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五年亞洲藝術雙年展以「造動」為主題,來自十七國家地區,二十八位藝術家,一百四十多件作品反映亞洲波瀾起伏變化的劇烈躁動。藝術家結合現實社會,反思文化體系中的公眾責任,多元面貌的創作,多元文化的對話,激發社會能量湧現,突破現狀的趨勢。理念的力量結合特殊的文化背景,創作迸發了神奇的火花,國美館邀請觀眾一起勇於想像,造動未來......
印度藝術家阿圖爾・多地亞在鐵捲門作畫,畫中有畫,標題《捲畫》透過鐵捲門開啟、關閉、半掩,讓給予人們豐富的視覺體驗。透過《眼睛》、《鏡子》沉思意識之門,開啟生活感知。意識是進入當代藝術之門的鑰匙,眼前所見不一定是事實全貌,存在常有盲點與未能發現的事實,對比雙眼的亮點,托腮沉思人物沒有五官的畫中畫,是藝術家提醒與關注的豐富層面。
印尼藝術家牆派特‧庫斯維達納托作品《派遣團》,是展覽主題之─「越界與流動:從被禁錮之處移動出來」組構下的美學意象。結合歷史與現實,游擊隊在蘇哈托政權垮臺後,生活遷移,文化混合新元素,音樂有荷蘭民俗曲,如黑人靈歌,那卡西走唱,在跋涉的旅途歌唱。小貨車上多元複合的視覺意象啟發觀眾創意的聯想,參與創作者重新尋找新的秩序與關係。
新加坡藝術家李文互動式的參展作品《乒乓成圓》,以參與對戰的形式,隱喻動態發展的社會,多邊關係與重組中形成當下的亞洲現實。人際國際間密切的互動關係,亞洲複雜的多邊政治經濟角力,合縱連橫形成當前生命史的建構,對話是當代世界生存系統。題型「公共意識與微型運動」,媒材多樣類型,作品與欣賞者互動,是後現代主義所呈現的藝術新視野。
「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鋪天蓋地的黑白照片,晦暗空間人去樓空,雜草叢生,閒置多時,這是臺灣藝術家姚瑞中與藝術學院的學生以微型行動組織,透過藝術角度記錄的《海市蜃樓:臺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調查》。累積五年的真實影像,一百四十七件作品,與政府進行溝通的文字檔案,凝聚對社會政治的批判力。民脂民膏,社會資源如何活化再造衍生了大哉問!
波克隆‧阿納丁(菲律賓) 《匿名》
反叛工作室 (柬埔寨) 朗讀《哈黛兒》
阿亞德‧艾卡迪 ( 伊拉克 )
鴿子是和平的化身,可是鴿子不在加薩飛翔,「繼續奮戰...... 片刻沉默僅剩的一點尊嚴」,這為人類正義發聲詩歌由日本導演菅野將弘剪輯,巴勒斯坦詩人以女童哈黛兒之名朗誦。詮釋歷史者往往是強權,「檔案與記憶」透過創作審視歷史,發掘過去被忽略或壓抑的聲音。歷史被掩蓋扭曲改寫。伊斯蘭面孔的呼聲,解決呼求之答案也許是聖法蘭西斯所提倡的愛與和平吧!
反叛工作室 (柬埔寨) 朗讀《哈黛兒》
阿亞德‧艾卡迪 ( 伊拉克 )
鴿子是和平的化身,可是鴿子不在加薩飛翔,「繼續奮戰...... 片刻沉默僅剩的一點尊嚴」,這為人類正義發聲詩歌由日本導演菅野將弘剪輯,巴勒斯坦詩人以女童哈黛兒之名朗誦。詮釋歷史者往往是強權,「檔案與記憶」透過創作審視歷史,發掘過去被忽略或壓抑的聲音。歷史被掩蓋扭曲改寫。伊斯蘭面孔的呼聲,解決呼求之答案也許是聖法蘭西斯所提倡的愛與和平吧!
《勞苦之財 #4》─四面解構之旗,是澳洲藝術家拉奎爾‧奧美拉的作品。藍色旗倒寫英文字可能性,金色旗反諷淘金夢無限的可能,灰色旗散落一地煤渣,灰藍旗分崩離析,星字下墜。淘金、採礦,新住民、原住民,開啟、扭轉、重組,創造連結旗幟以變動的方式,持續性探索身分意識、族群認同、社會樣貌、國家定位,呼籲每一種改造的動能,建構澳洲新人生新機會。
「鯨邦實習共和國」,海市蜃樓的夢土虛幻不實,只存在於巨鯨躍起換氣的霎那時空。魔術師編織的理想國,漫天垂降的政令法規、文宣、國旗、貨幣,甚至洋洋灑灑的建國方略,既模擬現實也質問現實,「這作品不可能在中國展出的......建一個國家,這怎麼行?」孫遜直言,喪失核心內涵和真實價值,天花亂墜,終究還是像歷史存在過的滿洲國短命王朝曇花一現罷了。
史蒂芬妮‧蘇約克 ( 菲律賓、美國 )
《馬來紀年》描述十五至十六世紀麻六甲王朝崛起與變遷的傳奇。在《昨天在軟墊房》中央,藝術家阿努瑞德拉‧賈加德瓦將征戰兩百年的神鳥加魯達與大天使加百利對坐協議分裂國土,牆面鋪滿了領袖肖像、歷史人物的軟墊。超越時空的安排借古諷今,反映當前情勢,象徵瘋狂的世界是個精神病院,強權為政治、為經濟利益操戈相向塗炭生靈,卻須築高牆填塞軟墊自保。
「造動」當代藝術的「創造性」與「能動性」,在澳洲藝術家布魯克‧安德魯的作品《敬拜祖先》中尤著。斑馬圖紋沙灘座椅的表象,休閒椅面的圖騰卻是生命樹和歷史卓越貢獻人物。當象徵記憶的神聖之樹,創造文化的先聖先賢,被視為陳跡而遺忘,或者淪為消費商品時,不復意義價值!互動式作品提醒感恩生命的源頭,傳承祖先與文化的責任,源遠流長,枝繁葉茂。
生命虛幻,死亡卻真實。紙偶色彩鮮麗的外衣內胚,本質是荒誕的生命,火焚的地獄之旅,誕生為死亡預備,永生玫瑰之希望建立在犧牲品上。《「紙人展 ─ 房間」靈靈壹》輓歌重複祝禱的輪迴儀式 ─ 文化逝去的蕭條,金玉其外的時代,未來世界的想像,人在宇宙的定位......臺灣藝術家張徐展透過記憶的折射,穿梭時空召回童年的類自傳,組裝成綺麗魅境的動畫環形劇場。
菲律賓藝術家艾爾文‧雷米羅《平台鋼琴計畫》是家族生命故事,是殖民統治歷史,也是奇聞軼事。鋼琴塔,聖壇雕塑,直式藥局等作品鑲嵌了人、物,喚醒記憶,結合想像的藥局具修復性的療癒內容。手工改造的平臺鋼琴,在特別時間開放給觀眾彈奏,彈奏者以不同的聲音和藝術家的故事互動,讓美術館的視覺空間增添聽覺享受,形成跨越媒材與不同文化隔閡的對話。
火樹銀花充滿幻想空間的裝飾藝術,藝術家芮娜‧芭內姬以多元材質編織組件,象徵全球化中多元文化重組的亞洲樣貌。印裔美籍移民的背景,古老民族拼湊雜陳現代元素,展現奇異感的雕塑,反思新文化內涵:「外來與原生樹林凝結,吐白沫,升高再升高,打開又闔上,合為一體獲致無人知曉的平靜。」「祈禱儀式特別重要,隨著傳教士被製成藥物,世界獲得拯救。」
、「檔案與記憶」、「公共意識與微型運動」,展題「造動」以美學視野探索過去現在未來。在藝術外射及內省中,反映社會政治脈動的多元創作,思考亞洲未來發展中人類立足的方向。
新加坡建國之父李光耀說:「光靠蓋房子,也可以成國家,但理念和觀念更重要。」在現代藝術的國度裡,創作者時刻警惕:我究竟是誰?我怎樣看外界?欣賞者也接觸到全方位發展,可親近的現代觀念。這瞬息萬變,賞心悅目卻無情的世界,希望能看透,希望被了解。習慣窗外是美麗的風景,大觀造動藝術不一樣的風景,更加執著心靈中的高貴倫理道德的美感價值。
(2015年11月2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