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埃及,沒有伊斯納水閘就沒有河上市場,穿過水閘航道,熱絡的交易成為尼羅河獨特的一道風景線......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遊輪隨著大江大河緩緩移動,繼續奔向路克索,河中翻滾的是數不盡的歷史與文明。
尼羅河上的季風,鼓動著帆船逆流而上,而落下帆杆又能順流而下,因此歷代法老能船運巨石,成就金字塔與路克索神廟。
寬闊的尼羅河流淌著,埃及的幸福之源來自尼羅河餽贈的禮物,這是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造訪埃及的感觸。
古代上下埃及,開羅和努比亞之間,駱駝商隊重要路線─伊斯納,如今是尼羅河水道上亞斯文到路克索之間的必經之航道。
遊輪朝水閘門前進,通過伊斯納水閘,也就是所謂的船閘,領略橫貫整個尼羅河的壯觀水閘,超越希羅多德彼時的埃及見聞。
坐落伊斯納調節尼羅河水位的水閘門,所有遊輪都必須在此等待過水閘,遊輪排隊帶來商機,發展為尼羅河特殊景觀之一。
船尚未到達伊斯納水閘,搖槳的小船已經如影隨行,隨著遊輪駛近,眾多小艇蜂擁集結,瞬間船影幢幢出現在遊輪四周。
乘小船賣毯子的商販用鉤子子勾住遊輪,他們就可以向甲板的客人拋售商品,商品主要是伊斯納當地著名的毛紡織加工品。
伊斯納船閘出現了!閘門打開,遊輪即將通行,小販各據一方,賣力地展開手中五顏六色的棉麻紗巾、毛毯,使勁地抖動吆喝!
遊輪的窗很小,但小販仍可以準確地將毯巾捲成一團,朝船上用力一扔,拋出手上的商品,甚至對準船艙窗戶準確無誤。
遊輪航行經伊斯納水閘門管制入口,船就定位後,閘門就關起來抽水,水位已慢慢上升,另一批小販到了岸邊,作最後衝刺!
小船入閘,船體漆成海藍色,遠望穿梭在湛藍河閘的小艇,像是蝶豆花迎著陽光綻放,又像藍蝶高興地在花叢裡飛舞。
水閘一次可以通過兩艘船,通過水閘時船速特別慢,也讓小販們有足夠的時間買賣,小販們不遺餘力地兜售著他們的毯子。
多扔幾包讓你選吧!選中了再把錢夾在袋子裡丟回,就這樣上上下下,扔來扔去,彩艇調整方向追逐著,長袍迎著風飄舞著。
彩巾上繪製著盡是埃及一級古蹟─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黃沙烈日下的駱駝商隊,細看白衣商販臉孔是黑瘦精實的努比亞人。
商販確是努比亞人,毯子就出自努比亞村織工之手,織造毛毯是埃及傳統技藝,這些毯子都是用埃及本地棉花加工編織的。
古代努比亞人以巨大的財富聞名於世,古埃及稱黃金為「努比」,修建亞斯文高壩後,部分努比亞人轉到伊斯納水閘謀生。
伊斯納介於亞斯文和路克索之間,位於尼羅河西岸的一個小鎮,以水閘而聞名,船閘建於上世紀,閘間落差將近六公尺。
預防尼羅河氾濫,建於一九0二年的第一代亞斯文水壩,雖稱「低壩」,也在下游沿線形成高低落差,因此建築水閘調節水量。
為了讓船隻安全的渡過,在高低落差較大的地方興建水閥,以調節尼羅河河水流量和水位高低,同時利用閘門開關控制行船。
第一道閘門打開,遊輪進入水閘;關上閘口等到水位蓄滿與後面河道一致,開第二道閘放行,船駛離之後,閘門再次關閉。
水閘十分狹窄,只能通過一艘遊輪,旅遊旺季時,排隊遊輪多,通過水閘甚至需要等候幾個小時,漫長的等候帶來水上商機。
埃及舊地,阿拉伯風情,當二頭匣門都處在關閉狀態下,水道之水位持續下降中,小販繼續跟著叫賣,形成了奇特的景觀。
通過閘門口,小販們依舊站在高處望著遊輪離開,當船到達第二道閘口前時,水道變窄,小販們收回繩鉤,尋找下一個目標。
看見大船入閘,先進的水閘調節水量,看見小船如影隨形,新奇有趣又特殊的船邊喊價交易,水上隔空買賣十分新鮮有趣!
尼羅河巡航,湛藍色的水面浮載著幾千年的歷史,通過伊斯納水閘現代科技工程,遊輪繼續往路克索前進,邁向另一個古文明。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