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江南行旅浙江篇(九)紹興魯迅故居》

魯迅故里,紹興鎮城之寶。故居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
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沉浸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場域......


一、紹興魯迅故里

從乾隆故里到魯迅故里



潮來潮歸,三天海寧觀潮行旅、博物館、古街故居。
低調的海寧,不只是有骨的江南,還有文氣和俠氣。




下午原車返海寧,海寧搭復興號火車到杭州轉地鐵,
到魯迅故里。一日千里兩地情,一站有一站的風景。




乾隆故里到魯迅故里,「有骨頭的江南當看紹興
看似小橋小河的水鄉,隱潛著熱血湧動,浩氣充溢




鲁迅先生說:我從紹興來木心先生說:有骨
的江南當看紹興紹興,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


市集美食街



出地鐵站後,燈火通明牌坊的魯迅園區唱著紹興戲,
對面美食街,大盤蝦仁青菜蛋炒麵,真是人間美味!




開弘易居位於魯迅故裡步行街,魯迅地鐵口A2出口,
魯迅故居尾端的文旅酒店位置優越,步行可達景區。




 酒店秉承舒適,溫馨,智慧的設計理念,客戶至上的
服務理念,價位合理高品質的住宿體驗。推薦住宿。




清晨早起,為著是避開5A景區的魯迅故里人潮擁擠,
九月底的紹興透著微微涼意,水岸的空氣一片清新。




市集美食街的開弘易居酒店,近魯迅地鐵口A2出口,
江南水鄉風情的地鐵出口傍著小橋流水,垂柳拂岸。




沿著步行街道修築的仿古涼棚,古意古香,清雅潔淨。
從海寧硤石、鹽官到紹興,早中晚都可見到清掃街區。


二、魯迅故里步行街

故里之路



穿越時光,步行在紹興的一條懷舊街道 ─ 鲁迅中路,
石板路近周恩來故居、紹興博物館,通往魯迅故里。




踏著石板路前往魯迅故居、祖居、紀念館、百草園、
三味書屋,以及前往陸游唐婉愛情千古絕唱的沈園。




故里之路,歷史文化街區,文學與時光的交錯之旅,
街頭雕塑穿越時光,讓人彷彿看到了過去的一幕幕。




《故鄉》寫著:「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下面是海邊碧綠的沙地。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西瓜。」


咸亨酒店,孔乙己

步行街咸亨酒店穿插其間,咸亨酒店創建於清光緒,
咸亨百年老店因魯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揚四海。



酒店門口左側,漆成黑色手拈茴香豆的孔乙己塑像。
彷彿正對櫃裏說著:「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甲午年(西元1894年),紹興最負盛名的百年老店,
魯迅堂叔在紹興城都昌坊口開設一爿簡陋咸亨酒店。




咸亨出自《易經.坤卦》「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酒店果然生意興隆,萬事亨通,步行街區延續百年。




咸亨酒店在魯迅出生地即故居附近,位於故里街底,
步行街聚集了懷舊物紀念品,散發著濃濃歷史氛圍。



店鋪手拈茴香豆雕塑,正是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
穿長衫的孔乙己書呆,成為短衣幫苦力嘲謔的對象。




獨具江南風情的歷史街區,原汁原味解讀其作品,品
味筆下風物人,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的真實場所。




魯迅十二歲起,便在咸亨酒店裡當伙計,其寫作素材
咸亨酒店裡的孔乙己,思想的封建守舊、愚昧不悟,
因科舉制度廢除而被社會邊緣化,自命清高又迂腐,
沒有錢卻要尊嚴,成為酒客們酒足飯飽後嘲謔對象。


牌坊立柱



老牌五星酒店出門就是小吃街,古城街小吃有著魯迅
筆下的紹興美食。左轉三分鐘是魯迅故里景區西門。




魯迅故里,是文學家魯迅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故土,
是紹興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的歷史街區。




路口一座牌坊,「里仁」牌坊背面是「德鄰」牌坊,
「里仁」為美,坊聯「旭日輝仁里,祥雲護德鄰」, 
「德鄰」立柱書「翠竹虛心有節,君子樸實無華」。


三、魯迅故居

周家新臺門

(一)


沿著的青石板路走,到了魯迅故居,稱周家新臺門。
祖居老臺門,距離新臺門內的魯迅故居一百多公尺。




紹興尊稱有名望之人,獨立規模的院落稱「臺門」。
第一進入口穿堂臺門斗,以「翰林」展示屋主尊貴。

【註】
乾隆年間六世祖周楹山知縣,周家自此晉身士大夫。
鲁迅祖父周福清同治年間欽點為翰林,是家族四00年
中最顯赫的官位,因此祖居老臺門門楣也掛此匾額。




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整個臺門佔地近三000平方米。
紹興保存較完好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二五0年歷史。




周家新臺門坐北朝南,宅第六進,占地五八0平方米
1881年生至1896年外出求學前,魯迅一直生活於此。




新臺門三進,由臺門斗、大廳、香火堂、側廂及染屋
等組成。大廳「德壽堂」是周氏族人宴會賓客之處。


(二)



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裡面有不少什物是當年原物。
幾經修建後,魯迅家的房屋格局與原來的很不相同。




魯迅故居裡充滿了歲月的痕跡,儘管已經經過翻新,
但仍然能夠感受到古老建築所蘊含的豐富文學意蘊。




魯迅有「民族魂」之稱,本名周樟壽,改名周樹人,
赴日習醫,棄醫從文,散文、小說、新詩、學術研究
,著作頗豐,中國學界譽為「中國現代文學之父」。




他發表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其中篇小說《阿Q正傳》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描寫中國舊社會人物劣根性,筆鋒尖刻批判性極強。




他藉著一支健筆,寫出一篇篇激昂慷慨、批判中國社會
文化文章,激起了廣大的改革浪潮。反傳統、反菁英,
毛澤東推魯迅為「中國第一等聖人」,是其戰鬥武器。


(三)


故居為兩層小樓,開間兩間,當年鲁迅家的一部分。
原來十多戶周氏家族聚族而居的堂皇的新臺門剩此。




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鲁迅的「興」這一房居住場所。
從右側門進去,穿過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天井。




穿行在魯迅的故園,《故鄉》《孔乙己》《阿Q正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淬煉成了濃釅如酒的文字。




在周家新臺門裏,魯迅誕生、度過了幼年和少年生活。
走進故居,走過每個空間,就進入了魯迅的文學世界。

(四)


夏日乘涼時,繼祖母天井搖著芭蕉扇給他猜謎講故事。
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從小就受到民間文學的薰陶。




穿過天井,迎面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兩樓兩底」。
東首前半間客廳稱小堂前,是鲁迅家吃飯會客的地方。




魯迅臥室,曾經是魯迅當年與髮妻朱安洞房的地方。
卧室陳列一張鐵梨木床,是魯迅當年使用過的原物。




後來他在紹興任教中學堂和師範學堂的臥室兼書房,
魯迅在這裏備課、寫作第一篇文言文小說《懷舊》。




從大廳、書房、藏書室、臥室、客房到偌大的廚房,
看出新臺門的魯迅家原先是個書香門弟的大戶人家。




與母親臥室相隔一天井,是魯迅家燒菜做飯的竈間,
大戶人家三眼大竈竈壁上繪有祈福避邪的圖畫文字。




廚房後面這三間,是魯迅家存放稻穀、農具的地方,
庫房存放著稻穀及牽礱、風車、竹簟、鋤頭等農具。 




走過廚房和庫房,中間是通向百草園的過道。跨過幾
個門檻,走進一扇古老的小檯門,就來到了百草園。


四、百草園



魯迅童年生活於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農村,
是《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文學素材來源。




魯迅故居後園百草園,原是周家與附近住房共有菜園,
面積近2000平方米,童年時代魯迅常在這裡玩耍捕鳥。




「短短的泥牆根」,「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
跟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找出魯迅當年的腳印。




籬笆的圍圈,中間菜畦碧綠,旁邊的皂莢樹格外顯眼,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百草園,就是魯迅當年筆下的景緻。




「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
環視眼前的百草園,想像魯迅筆下童年的無限的趣味。


五、磐廬


光緒、宣統年間,周氏房族逐漸衰落,屋宇連同屋後的
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故居四易其主,歷經變遷......

【註】
魯迅故居曾經四易其主,歷經變遷,先售給鄰居朱家,
再歸法院,還曾做過學校校舍,最後易主為章姓人家。 



亭北過石橋,可達池中的船廳。船廳為歇山頂四面廳,
廳四周圍以環廊,南面門楣上懸「宛在水中央」匾額。



船廳與北岸間立有太湖石,為明萬歷朝高官朱賡所有。
朱閔仙購得此石置於池畔,以此命名宅院為「磐廬」。



百草園穿過一個月亮門,「朱家檯門」稱「老磐廬」,
朱家「老磐廬」是紹興保存最完整的花園式檯門建築。

【註】
圓洞門門楣額題「磐廬」為民國年間書法家汪恂所題,
門聯「澤綿文陝裡,傍小瑯琊」清代畫家何詩孫撰書,
圓洞門背面門楣額題「雲谷紹芬」,也是汪恂的手筆。



臺門內有一平方公尺水池,終年水量充盈,久旱不乾。
臨水歇山頂半亭柱楹聯「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



橫額「魚樂國」為董其昌題,抱柱聯「地似三山春似海,
花為四壁船為家」為朱閬仙親家擅寫魏碑的陶浚宣手筆。




朱家臺門其餘部分,如今被闢為「魯迅筆下風情園」,
有紹俗祝福、越俗漫話、迎神賽會、男婚女嫁主題館。



解讀魯迅作品場景,讓遊客更直觀了解紹興民風習俗。
而今故里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古城文化歷史街區。



故居原汁原味解讀魯迅作品,品味魯迅筆下風物,沉浸
感受魯迅當年生活情境場域,故里成為紹興鎮城之寶。


(📷2024年9月21、22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