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走覽青雲亭》


走覽青雲亭,從磚石木瓦砌造出的雕樑畫棟廟堂,香火繚繞川流不息的人潮裡,閱讀馬六甲華人生命中的信仰和移民的軌跡......



走過雞場街萬寧社,來到香林寺對面的青雲亭,甲州群賢聚會社,萬裔彥士話桑梓」,海南移民華人心,願望都寄託在廟亭裡






航海水運,打開南中國海大門青雲有路,青雲亭記錄華僑渡海奮鬥史。矗立在廟內的十餘座大小碑碣,記錄先民渡海拓荒的奮鬥藍縷。






青雲亭原名觀音亭,坐落在馬六甲的廟堂街悠悠歷史,距今四百多年,華裔人手一柱,進香祈願,鼎盛熱鬧非凡,香煙裊裊,融成一體








山門書南海飛來亭內靈山第一母徳永昭慈悲永現道濟咸安匾額道的精神內涵是漢民族文化在此延伸的最佳註腳。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TJn3FExu_rFZAWfmxFaRYnOTgQ7Pj-MliHSo1uCb4X3OLgYf34



隨著移民繁衍生息,信仰繼續傳承香火,大殿正座供奉主神明觀世音,左壇分別是武財神關帝君和海神天后媽祖,壇上欄杆描繪佛祖的生平






規模宏大的古剎斗栱樑柱,整座建築全部用楠木建成,殿內以生漆塗飾,黑紅閃亮,華堂裡雕樑畫棟,古雅精麗,建築材料都是來自中國






來自閩粵三川式翹脊燕尾飛簷,五色古香的華麗裝飾意在避邪祈福剪黏方式的人物綿密地佈滿屋脊,極盡雕鑿之能事,陽光下豔麗耀眼




建築結構傳承中國古老的藝術裝飾,雕、塑、彩、貼、砌、寫、畫手法,各由不同匠師負責,工匠均由中國引進,構築洞天福地的殿宇院落






衍樑上「憨番扛大杉,造型逗趣各異上漆的木雕更加引人入勝,閃閃發亮華麗奪目,想像當年風華,同時激賞古建築修復工程的典範。






除煞的雙獅鎮廟諧音事事如意,公獅左、母獅右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但獨特的木雕立姿,尤其母獅懷抱小獅,沖淡莊嚴肅穆的氣氛。


青雲亭的建築結構上具有中國古老的藝術性,裝飾手法有雕、塑、彩、貼、砌、寫、畫等七種,各由不同的匠師負責。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zd5naK.html




牆堵以「剔地起突」的手法,浮雕左右對稱的龍虎門。中門為神靈出入口左進右出青龍吉祥,出白虎解厄入龍出虎,化險為夷。





門牆上的字畫對聯大有學問。廟亭至少經歷了六次重修三次擴建。 碑文、匾額、楹聯和牌位,是研究大馬華人社會的重要歷史資料。







銅錢般的鏤雕窗花富貴平安如意的彩釉瓶花牆堵映襯磚紅的溫暖色調,牆面佈滿了卍字回文和福祿壽的祈願祝福,都傳承自中國。





古剎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二00三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精緻典麗的華人寺廟,是屹立歲月的歷史碑記。






穿越時空,走進文化藝術之門,您將發掘華人社會精神信仰中心,民族遺產特有堡壘,融合一一則堅強信仰和不屈不的動人英雄故事。






與歷史懷舊底蘊相遇,由山牆之下仰望正脊起翹的燕尾,正脊與山牆接角上的鵝頭墜,剪黏工法雕造牡丹花飾懸吊著磬牌,涵意富貴吉慶。





走近廟宇,除了神明,優美的雕樑畫棟其間蘊藏著無數膾炙人口的忠孝節義情節。牆上細說從頭,聽!廟宇説《三國演義精彩故事。





封神演義》說道:「民知有忠孝節義,不知妄作邪為。」匠師發揮創意,大量運用三國典故,以壁堵的裝飾藝術傳達忠孝節義觀念收教化功能。







千里走單騎」,進入英雄之門,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趙雲救主」......開卷展畫,重溫那一段段精彩紛呈的三國故事。






故事轉到對面牆上古碑,古碑記載著這座大馬最古老的華人廟宇修建歷史,說亭始建於十五世紀,隨著鄭和下西洋的腳步,一併傳入宗教信仰。






盡覽大馬華夏移民文化,首任華人甲必丹鄭啟基(又名鄭芳揚)改建創於明朝榮隆慶年間古寺,一六七三年創建,取平步青雲之意。


嘉慶六年重修青雲亭碑記云:「吾想夫通貨積財,應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宵直上之勢,如青雲之得路焉,獲利故無慊於得名也,故額斯亭曰青雲亭。」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zd5naK.html




左倉頡,右文昌,伽藍殿印證青雲亭碑記所云:想夫通貨積財,應自始有,而臻富有莫大之崇高,有凌霄直上之勢,如青雲之得路焉。





虎爺咬錢來」,隱身神桌下的虎爺,是土地公的坐騎。「土地神轄山中虎」,尊稱為下壇將軍的虎爺,鎮守廟宇除妖孽,信仰來自中國民間。






曆法民俗、宗教宛如中國,前朱雀,後玄武。」瘦石堆出大型盆景山勢,藏風聚氣,四方神靈與天地相互對應,寶地因此佛唱不輟。


 


青蓮開佛國,雲雨潤蒼生」,青雲亭在馬六甲早年華人地位相當政務、法庭、宗教多功能,如今會議廳繼續服務華社社群精神需求。




新南向,新方向,新力量古廟是華夏民族文化在馬六甲延伸的最佳註腳,也是漢民族生養眾多,遍滿了地,在地上繁盛的印證。





崇德興文,長發其祥;隆儒重道,繼述必昌。」追思雨露,踵範先賢,同為渡海閩南後裔,走覽青雲亭,不禁緬懷先祖傳承之家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