予,彰顯自波旁王朝以來,歷代君主的尊貴不凡地位之輝煌時刻。
館內永久收藏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七個分類,主要收藏一八六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
注入巴洛克新古典風格,成為巴黎新地標的羅浮宮在大革命後成為美術館,三十多萬件文物,典藏埃及至十九世紀中葉的藝術品,是一部壯觀的歐洲藝術史。
入寶庫,受限時間,只能參觀德農庭院(Denon Wing),賞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五、德農館的雕像藝術
(一)達魯階梯
《勝利女神》雕像最初作為獻給神明的貢品,高高地佇立在希臘薩莫色雷斯島的一座神廟中,正如它現在立於達魯階梯之上的情景。
德農館的守護者《勝利女神》彷彿引導艦隊乘風破浪前進!大海波瀾中翩然挺立船首,迎風而立,身姿輕盈,海水濕濡卻衣袂飄飄!
達魯階梯為《勝利女神》雕像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展示佈景,經典電影《甜姐兒》,身著Givenchy的優雅女神奧黛麗赫本迷人魅力的舞臺。
蒐集世界名畫、雕塑古物之藝術寶庫,古希臘雕像《勝利女神像》、《米羅的維納斯》,與《蒙娜麗莎》並列羅浮宮三大鎮宮瑰寶。
(二)米開朗基羅長廊
垂死的和被俘的《奴隸》雕像,儘管處在激情的表面,仍然可以透視到偉大而沉靜的靈魂,不管表面狂濤胸湧,海的深處永遠停留在靜寂裡。
這尊詮釋愛情主題的雕像,風格與內涵上都有高度的創意,卡諾瓦透過複雜的意象,生動地再現出邱比特使瀕死的賽姬復活的一刻。
女像柱大廳
古希臘文物展廳,羅浮宮必看藏品女像柱大廳,羅浮宮裡最古老的空間,最初是法蘭西國王的慶典舞廳,是盧浮宮文藝復興時期最美的建築見證。
建於十六世紀亨利二世統治時期,宮廷所在的新皇宮中心,雕刻家古戎才華出眾,從古典藝術汲取靈感,呈現文藝復興時期羅浮宫的靈魂。
寬大的宴會廳得名於支撐起樂師席的的四座女性雕像。以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表現手法,重新詮釋了古羅馬皇帝奧古斯都論壇的建築風格。
自十七世紀起,在又名「卡婭第德廳」的女像柱廳的大型拱頂下,一尊尊著名的古代雕塑作品向世人展現著精彩獨特的文化內涵。
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阿蒂蜜絲,羅馬神話稱戴安娜。羅馬人模仿希臘化三大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風格創作的《凡爾賽的黛安娜》。
公元前四世紀希臘化時代,第一個塑造裸體女性的普拉克西特列(Praxiteles),與斯科帕斯(Scopas),留西波斯(Lysippos)是當時的三大雕塑家。
《凡爾賽的黛安娜》大理石雕像是十六世紀教皇贈予國王亨利二世的禮物,十七世紀初此雕像被複製成數件青銅雕塑作品《黛安娜與鹿》。
狩獵女神黛安娜,奧林匹斯山上十二主神之一,她是宙斯的女兒,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武器是銀弓和箭,牝鹿是她的聖獸。
法國人心中完美的女神 ─ 黛安娜,是月神(月冠),也是獵神(弓箭),月亮女神、光明女神,羅馬神話中她被尊為永恆的女神。
《沉睡的赫馬佛洛狄忒斯》結合荷米斯與阿芙蘿黛蒂之名,是兩性同體的陰陽神,同時也是兩位天神之子,同時擁有乳房與陰莖兩性特徵。
《三女神》在一個平面上肩並肩支撐著像在跳舞,但她們沒有跳舞,膝蓋彎曲臀部異常抬高,古典時期臀部圖案的誇張,是一種新的靜態節奏。
六、藝術長廊
十二個陳列館,五條藝術長廊,存放古希臘雕像與記錄義大利文藝復興五百年歷史的長廊,
德農廳(Pavillon Daru)是盧浮宮最著名的展區。
羅浮宮的重頭戲,德農館以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為主要展出品。
走在藝術長廊,華麗的天蓬鑲金壁畫,陳列館的地板鑲飾,由橡木條按一種令人眼花繚亂的幾何圖案鋪設而成,使人產生瞬間的視角幻覺。
裝飾藝術經典中,光彩炫麗的阿波羅藝廊是羅浮宮最華麗的畫廊,和凡爾賽鏡廳同一大師裝潢,天花板裝飾藝術金碧輝煌,珍藏法國王室御寶。
阿波羅長廊展廳,太陽王路易十四下令打造,將法國王權與太陽神阿波羅結合的法式絢麗裝飾,此處主要展示法國王室珠寶及鑽石等。
巡禮陳列館,博物館典藏了藝術收藏達三萬五千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埃及和希臘羅馬等七類珍寶,映襯宮殿,更加彰顯貴族風範。
七、德農廳大畫廊
以羅浮宮博物館第一任館長的名字命名的「德農廳」位於羅浮宮的最高一層。天花板裝飾,以法國歷代君主和他們保護和發揚光大的藝術爲主題。
拿破崙三世的頭像位於天花板正中的圓雕飾中。拱頂四幅表現法國四位偉大君主的繪畫,身邊圍繞著各自統治時期的藝術家。
【註】
採光窗之間,是代表主流藝術(繪畫、建築、雕塑、版刻)和藝術家應有的主要品質(高雅品味、奇思妙想、細緻觀察等)的寓意畫。
拿破崙三世以這些裝飾向世人昭示了他是之前所有王朝的繼承者和集大成者。其兩端連接展出法國繪畫的莫里恩廳(Salle Mollien)、達魯廳(Salle Daru)。
【註】
德農館的二層有四個大型展廳 ─ 大畫廊、莫里恩廳,達魯廳,和蒙娜麗莎廳。法國巨幅畫在達魯廳和莫里恩廳展出。
挑高的空間,雕塑繪畫都是不朽瑰寶。羅浮宮提供了一個魅力四射的視覺舞臺,其中以達文西繪畫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最是不可錯過。
(一)義大利繪畫區
文藝復興名畫
世界最著名的畫作《蒙娜麗莎》油畫,集神秘和美麗於一身。摒棄了清晰輪廓線條,以「暈塗法」模糊的技法,柔和氛圍中,賦予立體的感覺。
達文西臨終之際,手邊放著三幅畫 ─ 《蒙娜麗莎》《聖安娜與聖母子》與遺作《施洗者聖約翰》,作品中的施洗約翰散發出一股兩性同體的中性氣質。
【註】
次經《多馬福音》提到兩性同體、合而為一,上帝就會迎接他們到天國。研讀此典籍的梅迪奇家族沙龍裡,便形成了「兩性同體=天使般的存在=完全體」的公式。
羅浮宮版本的《岩窟聖母》描述了聖母子和施洗約翰在西奈首次會面的事,聖母慈祥溫柔,約翰虔誠謙卑,聖嬰純真靈透,天使秀美典雅。
【註】
《岩窟聖母》有兩幅,一幅在巴黎羅浮宮,一幅在倫敦的國家畫廊。羅浮宮收藏的同樣題材版本較早,一度還引起了作品真僞的討論。
除了《蒙娜麗莎》,還應該認識《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達文西在米蘭期間,與宮廷關係密切,對這位宫米蘭廷的女士做了栩栩如生的描摹。
【註】
達文西在他所有畫作中,僅有四幅女性肖像畫,分別為《蒙娜麗莎》、《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抱銀貂的女子》和《吉內薇拉.班琪》。
達文西在他所有畫作中,僅有四幅女性肖像畫,分別為《蒙娜麗莎》、《美麗的費隆妮葉夫人》、《抱銀貂的女子》和《吉內薇拉.班琪》。
拉斐爾的《施洗者約翰》是羅浮宮的最早收藏畫作,金字塔穩重的構圖,溫潤的色彩,柔情的聖母,耶穌與約翰的情誼與田園和諧交融。
(二)法國繪畫區
新古典主義畫派
安格爾,這個喜愛拉斐爾的藝術家說:「我只想為藝術而永遠活下去」,安格爾畫出了真正的美,畫作中的《里維埃爾小姐》洋溢無比幸福!
沉浸在安格爾的《大宮女》東方情調裡。裸體的東方土耳其宮女形象,刻畫細膩,美艷絕倫,最令人稱道的是她那略顯誇張拉長的背部。
安格爾的老師,大衛喜愛在希臘藝術中尋找創作題材和背景,《帕里斯和海倫之愛》佈置了極具古典情調的房間背景,和古希臘雕像似的人物。
【註】
根據荷馬史詩《奧德賽》創作,希臘神話傳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誘拐了斯巴達王后,宙斯之女海倫,引發了特洛伊和希臘聯軍之間長達十年的戰爭。
大衛畫作《雷奧尼達在溫泉關》,雷奧尼達是斯巴達國王,西元前四八0年,率領三百名勇士抵抗波斯人的侵略,捍衛鎮守溫泉關而英勇犧牲。
【註】
大衛幾乎用了十五年時間來畫希波戰爭中著名的溫泉關戰役。三百名勇士血戰三天後,因斯巴達內奸的出賣被波斯人包超後路,全部戰死。
古典雕塑人物形象的《荷拉斯兄弟之誓》,是新古典主義典型代表作,宏偉氣概的表現手法,歌頌愛國主義精神,是弘揚共和國的革命宣言書。
【註】
大衛,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代表,他在一七八0年代繪的一系列歷史畫,標誌著當代藝術由洛可可風格向古典主義的轉變。
大衛的《薩賓婦女》闡揚愛可以戰勝衝突的倫理價值。結構宏偉的戲劇舞臺場景,色彩的層次和引起的激情效果令人驚嘆不已!
【註】
題材源自羅馬神話傳說,羅馬人邀請鄰邦薩賓人參加宴會同時,悄悄地打入薩賓城,劫奪年輕婦女為妻。薩賓婦女抱著幼子走上戰場,阻止雙方廝殺。
浪漫主義畫作
新一代畫家傑利柯評議新聞的《梅杜薩之筏》,探討「絕望」主題,戲劇化構圖,金字塔形人塔,頂端黑人高舉紅襯衫盡力揮舞著,畫面充滿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
【註】
法國歷史第一幅表現實題材的浪漫主義寫實畫作,描繪海軍巡防艦梅杜薩號觸礁沉沒後,一五0人在簡陋自製的木筏上漂流十二天,最後僅有十五人被救起。
畫家造了同樣的木筏,到存屍所研究屍體,又仔細觀察處於各種非常情況下人類的種種表情,一八一九年首次展出時,一度成為沙龍的熱門話題。
硝煙戰雲瀰漫,街壘隔斷了道路,象徵法國的自由女神高擎真理與希望的旗幟,《自由領導人民》是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洛瓦讚譽七月革命的作品。
【註】
《自由領導人民》探討「自由」。一八三0年七月查理十世欲行專制體制,企圖恢復法國大革命中被剝奪的貴族與教士財產,導致人民起而抗爭。
查理十世拒絕使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由法國人民選擇的藍、白、紅三色旗幟,作品構圖凸顯這面從藍白雲中脫穎而出的艷紅的重要旗幟。
畫家對革命運動積極的投入,化身為左側戴高帽的戰士,把自己畫入畫裡,在自由女神引導下,奮勇前進,為自由而戰。
戰鬥少年的形象給雨果創作靈感,雨果可能從這幅畫中得到了啟發,在《悲慘世界》中塑造了流浪兒加弗羅什(Gavroche)形象。
(三)典藏重磅巨畫
一八0四年十二月二日拿破崙的御用畫師大衛,記錄巴黎聖母院隆重加冕儀式的榮耀時刻,展示了拿破崙至高無上統治權和新政體的合法性。。
【註】
大衛發揮了素描造型與色彩寫生的卓越才能,拿破崙見到這幅畫時的評價是「多麼逼真,多麼真實。這不是畫,我們可以在畫上行走。」
加冕時,拿破崙拒絕跪在教皇前讓庇護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奪過來自己戴上。大衛為避免這一事實,煞費苦心地選用皇帝給皇后加冕的後半截場面。
【註】
拿破崙為加冕製作「查理曼皇冠」,將羅馬帝國和查理曼帝國的皇冠傳統相結合,從此,拿破崙以頭戴黃金桂冠的「新凱撒」形象出現在其肖像畫中。
【註】
鳶尾花名來自希臘神話的彩虹女神,象徵上帝與世界的連結,代表著純潔的鳶尾花是瑪利亞的象徵,三瓣花形也象徵著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是僅次於《迦拿的婚禮》的巨作,拿破崙自我加冕,創造了個人英雄時代,大衛也同時攀越了新古典主義的高峰!
八、跨越藝術之門
穿過仿聖馬可教堂古戰車的小凱旋門,跨越藝術之門,完成法國風情十三天的旅行。羅浮宮豐富的藝術館藏,典藏人類文化中最燦爛的光點!
羅浮宮藉著典藏凝聚藝術丰采,喚醒人類藝術是縱橫古今不分畛域, 當目光投向宮殿寶藏時,典藏羅浮宮也同時典藏了全世界。
(2013年7月21日)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