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以舊城區為核心,廣場連接街道,街道散落歷史建築,包括八個廣場空間,廿二處的一片歷史建築,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走在議事亭前地至板樟堂前地,葡式碎石鋪砌黑白相間的波浪形路面,藍白瓷磚街牌、 古靈精怪的街名,洋溢出熱鬧繽紛的商業及文化區。
踏著「議事亭前地」,接觸澳門文化的入口,漫步曲折如波浪的地磚,多窗多柱、色彩明麗的建築,恍如來到浪漫的南歐小鎮。
走在議事亭前地至板樟堂前地,葡式碎石鋪砌黑白相間的波浪形路面,藍白瓷磚街牌、
踏著「議事亭前地」,接觸澳門文化的入口,漫步曲折如波浪的地磚,多窗多柱、色彩明麗的建築,恍如來到浪漫的南歐小鎮。
「 民政總署大樓」,古稱議事亭,前身為市政廳,新古典主義的建築,色彩純樸自然,花崗石線腳劃分出立面,賦予典雅莊重厚實的南歐建築藝術。
始建於一五八四年,歲月更迭,多次修繕,重修於一八七六年,歷史浮雕鑲嵌,葡式青花馬賽克磚妝點其中,使得經歷時光的古老建築更具葡韻風采。
建築兩層樓高,通向花園的內院雕花大門,以葡萄牙手工極精細的鑄鐵鍛造,鑲嵌建築壁面的浮雕青瓷深具葡國魂,均為富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二樓圖書館南歐建築藝術的外牆裡陳設古典厚重的家俱,收藏的十七世紀至五0年代葡萄牙在非洲及遠東的古籍不乏珍品,是澳門最古老的圖書館。
大樓共三進深,拱洞連接隱身後院的小巧精緻庭園,園圃恣意盎然,牆身鑲有典型葡萄牙青瓷磚裝飾,窗櫺花崗線腳環繞,有「寧靜後花園」之美稱。
半身像為葡萄牙著名詩人賈梅士,代表作品《路濟塔尼亞人之歌》,歌頌葡萄牙英雄開拓通往印度的新道路,航海冒險精神將賈梅士的名聲推向高峰。
御海而行,遠方影影綽綽的拱廊、精緻的外牆浮雕,粉彩柔媚的色調,輝映出一片南歐風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仁慈堂」,澳門最古老的慈善機構。
「仁慈堂」由澳門首任主教於一五六九年創立,負責慈善救濟工作,設有育嬰、孤兒、老人、痲瘋等機構,同時開辦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
如今新古典主義建築的風格修建於十八世紀中葉,至一九0五年形成今日面貌,白色建築襯托廣場池面怡紅快綠,凡塵中更顯清麗脫俗的宗教情懷。
「玫瑰聖母堂」建於一五八七年,是聖多明我會在中國設立的首座教堂,創建之初搭以木板, 華人稱為「板樟廟」,又因供奉玫瑰聖母,也稱「玫瑰堂」。
玫瑰堂正面三層,各式圓柱分隔門窗,頂部三角楣刻有多明我會的徽號,尤其華麗,內部主殿、側堂和主祭台由圓拱柱門隔開,側殿設有小祭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