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乾坤,顯貴於藏;諸葛韜略,智慧超卓。乾陵仿京城長安建制,氣勢雄偉壯觀,萬年壽域與神道石刻開帝陵典範,最著名者是「無字碑」......
遙遠山陵坡矗立著白虎闕門遺址,乾陵,佔地廿多萬畝,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地宮大量珍貴隨葬明器,史書稱為「歷代諸皇陵之冠」。
乾陵依山為陵,固若金湯,墓道極其隱密,墓門隧道口條石封閉、鐵汁灌注,外以夯土封固,歷代盜墓無功,為唐十八陵中唯一巍然不動。
萬年壽域乾陵南門神道,自南而北對稱排列石刻造像,「華表」稱神通石柱,胡桃形柱頂,象徵摩尼寶珠;「翼馬」昇天,象徵賢君盛世出龍馬。
最壯觀為執劍侍臣十對,頭載束髮冠、身穿寬袖袍、雙手緊握劍,唐代稱中郎將,領兵宿衛宮殿。石像名「翁仲」,羅列陵前警衛帝后陵域。
有學者認為「翁仲」石刻守護神之名,乃受草原民族影響。又傳說秦始皇時大力士阮翁仲,身長達一丈三,威猛異常,任守臨洮,威震匈奴。
過盡陵道兩側,排列華表、飛馬、朱雀、仗馬牽夫、翁仲十對,石人馬象徵儀衛之製,凝重雄渾,護衛盡頭主陵,依山就勢綿延起伏乾坤大門。
此即乾陵建制,確立唐以後帝陵。回望武則天之「萬年壽域」,沿途目不暇給,通過六十一蕃臣像,道路盡頭,南朱雀靈門劃開陰陽兩界。
南門與石闕之間,東西兩側群立賓石像共六十一尊。據文獻記載,高宗駕崩,六十一蕃臣特使觀禮,武則天刻石像立於乾陵稱「蕃臣像」。
石像長袍緊袖,腰束寬帶,足登尖頭靴,兩手前拱,背部刻有國名、官職和姓名,頭部絕大多數毀於明清之際,尚殘存為高鼻深目形象。
「六十王賓立露天,冠冕李唐文物盛」,武則天恢復「安西四鎮」,設置「北庭都護府」,賓石像反映《詠乾陵》描述「權衡女帝智能全」真實寫照。
陵園三道門闕內城四門外,蹲踞四對八尊雄偉石獅,石獅昂身挺胸,雄踞門前,以佛前守護威懾辟邪,同時炫耀帝陵威勢與唐帝國之強盛。
門內祭祀獻殿遺址北地宮,高踞陵園。主墓外,有十七座陪葬墓,葬有皇室與功臣。推測王羲之絕世之作《 蘭亭集序 》真蹟也陪葬乾陵。
乾陵規模宏大,建築輝煌,內藏豐富,儼然一座文物寶庫,最著者除氣勢磅礴之陵園規劃,地表大量唐代石刻外,陪葬藝術品亦大有可觀。
珍寶蘊藏於陪葬墓俑彩釉,墓道壁畫以章懷太子墓道《馬球畫》、懿德太子墓畫《步騎儀衛隊》、永泰公主墓畫《宮女圖》均屬絕世精品。
朱雀門外西側武則天撰文,中宗楷書「述聖記碑」,以日月金土水火木,象徵高宗文治武功如七曜光照天下,為高宗歌功頌德,稱「七節碑」。
八千字碑文述高宗文治武功,開帝王陵前立功德碑先例。廡殿式頂蓋,石座刻獸形邊飾四角角神,各種變形纏枝流雲穿線紋,極具藝術價值。
天地乾坤,藏韻於空,「無字碑」與「述聖記碑」對稱佈局。碑側鐫龍鳳,碑座駿馬、雄獅、雲紋,碑首纏九螭龍飾天雲龍紋,稱「九龍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