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曲阜孔廟至聖門》


「曲阜三孔」坐落山東,孔廟是中國人心目中孕育儒家文化的巍巍聖地,瞻仰至聖門層層遞進的院落,是榮耀之地......





孔廟、孔府與孔林,三大建築群名馳中外,對華夏政治、文化、建築、書法具有高度價質,素有「東方文化寶庫之稱」。





入寶庫,登大雅之堂,「官員人等至此下馬」,「下馬碑」,文官下轎,武官下馬皇帝也須下輦,可見孔廟威儀。






一水護城,孔廟居曲阜中央,原是孔子故居, 歷代祭孔之祖廟,廟堂圍以紅牆,環以河渠,佈局宏偉,前後分九進院落。






仿宮殿的建築,中軸線主體建築群南北長達一公里,宏偉壯觀之勢,僅次於故宮紫禁城,名列中國三大古建築群之一。






「仰聖門」上題「萬仞宮牆」,迎面是「金聲玉振」坊,昔日祭孔大典帝王通行「仰聖門」,官員從金聲玉振腋門進出。





王爵府第裝飾獨角「辟天邪」蹲距柱頂蓮花寶座,奏樂之始金聲擊鐘,奏樂之終玉振擊磬,象徵思想集聖賢大成。





櫺星門、太和元氣坊、至聖廟坊、聖時門......門樓牌坊,中軸線層層遞進,高低層次錯落,烘托一片崇敬肅穆氣派。




跨泮橋,第一座大門「櫺星門」四柱三間牌坊,柱下石鼓抱夾,上雕火焰寶瓶,門額乾隆御筆建築風格穩重端莊。




櫺星為天上文星,意謂孔子為天上星宿下凡因此柱頂雕魁星像,四根圓柱綴以翔雲,取登高望遠,發掘人才涵意。





「櫺星門」裡連建二坊,「太和元氣」 與「金聲玉振」坊形制同,柱上飾避邪獸蹲踞蓮花寶座,額淺雕雲龍戲珠。





漢白玉坊,「太和」意天地日月陰陽諧合,「元氣」乃宇宙原始物質自然之氣,坊名盛讚孔子如同天地化育,生息萬物。





出門入道,前方兩側綠草鋪地、蒼檜古柏夾路,漫步聖人行跡,享受豐富的精神甘露,懷想迎駕接旨禮儀之尊榮




孔廟第二道門,形同城門,清代雍正皇帝欽定為正門,入口有三間門洞聖時門取孟子讚頌孔子「聖之時者」意




聖時門前後石陛御道有明代浮雕二龍戲珠,淺雕遊龍噴雲吐霧,翻江倒海,石刻雖然飽經滄桑,氣勢依舊不凡。






聖時門建於明代,碧瓦歇山頂,飛檐斗拱,綠琉璃瓦,絳紅牆面,杏黃牆裡古韻幽幽,穿門古柏森森,深邃莫測。




聖時門,豁然一方古樹參天院落,仰聖古道如履如神道,兩側龍幹虯枝、枝葉森然,烘托出寧靜舒朗之肅穆氣氛。




向前不多遠,流水「壅繞如壁」,稱為「壁水」,環水雕刻玲瓏石欄,河中綠萍與河岸檜柏、透雕花卉石欄相映成畫。






「壁水」位於孔廟中心甬道,明代人工開鑿三座架券拱平列,作為帝王主橋與官員輔橋橋因而得名,稱「壁水橋」。







弘道門為第三道門,明洪武時曾為孔廟大門,雍正據《論語》「人能弘道」欽定命名,讚頌孔子闡發聖賢之道統。






壯觀的建築群、層層的門坊、參天的古柏聯成一氣,烘托出至聖先師卓然於世之不凡, 也寓含禮義興邦的教化意義。




廟堂規模體制比照紫禁城,彷彿四合院制,重門深院依中軸線左右對襯莊重分佈,重門牌坊穿透歷史,直通人記憶深處




「大中門」是第四道門,始建於宋,是當年孔廟大門,明孝宗弘治時重修,清高宗乾隆御書匾額,題詞中庸》。




孔廟歷史悠久,經兵燹雷火,建築焚毀,清雍正帝詔令繪圖親攬,修復擴建,成綠琉璃瓦剪邊,青綠彩畫,朱漆欄鑑。




江山聖蹟不凡,「同文門」庭側有北京西山打造明御碑四座,「成化文有名句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


十三碑亭(金代碑亭)存金代碑亭2座、元代碑亭2座、清代碑亭9座,亭內存有唐、宋、金、元、清代碑刻50餘塊,多為歷代皇帝對孔子追諡加封的昭告、拜廟祭孔的祭文和修建孔廟的記事碑。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travel/ezloklq.html


數載寒天,地上潑水使地面結冰,然後畜拉人推滾滑而行,如今碑亭蕩然,成化弘治風雨滄桑,傲然挺立。






「洪武」與「永樂」為二幢左右相襯重檐歇山碑亭,碑亭是專用以保護歷代皇帝御製石碑而建者,統稱為「御碑亭」。




四座御碑均龜趺龍首,碑高六米以上、寬二米,龜趺稱「贔屭」為龍生九子中擅負重者,碑頭精雕蟠龍繞日,栩栩如生。






同文門書同文意,是宋代孔廟正門,獨立不與牆垣相連,面闊五間、進深二間,頂覆黃琉璃瓦,斗栱佈局疏朗。





  同文門,院北一座高閣拔地而起,是孔廟三大主體建築之一,頂檐下群龍護繞一塊木匾上大書「奎文閣」三字。





「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閣以藏書豐富,稱奎星以為文官之首,東有明詩人李東陽撰文「奎文閣賦」。






建築以獨特名,黃瓦歇山三重飛簷,四層斗栱,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內部二層閣,中夾暗層,結構獨特,工藝奇巧。






「奎文閣」後第六進狹長院落,聳立十三座正方重檐、斗栱飛翹、黃瓦紅牆,風格豪邁,是孔廟現存年代較早建築。






高亭南八北五,分兩行排列,大多以贔屭為基座,稱「十三御碑亭」,亭內有御碑半百,御碑為歷代各朝所刻。






文字鐫刻漢文、滿文、八思巴文(蒙古文)等,碑文大多為歷代皇帝對孔子追謚加封與有關祭廟、修廟之記錄。 




孔廟內御碑繁多,歷代碑刻僅次於西安碑林,「十三碑」就立在「大成門」前,此乃歷代皇帝祭孔大典之碑銘。




孔廟建築內蕴金玉寶庫,歷代書畫雕刻藝術薈萃,珍藏著兩千多塊歷代碑碣和大量漢畫石刻,譽為中國第二碑林。






古柏森森碑刻羅列,重重門坊隔斷空間,雕樑畫棟,讓人盡窺中國古建築之美,渲染一派莊重肅敬之追思氛圍。





「十三碑亭」後是孔廟第七道大門「大成門」,宋初名「儀門」,是孔廟大門,明清重修,雍正皇帝題匾額撰對聯。






「大成門」屋頂覆蓋黃琉璃瓦,整座立於石製須彌座之上,石座御路石浮雕雲龍,前後石柱旋雕盤龍,氣勢雄偉澎湃。






昔日只在適逢祭祀大典時才開啟中門,平時出入「金聲」、「玉振」腋門,今日得其門而入,見宗廟之美 、百家之富。




「大成殿」前氣勢雄偉,門樓、牌坊、碑亭、壇閣、廊廡、殿堂各種建築交錯配置如海潮不斷,院落「杏壇」矗立。





「杏壇」 相傳是孔子講學地,金代壇上建重簷十字方亭,細雕藻井彩繪金色盤龍,亭前置有石刻香爐,形制十分古樸。




「杏壇」「除地為壇,環植以杏」,開創私人講學之風亭內有康熙御筆杏壇贊「萬世受治,杏林何有?」





眼前高二公尺巨型須彌座石臺基上御階陛,殿前露臺軒敞,佔地一八三六平方公尺 ,舊時祭孔八佾舞就在此地舉行。




正殿黃琉璃瓦,兩廡綠琉璃瓦,黃瓦鑲邊,修繕歷六年,建築宏偉非凡,享有皇宮王城規制,御筆題匾,可見尊榮禮遇。






「大成殿」 名稱取孔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意,孟子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萬世師表大成殿,生民未有傳聖跡。」康熙御題「萬世師表」雍正題撰「生民未有」,光緒題書「斯文在茲」。





大殿環繞廿八根全石雕龍柱,殿前廊十柱深浮雕滾龍柱,世所罕見,十柱廿條龍上下對翔,升騰盤繞,逐一顆明珠。





龍柱由整塊石材雕成,蓮花柱礎上雲龍為飾,柱腳最綴以山石波濤,刀法剛勁凌厲,氣勢華美,栩栩如欲脫壁出。






大殿重簷飛翹,斗拱交錯,雕樑畫棟,深雕龍柱,各具變化,陽光下遠望只見蛟龍對翔而飛,盤繞寶珠,升騰雲霧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歲月流轉,孔廟依然昂揚,登曲阜孔廟至聖門,站在東方文化基石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