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徽州記憶岩寺老街》

踏上古鎮的土地,像是走進了歷史街廊,岩寺,皖南重鎮,歷史悠久,是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有黄山南大門之稱......



豐樂河畔



徽風皖韻詩畫之旅,岩寺古鎮,坐落黃山南麓,依傍豐樂河畔,幽靜典韻的江南意境,沿著廊橋水榭,走入岩寺老街。




「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小橋流水浣紗、古樹老屋泊舟,岩寺鎮和很多徽州古村鎮一樣,有著輝煌的過去。



連接歷史,貫通古今的地方,曾經是新四軍軍部八省的健兒會師之所,現存有軍部舊址,陳毅元帥在此戰鬥生活遺蹤。



在北京中國軍事博物館的軍事地圖上,你會發現一個諸多箭頭集中指向的地名,岩寺的聞名遐邇,卻是在新四軍會師。



北有延安,南有岩寺,萬餘將士一個多月的整編和訓練,奔赴抗日,在新四軍軍史的首頁上,被譽為江南小延安」。




想像著這條青石板鋪築的古鎮長街,當年跫音敲響著,迎來四面八方前來參軍投戎的青年男女,忽然覺得豪情萬丈了



岩寺老街



徽州古城,回首依依看明清魚梁古街,練江柔波裡的徽州倒影;唐模,唐風清韻,水街畫廊;岩寺老街,懷舊......




徽州記憶,岩寺鄉愁,從這裡出發。穿越牌坊,細雨如詩,老街泛著歷史的榮光,五百年來,整條街道,蜿蜒伸展。




六月的徽州淡墨,微雨氤氳的天氣行走在岩寺老街上,古街南宋就有,明、清至今,依然是徽州人情懷的深處眷戀。




踏上岩寺古鎮,走進了古鎮歷史,岩寺成鎮於南宋,明朝時已是「鱗次萬家,規鄉十里,商賈雲集」的皖南重鎮了。




「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岩寺自唐起是徽墨產地,曹素功所制貢墨康熙帝賜題「紫玉光」,名噪天下。




老街很短,可歷史很長,歷史上的岩寺老街貫穿古鎮,分上街、中街和下街三部分,長達十里,有著十里長街之稱。




歷史上的十里長街現僅存中街,全長三00米,最寬處五米,保留下来的徽州傳統磚木樓閣建築六十二幢七十六户人家。




平日老街少有遊客,人們在這裡悠閒地生活著,開著一家家營生的小店鋪,閒來無事和街坊鄰居打牌、聊天、話家常。




世事浮雲,人生棋局,歷史何嘗不是?曾經商貿富貴地,古鎮經歷著歲月沖刷黯然老舊了,居民依然淡定著自得其樂。




歲月依舊靜好,時光不再滄桑,旅遊業興起了,資本湧入,移動人口旅宿,古驛站,新風貌,老街煥發了新的生機。



老街美食



這裡有家常麵館,各地手工點心,原汁原味。尤其是安徽特產,呈坎羅氏毛豆腐,黃山臭豆腐,可說是舌尖上的中國。



這裡有最純粹的徽州味道 ─ 靈山酒釀、潛口餛飩、潛口米糕,品味其一,能分明感受到濃濃的徽州鄉味,不可言喻。



薄酒淡醴,香氣恬淡。靈山米,曾經作為貢米;甜酒釀,安徽早餐必吃美食。蒸熟的糯米拌上酒酵,發酵成了甜米酒。



一碗酒釀千般味甜酒釀裡的湯圓,芝麻內餡;靈山酒釀中間掏出小洞,沁出酒汁;冰糯米口感像雞蛋,入口綿醇沁涼。



製作酒釀需要適宜的溫度發酵,最好的季節是初夏,當第一口黃山特產靈山酒釀下肚時候,屬於黃山的夏天也就到了。



街肆店鋪



清末、民國時期前店後坊的傳統商業街巷,空間格局,保持著老藥店、徽州驛站、茶莊、油坊、打鐵鋪、徽州土產。



穿街走鋪,老徽州的記憶,岩寺老街的鍛鐵店,老鐵匠正在為顧客加工定製的產品,對於徽州印象最最真實的寫照。




牆壁上陳列著各式的農具,打鐵,現在這名詞正在人們的視線中漸漸的消失,傳統手工藝都在退化,很難找到傳承人。




傳承,看陶情瓷意,如何延續歷史文脈。徽州人家定製瓷盤,尋常生活器皿,細微處都在訴說徽州文化的細膩與溫婉。




歷史走遠了,老街老了,人也老了,街頭岩寺的長者,依舊守著老街,賣力地堅持著前進,無聲地傳遞著幸福的感動 




綿綿細語話徽州,雨中的回憶如雨傾訴,風中的樂音如風笙歌,想起那年初夏,在岩寺老街,遙遠的鄉愁,文化徽州。



徽州記憶



青石板和馬頭牆,街上兩旁的建築,一幅幅徽州人家的景致,歷史之路,承載了徽州太多的記憶,記載了深厚的歷史。




遍布歷史印記的岩寺老街,有令人難以忘懷的老行當、古民居,令人回味無窮的老街味道,是多數徽州人的鄉愁所在。




推開一道門,就推開一段徽州記憶,青磚寫著耕讀傳家,鄉愁在這裡生根,詩書風雅的傳誦,是徽州一脈相承的歷史。




五百年的時空,數不盡的徽州人生活,在這裡凝固成歷史的斷面。如今,岩寺老街依舊向世人述說著經久不衰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