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比斯,神的國度,卡納克,「最受人景仰的宮殿」,埃及第一神廟凝聚了古埃及建築藝術精華,曠世巨構揚名世界......
「沒有去過路克索就等於沒有到過埃及。」這是埃及人經常講的一句話,航行尼羅河,從開羅六百七十公里遠行到路克索。
路克索,有「上古埃及的珍珠」、「世界最大的露天博物館」、「宮殿之城」美譽,文物古蹟薈萃,最能代表埃及文明瑰寶。
下遊輪步行至古埃及極盡繁華之都路克索─底比斯,擁有沙漠砂礫可凌駕的財寶數量,詩人荷馬詠歎其為「百門之都」。
「一百扇城門的底比斯」,詩人荷馬讚歎的路克索,沿著尼羅河展開的龐大建築工程,以獻給太陽神的卡納克神廟最宏偉。
坐落在尼羅河中游東岸的卡納克神廟,是埃及境內現存最大的廟宇遺址,眾神之廟供奉著底比斯諸神祇,是路克索古蹟精華。
在路克索,歷任法老為三位神祇建造兩座宏偉神廟群,每年尼羅河氾濫時的迎神慶典,聖舟船隊沿水路在神廟間運送神像。
卡納克神殿主要祭祀太陽神阿蒙,神殿前羊面獅身夾道如儀仗隊,連接三公里的金銀箔石板路,到路克索神廟的獅身人面大道。
公羊代表阿蒙神,拉美西斯二世以歐西里斯的姿態站在阿蒙神前爪間,沿著象徵力量的獅身,磅礡氣勢中走進神廟世界。
每年新年古埃及在神廟慶祝歐佩特節,擔架上阿蒙、慕特和孔蘇的神像,從卡納克神廟擡到兩千五百公尺遠的路克索神廟。
跨進神的世界,神廟肇始於中王國薩努塞一世創建的小聖堂,後代不斷擴建,高聳的楔形第一塔門象徵拱衛尼羅河谷兩道山脈。
第二塔門祭殿前遍地殘垣,十根廊柱只餘其一,柱前船形花崗石是歐佩特慶典時,停駐從尼羅河擡出的聖舟暫泊的祭臺。
除此,神廟還有作用,法老登基時與阿蒙神靈氣結合,阿蒙的擔架也要擡到聖殿,此後每年新年法老持續進行神話儀式。
法老的神話持續進行在「完美之地」,大庭院遺蹟有塔哈卡涼亭,頂端盛開的紙莎草石柱,和圖坦卡門的人面獅身像。
非凡的建築群,供奉著底比斯神袛和無限榮耀的法老,中王國起歷代修繕擴建,最終成就了其宗教之都第一神廟的美名。
第一塔門後方大廣場左側,賽提二世修建了三座聖堂,安放歐佩特慶典底比斯三神聖船,神龕祭祀阿蒙、慕特、以及孔蘇。
當時阿蒙是底比斯的地方神,遷都後和孟斐斯的太陽神拉結合,上升為國家之神,成為新的太陽神阿蒙‧拉,躍居為諸神之王。
古埃及人把卡納克當成太極初始聖地,阿蒙神在此創造自己後,又在此孕育了宇宙萬物,再把萬物交給拉神之子法老治理。
阿蒙每日乘太陽船航天際,入夜後又乘船返回冥界,由賽提二世所建阿蒙家族神龕,底比斯三神成為埃及全境最具權威神祇。
當阿蒙與拉神結合為阿蒙‧拉神時,頭頂必會出現代表太陽神的圓盤,在此千年古都神廟祭獻阿蒙,保守王朝平安豐收和勝仗。
神之國路克索─底比斯,都城及經濟中心,都會繁盛,開闊的中庭聖堂斜對角塔門前雕像內,是拉美西斯三世的聖舟祭殿。
塔門前,拉美西斯二世以歐西里斯形象雕鑿,小岩像一說是愛后納菲爾塔莉,另一說是伊西斯奈芙特生,立后的公主班塔娜納。
太陽神與法老王的神聖之地,籠罩在太陽神與法老王光輝下,氣勢磅礡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表徵底比斯新王朝帝國盛世。
神廟佈局成縱軸線,依序建築高大的門、列柱式庭院、大殿與一連串密室,呈東西走向的神廟,朝夕陽光直接射入最內層神龕。
百柱大廳,凜然高大的石柱,是阿蒙霍特普三世柱廊,獻給阿蒙的祭奠神殿,卡納克神殿因為其浩大的規模而揚名世界。
埃及學家商博良讚嘆其為神殿的精華:「卡納克神廟是埃及諸王對神所做的奉獻,人類所能想像出來的美,似乎已凝聚在此地。」
高大而粗壯的石柱密集地豎立在一處,代表宇宙初開的混沌狀態,有如原始森林這般密集的粗柱,創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密集的多柱式的大廳,陽光投射進來,散落在柱間與地面上,襯托起大廳虛幻的氣氛,神秘之感正是神靈崇拜的起始點。
中間兩排柱子特別高,兩側形成覆頂的側窗設計,投射的光線陰暗隱晦,形成了法老所需要的「王權神化」的神秘壓抑氣氛。
頂上天花板繪製著天體,象徵再造天空,石柱底部與柱頭飾以紙莎草蓮花圖案,完整地表達石柱所代表的宇宙創造意象。
繽紛鮮豔的浮雕裝飾象徵法老的神聖色彩,彩繪圖案四千年來風華依舊,彩色浮雕依稀殘留,訴說著古埃及法老的功績。
大柱廳內的一百三十四根石柱排列的不是方陣,而是根據天文地理、尼羅河的水勢氾濫週期組合的疏密,排序成十六行。
巍峨的石林,伴隨尼羅走過四千年歷史,一百卅四根列柱林立,象徵蘆葦草茂密的沼澤,每一根柱子也代表了法老的威嚴。
陽光從立柱間照射過來,穿透著難言的神秘之光,反照著柱上斑駁的圖像,圖像見證了路克索神殿曾經擁有的帝國榮光。
目睹波瀾壯闊的石刻傳世畫卷,感受著千年光影在此刻停止了腳步,讚嘆著光芒萬丈的古埃及文明就在這裡書寫成永恆。
穿過更小的廳堂,千年時光流淌,如夢似幻,如今只能在淺浮雕、凹浮雕尋得偉大城市底比斯痕跡,尋找碩果僅存的方尖碑。
沐浴陽光中的庭院大道,穿過第四塔門,迎面矗立著凜然的方尖碑,拔地而起的方尖碑造型似拉高的金字塔狀尖頂的高石碑。
醒目的兩根方尖碑,一是圖特摩斯一世建造的,另一是埃及目前最高的哈塞普蘇女王所建,方尖碑講述著女王不凡的一生。
【註】方尖碑本應成對,哈塞普蘇女王的方尖碑被鋸斷放置聖湖旁,圖特摩斯一世的另一座方尖碑現在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
方尖碑由整塊花崗岩雕成,黃金碑頂目的是獻給阿蒙,拔地獨立的父女方尖碑和廊柱就在神廟和神殿前,成雙成對地豎立起來。
尋探埃及古王國底比斯的幽祕禁地供奉廳,神廟昔日民眾祭祀只能到廊柱廳,內院和神殿核心只有法老和祭司才能進入。
一束細微之光自上而下凸顯聖靈,代表宇宙創建之地的神殿幽暗而威嚴,紅色花崗岩雕鑿的阿蒙祭臺原來供奉著鍍金聖舟。
聖船殿是阿蒙神聖地,天花板繪飾白色、藍色星星,代表白天和夜晚,牆上壁畫祭祀圖案,殿堂象徵諸神在凡間創造宇宙。
古埃及人認為神廟象徵開天闢地時的宇宙,整個神廟就是宇宙的縮影,因此用泥磚牆將它與所創造的地上凡人世界區隔。
經歷了千年時光的洗禮,殘破的遺蹟仍以傲然的姿態挺立,殘破的神像見證的是沙暴風霜,訴說著悠悠歷史與曾經的輝煌!
經過第五塔門,方尖碑下的女王坐像注視著千年後的觀光人潮,圖坦卡蒙時期阿蒙和慕特雕像,歷經千年風霜已經殘破不堪。
直入雲霄的方尖碑,是哈塞普蘇女王打造的,當時國力登峰造極,碑頂端覆滿了黃金,陽光下閃著華麗光芒,向太陽神致敬。
繼位的圖特摩斯三世將女王雕像、王名刪鑿殆盡,唯獨方尖碑獻給太陽神的封鎖層層堆疊石磚中,卻意外保留了完整的存在。
第六塔門湖畔靜臥女王另一斷裂方尖碑,陽光閃閃發光!祭司每日以湖水淨身神像,行禮膜拜薰香後置於高處接受曙光祝福。
【註】阿蒙霍特普三世為了取悅迎娶的伊拉克公主,在十五天內鑿挖一座一千七百公尺長的人工湖,「聖湖」象徵聖池,為搭載神像的船隻出航的地方。
聖湖旁一座獻給復活之神石雕像,聖甲蟲,太陽神的化身,夜間旅程後破曉時分重生,逆時針繞行七圈,所許願望就會實現!
第七塔門間是阿蒙神殿最神聖之地─
「至聖堂」,所有卡納克大神殿的貢物,都是敬獻給此小神殿的,如此聖地,竟成一片廢墟。
千年時空的交錯,第十九王朝以降,隨著尼羅河三角洲抵禦外敵地位的重要性增加,位居尼羅河中游的底比斯漸漸沒落。
往後,歷經廿二王朝神殿大祭司奪位,分崩離析,亞述入侵,地震、時間無情摧折,滿是傷痕的歷史之痛,淪為不知名小村莊。
主神殿與第七塔門間,當年亞述人撞擊神殿堅固的青銅石門,奮戰後的石料廢棄場,十座城門,也許要千年之後才能重現當年......
「底比斯有城門百座,通過每座城門,戰士駕馭著馬匹與戰車,奔馳沙場!」《伊利亞德》詩對底比斯城如此描述。
路克索,古埃及的繁華之都,巍峨的神像、廊柱錯落的光影,全盛時期的光輝歷歷在目,昨日璀璨的面貌彷彿出現在眼前。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