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密宗祖庭興善寺》


唐朝轉法輪殿遺址,礎石二十八個,為唐代遺物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8J2ax.htm
唐朝轉法輪殿遺址,礎石二十八個,為唐代遺物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8J2ax.html
唐朝轉法輪殿遺址,礎石二十八個,為唐代遺物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a8J2ax.html
小雁塔基本位於一條垂直軸線上。大興善寺始建於晉武帝司馬炎泰始至泰康年間(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600餘年,初稱遵善寺。隋文帝楊堅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因寺院在都城大興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興善寺」。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travel/4qr8293.html
佛入紅塵,長安便是道場,醉眠街北廟盡日聽僧講大興善寺,晉武始隋唐起便隱身繁華地,清靜地距紅塵萬丈僅一牆之隔......




穿入古,跨過長安連接朱雀大街和翠華路之街道,薦福寺以南,便是長安中路分開之興善寺街,駐足聆聽隋唐以來千年古寺鐘聲。





山門對面街牆雕塑佛教密宗法器「五智金剛杵」,與修葺一新之山門匾額「密藏宗風」,最能體現大興善寺作為佛教密宗之祖庭地位。





從新建山門入始建於晉武帝時之菩提古寺家寺院初稱「遵善寺」因隋文帝擴西安為大興城,寺址增至靖善坊地,新名「大興善寺」






銅環輕輕叩響鉚釘鎏金獸首,仿佛開啟一段塵封往事......遙遠的駝鈴聲,遙遠的隋唐,時間流逝,歷史迴旋低吟,留下大興善寺今世身影




穿過雙層樓閣式山門樓進入非常人居之九五貴位,都城藉易經風水東置大興善寺,懸「五岡唐鎮牌匾於樓面借神力佛法鎮帝王之氣。


https://encrypted-tbn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J3s3BTzqsQQOjjrQfSVaz23Vzc13zJV64OwOhtMxVc8-ZOk0s



一道隔開紅塵,「金剛」門通密宗祖庭山門第一進天王殿南北中軸線南殿宇主祀彌勒佛,旁列四大天王千年守護道場四方。






金剛堂前千年紫藤樹依然繁茂密藏宗庭,莊嚴幽雅浮光掠影中,且看住呼吸,專注腳下,菩提禪林深院,尋找鬧市裡的一分寧靜。








佛光異彩,繁榮於寺之唐密文化是佛教史一朵奇葩中國「佛教八宗」之一,隋唐帝都長安三大譯經場之一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佛寺




公元八世紀,大興善寺香火鼎盛,為外國僧人居住最多處,天竺高僧善無畏、金剛智與漢傳密宗祖師不空,將密教傳往日本之大師空海師祖





法源血緣,日本密宗空海大師入唐求法期間,曾在大興善寺參學,學成後歸國弘揚密法,故大興善寺院亦被日本真言宗尊為祖庭。







時至今日,印度總理莫迪慕名訪寺題詞:自古以來,人類總是在追尋終極安寧,相對於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才是獲得永久安寧的最終途徑。




巡禮巍峨聖殿,努力合十致禮,建築內含人文,印證蔣勳所謂宗教佈設是一種裝置藝術,佛庭透過空間設置,直達靈魂,讓人謙卑反省生命。






寺僧踽踽,儘管牆外紛紛擾擾如當年,歷史回盪著貿易商旅行軍腳步聲,一千七百餘年來大興善寺緊緊守住心靈,牆內安靜得像一首唐詩






「格窗棲白鶴,似與鏡湖鄰;月照何年樹,花逢幾遍人。岸莎青有路,苔徑綠無塵;永願容依止,僧中老此生。」仄仄平平,風雅傳頌之唐詩。






是唐代詩人盧綸為大興善寺留下之著名詩篇,法系法輪轉動,世代傳承至今,寺院雖屢經戰火摧殘,仍散落唐代轉輪藏經殿」殿柱石遺址。






轉輪藏經殿遺址始建於唐代,用以收藏經書,有唐代遺物礎石廿八,現存唐刻青石獅與歷代整修寺院碑碣、香木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佛像。








從「鋪基十畝百畝中庭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領略一千七百年前皇家佛寺規模,體會碧瓦飛甍,金殿巍峨之不凡氣派。
寺殿崇廣,為京城之最。






禪院鐘聲,後院鐘鼓樓和舍利塔為寺中目前僅剩之古建築。天聲、地音,鐘鼓聲和著青煙梵音,飄散在大雄寶殿前庭與廣場兩側......








「何處去尋無垢池?隨緣宜種積福田。」銅爐薰香,千載一時,晨鐘暮鼓聲中香火繚繞,香燭梵音,成為凡塵之中心靈慰藉好去處。






大雄寶殿供奉五方五佛,中、南、東、西、北五方, 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十八羅漢及地藏菩薩五佛,代表五智。






佛教密宗重要法器五智金剛杵。


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般若法門,真空妙有,第一代帝師女皇名「以日月乾坤居,擇以密宗千手千眼觀音佛王形象面世。






位於大雄寶殿與觀音殿之間,地上二十餘礎石基座為唐「轉輪藏經殿」遺址,用以收藏經書,地藏王菩薩造像為日本真言宗緬懷祖庭贈送。





觀音殿庭中布袋和尚造型之「 護摩壇是密宗佛教祈願壇,佛教節日舉辦水陸法會,以智慧火焚燒平時供奉祈願木牌,了卻信徒願望。








密宗祖庭,庭前花開,唐密五祖善無畏携梵本佛經,吐蕃東來弘法應不空請,唐肅宗在此設置灌頂道場金剛智在洛陽灌頂,歸葬於此......




生命如水,靜默流淌時間消逝,前跡難尋......大興善寺佛法常轉佛影依在興善即行善,發願菩提心,善無畏讓真道永不退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