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西安碑林博物館》


問墨尋碑林,訪古覽書院。西安尋古,碑林博物館薈萃石刻藝術,藏有漢代至明清碑石三千多方,入寶山觀摩歷代書法家之真跡......





文化薈萃地,書法藝術鄉。西安碑林博物館本身為孔廟舊址,古建築群擴建而成之館區,分為孔廟、碑林展室、石刻藝術室三部分。




進入孔門,眼前寶地即是西安碑林博物館,唐時在京城尚書省西隅國子監附近之孔廟建置可追溯北宋末年,明清修葺建築群保存至今




萬仞宮牆內牌坊前半月形水池向外彎曲泮池池具防災、調節氣溫及風水象徵。「入泮」,朝聖碑林石雕博物之入學游藝洗禮儀式。






穿越明清風華牌坊孔廟第一道大門,彷彿聖學櫺星門天上文曲星主管道貫古今,跨度兩千年三千方碑刻墓誌、石刻藝術




照壁、牌坊、泮池、欞星門、華表、戟門、碑亭、兩廡,遵循文廟格局,沿著中軸線分布,組成一個綠樹掩映、古樸典雅之庭院建築群。


沿中軸線依次分布,是典型的文廟布局,


桃花依舊,任時間流逝,大江東去,淘盡的是浮沉人事,淘不盡的是千古風流人物,也淘不盡萬古歷史文化,翰墨文藻與文采風流。







 通過戟門」,兩側碑亭左有「大夏石馬」珍貴文物,大夏國,為東晉十六國匈奴族建立之國,太子墓前神駿見證大夏鐵騎征戰南北。





「唐景雲鐘」相對石馬,鑄刻唐睿宗御筆銘文,明朝移置西安鐘樓,洪鐘至今響亮,中國人民廣播電台新年鐘響即使用此鐘錄音檔。






孔廟中軸線北雙層飛簷四角亭收藏唐時立於國子監又移至文廟內《石台孝經》,因此地碑石叢立如林蔚為壯觀,清初稱「碑林」。


叢立如林,蔚為壯觀




「碑林」二字是林則徐題寫,主體為歷代碑石,創始者北宋名臣呂大忠,時任陝西轉運副使,收藏諸多唐朝碑石,為博物館最珍貴部分。




碑亭內立著一塊高大的石碑,呈長方柱體,通體造型精美,碑頭雕刻著靈芝雲紋雙層花冠,碑身由四塊青石相合而成,碑座底下有三層石台,因此稱為《石台孝經》。
石台孝經碑刻於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碑身正文是孔子《孝經》原文,由玄宗李隆基親筆抄錄,為隸書,用筆豐腴華麗、結構莊嚴恢弘;碑額「大唐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注孝經台」16個字,是當時的太子後來的肅宗李亨所撰,字體為秦小篆,字跡清秀;碑側刻有玄宗親自寫下的批註,為行書,飄逸靈動。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Ray32.html

碑亭內矗立長方柱體石,高一百釐米碑身四塊青石碑頭鐫刻靈芝雲文雙層花冠,碑座線刻獅子蔓草,因碑座三層石臺,稱《石臺孝經》。




「迎客第一碑」在此迎賓,唐玄宗御筆隸書抄錄《孝經》,肅宗題碑額,碑體集篆隸楷行,會「三帝四體」於一身,稱「西安碑林第一碑」






榜首碑頭肅宗題銘字體為秦小篆,碑身乃玄宗以隸書講述「文宣王」孔子孝悌之道,楷體小字注釋孝經,行書批註碑側,故名「三帝四體」。




亭北側展覽室裡,陳列歷代書法名碑,以唐文宗時《開成石經》最盛大。一0八七年和石臺孝經一起移置西安碑林,由此建立翰墨歷史。







唐《 開成石經 》十二部經書,六十五萬字摹刻石碑上,立於長安國子監,作為校勘標準此後石刻碑文為天下手抄書籍範本。




一一四塊石頭組成之碑刻,成為最大最重的「石質圖書館」,十二部經書彙集歷代聖賢經典論著和權威注釋拓印之即能裝訂成冊閱讀校對




名家雲集,誰與爭鋒? 顏體、柳體、歐體,篆、隸、楷行、草 ,歷代書法名家真跡匯聚博物館一堂分佈於文廟舊址七座唐風古韻展廳




迎面螭首龜趺,蓮花十字雲紋裝飾,記景教教旨儀式,碑文典麗,是基督教流傳長安肇始,為古中國文化交流寶貴史料,文物價值極高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rvxzV0rLKn0m4fDe46nPpgofiQekkwDIhFfa-EgvOJwJw-3Xm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唐太宗時古波斯傳教士阿羅本,從大秦羅馬城踏上中土宣揚福音,碑側及下端有古敘利亞文僧徒題名。






重磅登場,眼前是顏真卿真跡少貧,筆蘸黃土水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色,兼收篆隸北魏筆意,自成一格





有幸欣賞《顏家廟碑》,方正莊嚴,整齊大度,將民間醞釀已久書法革新推向巔峰,為顏傳世碑刻最後之巨作推為「顏體」典型之作




「顏體」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骨力遒勁而氣概凛然,筆勢雄渾蒼勁,結體寬博恢宏,所以登峰中國書史楷書不朽地位。






《顏家廟碑》後是唐裴休撰《大達法師玄秘塔碑》柳公權書並篆額結構峻整,筆勢挺拔遒勁,勢如削竹,代表傑作有「顏筋柳骨」之讚譽。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pvE13guzlvBjW6PttHiPBe-vQ78fmsYfL_rjVLv5FRuZXzA4t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ND2Z6zWymqvHuCdmFqn3OryBpHP4HH_-qQE0KxeFNIP6y7KN1

「唐故左街僧錄......熟悉的楷書,浮現我青春練字之身影,雖然玻璃圍罩,碑文反光難以清晰觀摩,字跡卻歷歷鐫刻我生命心版,直透靈魂。


氣勢雄渾,蒼勁有力;





唐弘福寺僧懷仁集王羲之墨跡組成《大唐三藏聖教序碑》,記載玄奘法師天竺取經,繁榮中印文化交流,是僅次於《蘭亭序》一件書法名品。





《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歷廿年蒐集,二世紀後合體之奇石碑雲集,穿過一面面碑林,進入第三展廳,眼前是《篆書目錄偏旁字源碑人氣碑






釋夢英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五百四十個字之部首偏旁,以篆書書寫,輔以楷書釋字,字體端莊典雅、古樸凝重,為篆法構字寶典




隸法寶典在此筆畫圓潤而精氣內涵,體勻整秀而飄逸多姿。書法清麗流轉,自然雅典,秀美飛動,為漢隸中婉約代表,更是漢碑中精妙絕品。







傳世名作東漢《 曹全碑 》,全稱《合陽令曹全碑》,記載東漢陝西合陽縣令曹全世系,及鎮壓黃巾起義歷史事件,彌補訂正史書之遺憾。




碑林中《司馬方殘碑記司馬懿司隸校尉生平。額上雕刻蟠魑紋,僅存碑身上半截,且斷為三塊,但無損陝西地區迄今發現唯一晉碑價值。




張旭草書《斷千字文》斷簡殘篇,僅剩六塊不等石刻,但狂草淋漓酣暢,大小錯落,粗細相間,筆意縱橫豪放,瀟洒不羈,真「飲中八仙」也





張顛喜酒後狂呼暴走,然後落筆;與唐釋懷素《草書千字文》都是刻於橫置橫方形石板之帖,同樣筆意恣放,如驟雨旋風,為世所珍。




顛張醉素落筆「今草」章草基礎發展而來,筆勢連綿飛舞,流利灑脫,更能自由靈動,充分表現人類情感變化曲折。




碑林名碑以唐最為突出,精品尚有歐陽詢書寫《皇甫誕碑》格局陡峭,筆力剛勁褚遂良《同州聖教序碑》 書法流暢多姿,譽為鐵畫銀鉤。





入書法藝術寶庫,進中國收藏古碑石數量最多博物館,賞匯集古代文獻典籍石刻圖案,解中國文化發展,也應証了中外文化交流史實






藝術瑰寶,傳世絕品,五體書法異彩紛呈文字具珍貴史料價值和高度書法藝術價值,而碑文承載書法家不朽之靈魂,更深深烙印入民族靈魂。


碑林保存的名碑中,以唐碑最為突出。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險勁精絕,格局峻峭,間架結構端整勁秀,筆力剛勁,自成一家。褚遂良書寫的《同州聖教序碑》,被譽為筆勢如鐵劃銀鉤。他的書法流暢多姿,氣勢剛健,顏妙超縱,彌覺珍貴。歐陽詢之第四子歐陽通,幼年失父,刻意模仿父書,得父法而險峻過之,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傳世石刻,除河南開封博物館收藏得《泉男生墓誌》外,就數碑林所藏的《道因法師碑》了,他的書法剛勁,結構嚴謹,與其父各臻其妙,而又一脈相承。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6ngENA.html蓬台飛雲烘托碑頭,螭龍盤,圍繞著十字架,左右盛開著百合花,重達二千公斤的巨石,記錄著西元七八一年基督教走進中國,揭開序幕。


不朽傳承,絕無僅有,歷史長河,睹物思情,歷史瑰寶引發共同守護人類文化遺產之深情。穿過兩間碑刻展室,前方還有石刻藝術展室。






唐破風式展廳前數不清之石柱,豎柱高一點二米樁體取方、樁頂收圓,上圓下方,寓天圓地方之象徵意義,樁體雕飾重現栓馬圖畫實境。






細看樁頸須彌座浮雕蓮花卷草紋,襯托吉祥石獅,虛處留有穿馬繩圓孔,石雕藝術賦予避邪鎮宅意義,具有裝飾建築炫富功能。








祥瑞圖案,表現內容豐富,拴馬樁,諧音「封侯」意義。也取《西遊記》中孫悟空任職天宮弼馬溫,雕塑猢猻形象,栓馬容易馴服。






久歷風雨,依然矗立,老樁石雕述說著曾經經歷往事與歲月滄桑。曾經的經典建築形式,造型各異,守護著尋常人家,也守護著朱門陵墓。




入藝術館內看唐代陵園石刻。陝西境內十八座唐陵石刻題材廣泛,石獅石虎翁仲渾然一體於依山帝陵,以「昭陵六駿氣勢最不凡響。





畫稿由閻立本繪製,雕刻採用圓雕、半浮雕與線雕刀法,體量宏偉,造型穩健,生動地體現了雄建豪放的時代風格,是中國石刻藝術之瑰寶。





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昭令摩刻伴隨馳騁沙場,戰功彪炳之坐騎,美中不足的是「颯露紫」、「拳毛騧」為複製,真品幾經戰亂流落海外。




唐高祖李淵獻殿前神道石犀、石虎代表四夷臣服、萬邦來朝越南獻巨犀重達十噸,線條勾勒身軀,整體比例準確,鱗甲紋細緻生動逼真。





石刻藝術館珍藏陪葬於高祖獻陵,李壽墓葬石槨石刻藝術,墓門四神平雕一對朱雀及孔雀,門楣浮雕獸面紋,門框及門檻平雕線刻蔓草花紋。






李壽,高祖堂弟,墓由廿八塊青石構成,墓門墓誌型態完整,雕刻精美,墓誌為罕見獸首龜形,為中國唯二之一,彌足珍貴。






歇山頂式建築之石槨,槨外平雕文臣武將四神、仙人騎鳳等天堂畫面,看那些優美舒暢的衣飾線條,衣帶翩翩,讓人驚嘆石匠精湛技藝。






「李壽石槨」廡殿式石屋,唐風十足,槨內壁陰線刻樂人舞伎、男女侍從、天象圖,構圖精美線條流暢,為唐代墓室石刻藝術之翹楚。





長安說漢唐,探訪悠久歷河中之遺跡,陝北出土畫像石磚,題材廣泛刻畫生動質樸簡潔,濃郁之生活氣息,彷彿壁上人物再現。




原來漢代重厚葬崇飾祠墓,畫像石以刀代筆,結合繪畫與雕刻,鑲嵌墓闕墓室祠堂廟闕與棺槨,以避邪驅祟,為後世留下豐厚文化遺存。




漢石遺韻,古樸典雅,車馬出行、騎射馳獵耕稼放牧、祭祀宴飲、迎賓拜謁.....反映了當時習俗思想觀念之面向,拼組成漢代社會百科全書。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5CjUZjBHeszks4wxpUB7RicCseVct9W1jyoemG7aOgP_pj4oPIw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l_7rs7Ba3O5LKyrCUry4tLPtCP_hbxZrNW8GNADbQ4a-khlVw

瓦楞屋頂、蓮花瓦當,鴟紋火珠,大門乳丁,窗櫺線刻青龍朱雀侍從,屋脊筒瓦鐫刻「開著即死」 ,護衛小孩自隋代沉睡至今未遭盜






「小孩」原來是公主李靜訓字,深受外祖母周皇太后寵愛宮中。石槨滄桑斑駁,歇山式石屋彷彿凝結時光,守護九歲公主奔向永生千秋路程。






東漢雙受獸造型,造型綜合獅虎之特點,動作矯健敏捷,造型十分罕見。漢代石刻粗獷簡練,唐代精美,各有風采,共譜永生千秋之民族生命。





穿梭於文字藝術走廊間,莊嚴凝視豐饒之碑林石刻,感受綿長之歷史氣息,煥發著文化淬練之後的雋永風情,一股感動悠悠湧上心頭.....





文藻聖地西安碑林石上墨韻天地同流。植基各朝代,不同土壤沃養,累積珍貴厚重,跨越時空之文化沉澱,徘徊流連,彷彿生命依然存在。


(以上圖片版權為原作者所有。若有觸及版權請通知本人刪除圖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