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會安印象》


會安古城,當年繁榮港口,今日旅遊城市,懷舊氣氛,充滿歷史文化風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世界文化遺產......





秋盆河的畫舫,歷史長河之悠遠,會安座落於秋盆江江口,愛古代佔婆王國首都因陀羅補羅附近,早期發展繁榮。


 


會安作為貿易港歷史,追溯至公元兩世紀,早期佔婆王國的首都因陀羅補羅,又名「林邑浦」,正是設在會安一帶。




越南人佔領佔婆後,會安一時沉寂下來,沉睡多年的會安,靜待再次活躍歷史舞臺,十六世紀蛻變為繁華國際港口。




古城緊密結合歷史,秋盆河孕育會安城的興盛,十六世紀的會安,是「海上銀絲之路」一站,百貨匯聚,貿易最盛。




十六世紀末,日本人和中國人各自在會安河岸建立市街,進行貿易,當時河岸在陳富街上,歷史建築也雲集於古街。




「屹然砥柱中流立,由此雲街萬里通。」會安的唯一古橋,木製飛簷陰陽瓦,古色古香,如今成為會安的歷史標誌。




會安古城日本橋,「來遠橋」又稱「日本橋」,木造建築,支柱為石頭,橋寺合一的木造拱橋,因獨特廊橋結構聞名。




廊橋上供奉的玄天上帝,是會安必看景點,北帝玄天鎮武鎮壓水怪,護境平安,方便兩方進行貿易,但橋屢毀屢建。




猴年興建,狗年完工,橋上一頭猴石雕,另一頭狗石雕,廊橋連接中日貿易,一邊通往中國,另一邊通往日本街區。




當時中國商人在港口建立聚落,陳富街一帶商行店舖連綿不斷,充滿濃厚華人色彩,華商迎娶當地女人,延續香煙。




同時日僑在此落戶,主要從事仲介商、買辦和通事,日僑商人居住的港口內,也在十六世紀末形成一條「日本人町」。




日本鎖國後,日僑與越南人同化,遺跡除了「來遠橋」以外,鮮為人知的墓碑,與日人足跡一起隱藏於茫茫稻田中。




會安是華僑定居越南首站,同鄉共聚聯誼,建有多座會館,古色古香的會館,濃郁富麗的華人色彩,吸引各國旅人。




廣肇會館的建築風格表現強烈的嶺南特色,琉璃屋瓦,石柱雕刻著飛龍,但館內卻供奉天后和關羽閩南色彩的神祇。


 

僑鄉會館供奉關羽,標榜忠義聯絡鄉誼,維護公益,解決紛爭,同時關羽是「三財」之武財神,可為商人招財進寶。





進福建會館,一片熟悉感迎面襲來,紅磚瓦廟,牌坊祠堂濃濃的閩南風情,會館建於一七五七年,是會安最大會館。




牌匾上層寫著「金山寺」,下層寫著「福建會館」,後面寫著「天后宮」及「惠我同仁」,正殿供奉的是天后媽祖。




門坊長道通向天井,天井盆景花園,水池聚水為財,華商會館,會安的華商足跡,異地生根,精誠團結,海國安潮。




來到會安,靈魂終於跟上腳步,會安,一座中國味濃的港口老城,黃燦燦的異國小鎮,風格各異的老建築保存完好。




早在十七世紀,會安就是越南最早的華埠,在這個詩情畫意的古城漫步,你會以為自己身在古老中國的水鄉古鎮裡。




古鎮處處可見燈籠蹤影,街上五顏六色的燈籠成了古城內最美麗的風景,欣然流連在花樣的世界,心情如花般明艷。




五彩繽紛的燈籠古城,美麗的會安旅程,充滿歷史人文風情,保存的異國文化,聯合國文教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會安,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博物館,十六七世紀商業貿易的頻繁,歷經中日印荷商旅,歲月痕跡彷彿刻畫在古城裡。




在會安,融合各國的建築的古鎮,黃色建築,滿街燈籠、祠堂,古街道華麗繽紛,古城色彩洋溢生動而鮮活的生命。




慢活古城,細細品味,穿著越南國服奧黛、搭乘人力車穿梭遊走古街、古宅之中,古舊風韻,有種恍若隔世的錯覺。




腳踩石板路,眼觀黃澄澄舖屋、各式手工藝品,彷彿時光倒流,回到十七世紀初的「朱印船貿易」日本人町的繁華。





亞洲前十名最有吸引力的美食城市,排名第六的會安古鎮,必嚐白玫瑰、炸雲吞及高樓麵,經典美食並稱「會安三寶」。





全越南最好吃的越式法國麵包在此,街頭小吃是此地招牌,餓了,就地品嘗小販兜售,或是到中央市場品嚐高樓麵。




累了,找間自己喜歡的店點杯咖啡,欣賞古蹟、人來人往的觀光人潮、慢慢欣賞有百年歷史的建築與當地人文風情。




建築物漆成黃色,黃色意涵招財,黃牆上百葉扇的綠窗,窗內工作坊手藝,街頭巷尾最多的店鋪是燈籠鋪和裁縫鋪。




歲月流逝,古建築依舊矗立,慢下步調,細細咀嚼,慢悠悠地看燈籠高掛,中西合璧的老宅改造成咖啡館、藝品店。




黑瓦黃牆依水生,夜掛燈籠光霓虹,花燈之都,惠安古城,古城從夕陽到夜晚散發不同風情,彷彿奧黛飄送的浪漫。




看小販在河岸兜售水燈,店家的燈籠和霓虹光影交彩,星空下沉香的微醺,中西交融的會安古鎮彷彿被下靜止鍵......




陳舊舖屋,小橋流水,百年會館,古舊風韻,這裡少了大城市的繁亂,中西交融的會安古鎮,彷彿被按下靜止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