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江南行旅浙江篇(六)海寧博物館》

滿城風華話海寧,到海寧博物館,認識這塊土地的故事......


一、到海寧博物館

城鐵時代的海寧



沿著溪西山路的綠蔭走,西山公園對面就是海寧博物館。
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硤石街道蘊藏着從容不迫的優雅。





天風海濤,孫中山鹽官觀潮後,欣然題詞「猛進如潮」。
而在如今,「敬業奉獻,猛進如潮」已成為潮城海寧精神




天下奇觀在海寧,1923百年前,觀潮列車穿越時光而來。
歷史時刻還原,這一年徐志摩與好友胡適等占鰲塔觀潮。




回望海寧漫漫歷史長河,從潮文化、燈文化到名人文化。
潮,滾滾而來;人,代代向前,海寧進入城鐵時代湧潮!


博物館就在眼前



大潮起海寧、燈彩看硤石。海寧硤石千年歷史江南小鎮。
相約志摩故里海寧硤石,於流光溢彩間,感受志摩情思。




良渚文化的發源地,越、吳、楚武原鄉的海寧內涵豐厚。
硤石的燈彩文化,海寧的歷史軌跡,博物館就在你眼前!




潮城海寧,獨特的文化標識,從自然之潮呼應時代之潮。
自然與人文力量在海寧不斷交融,讓這座城市充滿活力!




海寧最具特色博物館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面積十三畝。
在千年歷史的小鎮裡打造的博物館的角落裡,有江南園林。




入口挑高的特展展廳,還有恐龍館、科普館,文物精品館,
書畫陳列館,展陳其中硤石燈彩館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展廳。


二、滿城風華話海寧

銅鏡風華



明鏡高懸,中國歷代銅鏡展,展廳閃爍著民族歷史的光輝!
珍藏為數可觀的歷代銅鏡,各個朝代銅鏡都有鮮明的特點。




中國銅鏡發展,萌芽於金石並用時代,發展於春秋戰國時期,
漢唐達到鼎盛,明清時期因外來玻璃鏡出現而步上衰微之道。




銅鏡文化,其明鏡圖案「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文化思維。
紋樣特色是吉祥圖案,吉祥話語,美好寓意融入生活日常。




銅鏡唐以前圓形為最多,唐首創花式鏡,宋鏡外形樣式多,
宋銅鏡紋飾有花卉禽鳥、龍紋、八卦、吉祥語和商標名號。

【註】
北宋花鳥鏡和南宋商標名號鏡,可以說是兩宋銅鏡的代表,




其中人物故事柳毅傳書銅鏡,藏在宋代銅鏡裡的極致浪漫!
紋飾來自唐代傳奇《柳毅傳》,龍女向柳毅訴苦受虐場景。




明代,出現了四喜五子登科銅鏡、太極八卦五子登科銅鏡。
五子登科麒麟送子銅鏡、大雁五子登科銅鏡等等美好寓意。


海昌遺珍



進入海寧博物館地下展廳,館藏文物感受這塊土地的脈動。
常設展覽「海昌遺珍 ─ 館藏精品文物展」開啟博物“知”旅。


(一)


館藏精品文物,以海寧歷年重要考古發現為基礎,朝代順序
分為史前時期、秦漢時期、宋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四個部分。




史前時期的「崧澤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其中一種類型,
為母系氏社會向父系氏社會過渡階段,距今約5300 ─ 6000年。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與浙江寧紹平
原發現的河姆渡文化,為長江太湖流域重要的史前文化階段。


(二)



「千古海昌絕佳地」,秦漢海寧「煮海為鹽」東漢設海昌縣,
海昌為海寧古稱。另有「鹽官」意「司鹽之官」。境域東南
瀕海,錢塘江潮溢不斷,為祈海洪寧靜保境安瀾而名「海寧」




海寧出土五十五幅長安畫像石墓,相傳為孫權第三女葬處,
壁畫題材豐富,有車馬、宴飲、舞樂、祥瑞、故事等主題。



隨葬器物有案、缽、奩、樽、盤、盆、勺和耳杯等陶器,
男跪拜俑、女撫琴俑、舞俑,青瓷石豬、五銖錢等文物。



東漢彩繪撫琴俑,撫琴低吟越千年。海寧中學擴建操場時,
出土於長安畫像石墓,人物微笑,琴聲悠揚彷彿耳畔響起。


(三)


經歷隋唐兩朝積累,社會經濟在宋代迅猛發展,河運便利、
商貿繁榮,靖康之後,士人藝匠南遷更推動了文化的繁榮。




唐五代宋時期瓷器生產的特點是「南青北白」,南方以越窯
為代表的青瓷著稱,窯址主要分佈浙江紹興越州的上林湖。

【註】
釉層滋潤如玉,「茶聖」陸羽的眼中,越窯青瓷所呈現出來
的釉色,則是「類玉」、「類冰」,最適宜做為飲茶用具。




湖田窯是宋元明時景德鎮著名瓷窯,青白瓷「素肌玉骨」。
北宋湖田窯注子和刻花注碗,海寧硤石鎮東山麓宋墓出土。




智標塔,在硤石鎮東山觀海峰絕頂始於東晉,宋僧智標重建。
地宮出土佛教文物,製作年代為五代宋初崇佛的吳越王錢俶。

【註】
智標塔,由於倭寇之患、祝融之災和太平天國運動等諸原因,
幾經坍塌又數度重建,然終在1969年毀於文化革命十年浩劫!
 



地宮出土的二座銅阿育王塔、一件銀舍利盒、四尊金銅造像,
一尊葉蠟石觀音菩薩像、兩件銅淨瓶等,吳越國供養品遺物。

【註】
出土文物四十七(組),其中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最具代表,
涵蓋了銅、玉、水晶、金銀、瑪瑙、琉璃器等多種質地器物。
地宮發掘反應五代至宋元時代海寧宗教文化不斷融合的歷史。


(四)


海寧經濟富庶,人文鼎盛,重教崇文的傳統,才俊輩出,
明清兩代有進士187名,湧現眾多藝文、藏書學術大師。




明清木雕藝術三大創作領域,佛教造像、建築及家具裝飾、
文房齋玩,精雕細鏤展現木質肌理人文精神風格及價值觀。



清代乾嘉以後,海寧藏書家成為嘉興乃至全國最活躍地區。
藏書與金石學與法書,與歷史文獻考究相結合,著述繁富。



海寧鹽官人王國維,金石研究的傑出代表。新學術的開拓者
,連接中西美學的大家,《人間詞話》境界說是學問三境界。

【註】
《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




明清時期,硯臺、篆刻、玉飾藝術,長期積累的歷史產物,
同時是江南吳地文人,對於精緻生活追求心靈對話的結晶。



明清時期開始出現釉上彩,彩繪瓷中的鬥彩、五彩瓷創始於
明成化,嘉靖志康雍乾創制粉彩、法蘭彩和釉上藍、金彩。



瓷器發展呈現高峰,在燒造技巧及藝術表現達到空前高度。
雍正款青花鳳團蠄紋蛋形水盂,白地青花立體裝飾,富雅!



清藍窯紅天球瓶宏偉氣派,天球瓶的胎體緻密,釉面瑩潤。
海寧文物古蹟之豐富,在浙江省內鄉鎮中,可謂首屈一指。


硤石燈彩

(一)

賞硤石非遺燈彩,文化遺產歷經千年傳統文化藝術的積澱。
海寧從蠻荒走向富庶的歷史,地理與人文的光輝交織與此。



綵燈薈萃,燈彩館是海寧博物館最富含當地特色的展廳,
穿門樓覽硤石燈綵,列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海寧「硤石燈綵」是著名的工藝美術品,始於唐而盛於宋,
南宋列為皇宮貢品。經歷了千百年的錘煉,越發熠熠生輝!



硤石燈彩早在南宋的時候就作為貢品被掛在臨安城樓之上。
江南第一燈會,每年只有在觀潮節期間的燈會上才能看到。



清代乾隆年間,硖石形成了演燈、順燈、鬥燈的燈會盛況。
19末20世紀初,「九陌聯燈影,前門共月華海」良宵迎燈。



「迎燈」是硤石燈會最大特色,每逢五穀豐登、社會昇平,
人們便手提著、肩扛著或是一起抬著最美的燈彩穿街走巷。


(二)

燈文化是海寧的特色文化,博物館陳列各種精品燈百餘盞。
燈綵花紋精巧細美,在燈光輝映下,形象逼真,玲瓏剔透。



賞傳統燈彩,分為座燈、提燈、壁燈、掛燈和禮品燈五類,
清代時造型突破燈籠的基本樣式,向大型化、多樣化發展。



一燈能照千年暗,硤石燈綵之壁燈,寓詩情畫意於工藝。以
針刺花紋精巧細美取勝,製作精巧,細膩秀麗,玲瓏剔透。



硖石六角針刺宮燈,直徑:45cm高75cm。用排針、勾針、花
針、亂針、破花針、補針等不同的針法微刻精雕,毫髮不爽。
每張針刺片,針刺密度達到平均每平方釐米十八至三十二孔。



萬象更新,長210cm,高220cm,大象製作把景泰藍鑲嵌工
藝移植到硤石燈綵,彌補了傳統燈綵大象色彩單一的不足。



「文輝閣燈」,高與直徑均180cm,刺有針孔300多萬個,
閃亮的地方文化名片,具有文化價值和傳承歷史審美情趣。



龍舟燈,長250cm,寬高均150cm。以黃色為主調王氣十足,
江面前後有房屋大的六角宮燈、聚寶盆燈為龍舟保駕護航。



九龍球體採用套球式,內球固定外球徐徐轉動,外球盤踞著
九條各色蛟龍。鱗片逐針穿刺組裝,工程浩大,氣勢磅礡!


(三)

獨特的工藝 ─ 拗、扎、結、裱、刻、畫、針、糊八道工序。
綵燈體以宣紙、竹篾、鉛絲為主要材料,製成後以燈映畫。



針刺紋精巧細美見長,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金石、
刺繡等藝術大成,融工藝八大技法,具有高度的美學價值。



花燈又稱彩燈,傳統節日、婚壽吉慶懸掛,烘托喜慶氣氛。
每年元宵節和中秋節,硤石當地均會舉辦燈會以展示彩燈。
閃亮的地方文化名片,具有文化價值和傳承歷史審美情趣。



「萬窗花眼密」,一個燈綵要刺幾十萬孔,多則要刺百萬、
千萬餘孔。內部亮燈,透過針刺鏤刻圖案,寓意「出彩」。



輕羅萬眼競光輝,硤石燈綵,千羅萬眼間營造出玲瓏剔透、
一盞一盞燈,穿越了千載時光洗禮,流光溢彩的視覺效果。


(📷2024年9月2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