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奇,一個號稱「摩拉維亞珍珠」的迷你小鎮,是美麗童話的化身,文藝復興建築藝術之主要特徵「山形牆」,就屬特奇保留得最完整。
進入特奇,時光彷彿倒轉至中世紀,放眼所及,悠久歷史的景物遍佈各地,河水環繞的古鎮,城內保留著各式文藝復興風格粉彩色建築。
湖網環繞城區,口形結構的城堡和廣場外圍,由三個人工挖掘,超過三公尺深度的湖泊和一公尺厚度的堅固城牆,共同負起捍衛城堡的防禦功能。
水城堡修於十四世紀中期,一五五0年重建,防禦功能擴增為堡主起居用,文藝復興風格的王宮,如今內部與外觀依舊維持十六世紀風貌。
磚紅屋頂的城堡旁醒目的點睛之筆是兩座教堂塔頂,聖雅各教堂高塔與耶穌會教堂雙塔,覆鐘形與洋蔥式的塔樓頂增添了小鎮童話般浪漫可愛的氛圍。
小鎮被兩座S型湖泊圍繞,木橋外一邊通向樹林,另一邊通向鄉村。教堂、城堡、林木倒影,還有河面上飄移的雲彩,都在空靈幽靜的烏麗茲湖。
環湖有步道,通過斯特普尼基湖的小木橋,穿越聖者雕像守護的霍尼爾城門進入特奇古鎮,城門上寫著一五七九,歷史可追溯至十一世紀摩拉維亞統治。
建城來自傳說,一0九九年摩拉維亞統治者奧托二世與捷克交戰獲勝,建教堂於戰場邊以為核心,慢慢發展出一個小鎮,特爾奇就這麼開始了自己的歷史……
小鎮風格以新文藝復興為主,穿插哥德式、巴洛克式,十一世紀以原木結構為主,經歷十四世紀祝融肆虐,堡主要求磚石建造,樣式不同,造就了如今風貌。
現今兄弟會的福音教室,建於十三世紀的仿羅馬式「聖靈教堂」,突出的歌德式塔樓之地標則是十五世紀末增建的,具有守城瞭望之功能。
十四世紀中葉,城主撒迦利亞邀請義大利建築師,以當時盛行的文藝復興風格進行整體建築改造,建築保存完整至今,達摩維亞古城風貌延續歷史。
十六世紀中葉,統治者將特奇的政治、經濟、文化推至巔峰燦爛,能工巧匠雕飾文義復興風格華屋,但火神再度肆虐燒毀了半座城,包括城堡。
發現特奇之美,拱形列柱、弧形山牆、浮雕裝飾,建築特色除了色彩,在頂部修築的山牆裝飾,底部連續的拱廊加固,呈現精巧又典雅的古風韻致。
鵝黃、粉紅、淡藍、淺綠色系的外牆,讓整座城鎮散發著童話世界的迷人氣息,珍貴的建築瑰寶,聯合國讚譽為「人類的經典之作」,列為世界遺產保護。
色彩繽紛的建築圍繞的廣場以建城城主「撒迦利亞」為名,焚而不毀,一九九二年依原貌重建,廣場上的噴泉、雕像,黑死病紀念柱構築了廣場核心形成地景。
廣場上兩座噴泉,分別是一六一六年完成的特奇女孩聖瑪格麗特雕像,與重建於一八二七年的聖西勒諾斯懷抱小酒神雕像,悠悠歲月裡化為城市保護神。
感念聖母,紀念瘟疫,一七二0年落成巴洛克黑死病紀念柱,眾天使、聖約翰等六位聖徒、抹大拉瑪利亞雕像圍繞,高舉聖母瑪麗亞雕像升天。
山形牆壁圍繞成長三角形廣場,建築中以編號十五的哥德式石屋最富麗,轉角外牆側柱上裝飾扇形凸窗,豆沙綠的牆面灰泥繪飾聖經故事,古色古香。
廣場邊一片粉彩色調的房屋中,以一五五五年改建,編號六一的黑白粉雕裝飾最為耀眼,山形牆頂如風帆扇貝,格框中彩繪了十一位舊約聖經的華麗壁畫。
入口哥德式拱門廊柱,牆面畫上磚塊,頂端城垛般的牆垣,外觀從一五七四年維護至今不變,素樸莊重的建築是舊時市政廳,目前因應觀光需求,轉型為遊客中心。
奧地利進入捷克的門戶,拱廊下的商家建築僅管外觀相異,卻同樣扮演觀光內涵的角色,民宿、餐廳、咖啡廳、紀念品店琳琅滿目地串起了迴廊走道。
探索捷克風味,美食餐廳就在下城門口聖靈教堂邊,戶外露台可以飽覽廣場,波西米亞烤鴨、烤雞、肋排、豬腳、捷克麵糰、皮爾森黃金啤酒,盡情享用吧!
餐後閒步,城鄉幾步之隔,通往湖畔的小徑,古老的石板路錯落著低矮的民舍,剝落的外牆透露著歲月的滄桑,與廣場泥灰雕花彩繪的細膩華麗建築相映成趣。
這裡每一幢的屋齡都很老,藤蔓有的是時間慢慢地長,悠悠老屋要訴說的是一個歷經崛起、發展、焚毀而又重建,戰爭與和平都要堅持完美的小城故事。
在特奇,時間會放慢腳步等你的,歲月流轉,完美不褪色,中世紀至今,不能掩飾的光芒,她堅持執意地讓夢幻粉彩的建築外貌停留在浪漫華麗的時代。
特奇小鎮,童話般的街屋,文藝復興揉合波西米亞風 。浮雕裝飾,拱形列柱,弧形山牆饒富趣味,粉彩溫柔輕盈,在這裡,時間不會老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