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秘境,福山古道,穿越迷糊步道通往福山聚落要道,幽靜美麗的古道,沿途柳杉、竹林、成蔭,陽光躍動......
迷糊幽徑
迷糊步道續前行,竹林夾道,蔥蘢青翠,一路爬升,短短的數十公尺階梯路,也不會上氣不接下氣,汗水涔涔。
接續的福山古道,藏在密林之中,窮山峻嶺之間,名不經傳的阿里山秘境,因為低調讓山友多了一處靜謐之地。
涼亭棧橋木階下行,通往福山古道和米洋吊橋交會口,在雨水豐沛季節,吊橋下米洋溪巨石堆疊,流水淙淙過。
竹林尋幽
流水淙淙,步道沿著米洋溪蜿蜒,木棧道架於山崖,沿著木棧道繞過大巨岩,綠巨岩是迷糊步道上的天然景觀。
竹林尋幽,穿越阿里山鄒族部落的迷糊步道,穿越水泥砌仿木石階,穿越棧道木橋,穿越桂竹林間,閒適幽靜。
天光豁然開朗,密竹林轉為疏朗,一叢粗壯的桂竹站列隊橋口,彷彿好客的鄒族人,熱情地迎接遠方貴賓到來。
桂竹是食用竹,鄒族人就地取材,將桂竹運用於搭蓋房子,或獵具的製作,步道上的大石鼎便是早期煮筍工具。
桂竹林是先民開墾種植後蔓延開來的。同一支桂竹的地下莖芽苞冒出的竹筍,非下一代,應屬同家族的手足。
踏在鄒族先民的古道,木棧橋迤邐在竹林間,詩意盎然,山林啊!真正的主人,我們腳步匆匆,只是林間過客。
茅草涼亭
逢橋上橋,逢階下階,在這幽靜山林古道,一路追隨鄒族先民足跡,也追隨魏老師旅行團的團隊,卻不想錯過。
抬頭看姑婆芋迎著陽光,綠得耀眼!遠望綠竹林,鋪滿地面的蕨類叢林植物,竹子還是最超然清高,出眾挺拔。
仙鄉秘境中,來到竹林掩映,茅草香菇涼亭,涼亭以鄒族傳統工法搭建,頂覆茅草,與周遭山林環境融為一體。
傳說遠古天降神祇,製造出兩個茅草人,茅草人隨即變成一男一女,後來這對男女繁衍子孫,成為鄒族的始祖。
傳說增添了山林色彩,也豐富了涼亭文化。狩獵的鄒族,涼亭一同磨刀生火,烹煮獵物,在此小天地集會分享。
竹木茅草為材的涼亭,鄒族人稱為「hufu」,自家屋前的hufu涼亭,伴隨四周植被,融入了阿里山的綠色山林。
【註】鄒族習俗,長老過世必須埋葬床鋪底下,屋內不能喧嘩。休閒娛樂、招待客人便在自家屋前的hufu涼亭。
米洋吊橋
米洋吊橋旁,是迷糊步道終點,也是進入鄒族的福山聚落的福山古道起點,福山古道跨越米洋溪沿著福山而上。
整建後的古道長一八八0公尺,靜謐幽靜,蜿蜒海拔一000至一四00公尺山區密林間,漫步自然
,植物景觀豐富。
福山古道在昔日是樂野、來吉、十字村部落原住民前往達邦要道,步道涼亭石階、木橋溪流,充滿綠意與涼意。
前進福山古道,山中木橋幽靜,少了潺潺的流水聲音,卻多了朗朗的冬陽,冬陽暖意,讓人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陽光幽徑
阿里山森呼吸,繼續前行進入福山古道,幽靜美麗的古道,風景與迷糊步道不同,沿途柳杉、竹林、福杉成蔭。
穿梭鄒族先民歲月,杉木林道婉轉悠長,陽光穿透灑落,小徑打了亮光,豔豔的色彩,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寂靜。
寂靜的氛圍把人帶到遙遠的年代,古埃及把人神共存的年代稱為黃金時代,遠古時的福山金沙鋪地更加耀眼吧!
陽光灑落杉林,影影綽綽,斑斑駁駁,山溪一樣躍動的流淌,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
山壁步道蕨類杉樹林成蔭,陽光舖成中間旋律,踩在泥土碎石子輕鬆舒適,身心放鬆,靈魂卻是陽光似的躍動!
鄒族傳說,女神妮芙奴用泥土造一對男女,給予生命,說:「你們好好生活,繁衍子孫。」這就是鄒族的祖先。
又說哈莫天神從天降臨特富野社,播植人種,種子從土地長出來,成為人類的祖先,相互交配漸漸繁殖眾多的。
再說哈莫大神降臨大地,用力搖動大樹,樹葉落地成為鄒族祖先;第二次搖動大樹,樹葉落地成人為漢人祖先。
陽光耀耀,萬物蓬發,走在福山古道幽徑,光之廊,體會鄒族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為何和土地樹葉植物連結。
穿梭森林綠蔭,海拔一二八0至一三六0公尺,光影鋪成了一道光之河,杉木步道應該是福山古道最美的一段路。
生命之豆
高處眺望,一片綠意,高的是柳杉,矮的是姑婆芋,杉木與綠竹共生,緩坡斜梯兩側是杉林和竹林交叉的綠蔭。
步道起伏平緩,處處美景,杉林頂鳥鳴聲,多雲霧多雨的森林,草叢生態更盛,樹幹地面石塊鋪滿了苔蘚蕨類。
過福山溪,有小拱橋,溪谷見幾棵臺灣桫欏、方桿蕨小拱橋後接木棧道,福山古道過了這座木棧橋後,爬升觀瀑。
鵲豆是鄒族部落中常見的植物,生命力強韌,無畏惡劣的環境與貧瘠的土壤,展現出的堅韌生命力,一如鄒族。
觀瀑涼亭
古道升至福山溪畔,步道一旁正是溪流水源地,原來智者樂水,到觀景臺觀水,過亭後便開始爬升至福山部落。
「高山青,澗水藍」,是這般清新的生態環境,讓世居阿里山的鄒族姑娘美如水,少年壯如山,啊!掬水之清。
「在山泉水清」,上游水質乾淨無污染,春夏若是一路往前走,便可聽見水流聲,在單柱涼亭的觀景平臺觀瀑。
福山古道和迷糊步道各有一座香菇亭,以木頭、竹子、茅草搭設的涼亭,每走幾步便有一座,伴隨著四周植被。
高清視野,藝術空間,樂活生命,鄒族原住民傳統獨特的部落文化的涼亭建築,有如來到亞熱帶異域的國度般。
瀑布沿著峭壁直瀉而下,春夏往下看水流平緩清澈,水溫想是冰涼消暑,但因為冬季無雨,福山瀑布無瀑可觀。
大樹九丁榕
往前走,眼前隱沒於天際間,巨大樹是「九丁榕」,別名「九重吹」,種子是白面鼯鼠、五色鳥、松鼠的最愛。
九丁格是福山古道上的特殊植物,常被誤認為是榕樹,其實是板根植物。樹上的鳥蕨叢生,讓大樹更有吸引力。
鳥巢蕨俗稱山蘇,蕨類植物葉子簇擁生長,形成漏斗形狀,利用中空漏斗鳥巢,收集落葉和鳥糞,轉化成肥料。
翠綠桂竹是鄒族竹筒飯的傳統美食,實用桂竹也運用於搭房子和獵具製作,步道上的大石鼎反映早年煮筍盛況。
「夏日之夜,有如苦竹,竹細節密,頃刻之間,隨即天明。」冬日之日,竹細節密,頃刻之間,竹林一片綠意。
石階上行,穿梭竹林間,開始一路陡上,爬升至福山聚落,聚落前緣的柳杉林,古道階梯盡頭的方才緩和下來。
轉桂竹林,步階迂迴而上,桂竹東倒西歪,雜亂無章,卻彷彿天工以亂針繡在福山天地間,繡出了一幅竹林圖。
竹林在木棧步階山壁邊排沓,送出一片青翠綠意,枕木階梯上行,步徑爬升趨緩的自然土路,再度進入柳杉林。
步道進入柳杉林,緩坡而上,步階間鋪碎石,穿越柳杉林,綠蔭濃密。走到這條杉林大道,福山聚落就快到了。
緩坡好散步,舒適又愜意,往下走是福山星月露營區,夜宿觀星,清晨可賞日出,還可眺望特富野達邦等部落。
福山部落
完成四小時的健行,終於來到福山部落,右轉順著道路前進,山林小徑步道,一邊是杉林,一邊是茶園、民宿。
穿出高聳入天的柳杉林翠綠蓊鬱的松林區後,視野突然開闊,一片綠油油的茶園呈現眼前,大片茶園是一種美。
茶園咖啡樹沿著山坡一路蔓延,步道邊放置了幾十個彩色的雞舍,雞舍內民宿曾經養著來自世界各地不同雞種。
由福山古道出口處到停車場,直接穿越「掌聲響起」民宿區,阿里山野牡丹咖啡莊園是福山古道醒目的起迄點。
登高望遠,涼亭回首走過的福山古道,竹林柳杉、石徑棧道、木橋涼亭,夾雜鄒族傳說,生態眾多,生機盎然。
雞鳴的童年
古道出入口是一座心形拱門,公雞啼聲中,浮現起媽媽清早起床淘米煮飯,冒著熱氣的稀飯,透明清澈的童年。
我跟著公雞,撿拾掉落的羽毛,做毽子踢,那些被我們遺忘了的兒時細節,就這樣在回憶的霧氣中浮現了出來。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民宿區彩色雞舍,通往鄒族傳統涼亭,古道的盡頭,彷彿真有公雞喔喔啼叫聲......
「成熟不是走向複雜,而是到達天真。」古道行旅,走過福山古道,願我出山林,僕僕人生後,歸來仍是少年。
(2101年1月20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