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到鶯歌陶瓷博物館》

到鶯歌陶博館,看陶瓷藝術娃娃展。博館園區、館藏特展,賞心悠遊的文化小旅行,品味美之律動......


造訪陶瓷鎮



搭乘臺鐵區間車到鶯歌車站,古稱為鷹哥石驛的舊站建站於民國前十年,配合陶瓷觀光改建新站。




地磚拼貼結合「鸚哥石、陶博館、成發居、汪洋居」馬賽克磁磚牆,成為造訪陶瓷鎮的第一印象。


陶都市街




街記:「大漢溪畔到鶯歌石下的文化路,是近代漢人移民的發展路線,形成鶯歌最早的街市之一。」





想到陶瓷就想到鶯歌,沿著站前文化路前往陶瓷博物館,賞陶瓷藝術娃娃展覽,鶯歌印象美麗驚艷








鶯歌,陶藝源地,文化造街,屋厝樓蘊藏陶瓷藝術之美浸染因陶藝文化成為馳名國際的陶都市街






茶聖千利休說 : 茶道就是要找回清閒之心。,為了心靈安靜而品茗,在清寂簡靜中體會美之昇華。


成發居




日治時代經營碾米和建材生意致富,人稱發伯」,望族陳發之舊居,諧音成發居風光一時。






「鶯歌燒-打造鶯歌國際陶瓷城」,成發樓,再現鶯歌名廈風華居,拱廊騎樓,融合古今紅磚大樓


陶瓷藝術園區



陶博館與陶瓷公園佔地十二公頃,特殊的建築造型加上文化藝術氣息,成為展覽及活動的最佳場景。





穿過博館建築體後方的月門廣場,來到陶瓷藝術園區,以風、水、土、火區分四大廣場的無拘世界。




開放的視野,有文化沒有圍牆的博物館,陶博館後方陶瓷公園,將陶的無限可能融於自然環境之中。




貫穿內外,在有形與無形之中洞悉溝通的功能與感覺」,開放的戶外空間,穿越古代,走進現代。




月門廣場上,由九塊陶塊堆砌而成「月門的傳說」,現代景觀構想源自於中國庭園的「月門洞」。




月門」讓人回顧往昔,循著歷史的軌跡,透過不同顏色的釉彩,記憶中的生活點滴不再是個傳說。






風華乍現,形塑無疆,人與陶、陶與土、土與水、水與樹、樹與人、人與天地自然,交會處生生不息......


陶瓷博物館





鶯歌鎮上絕美地標,鶯歌陶瓷博物館,整棟整體呈現質樸又設計感豐富的美感,襯托展品的獨特性。






陶博館是全國首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建築形式以清水模、鋼骨架、透明玻璃做空間變化。




灰色清水模呈現低調質樸的極簡感,透明玻璃穿透連結內外環境,賦予空間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





建築體樓高三層,地下兩層,建築規畫以極簡為原則,質樸、素淨,創造貼近藝術作品的展覽空間。





連接正門的水橋,透過水牆與池水藝術品,水聲、色彩,創造視覺與聽覺效果,沉澱看展前的心情。








五彩繽紛的朵朵祥雲,呈獻祥瑞氣象,在灰色牆面映襯下,格外活潑生動,網路票選戶外藝術極品。


穿門入館




水域空間抽象藝術裝置,「禧門」造型象徵「入陶之門」,呼應現代建築展示迎向未來的前瞻陶藝。








穿門入館,戶外灑落自然光線,無障礙步道橫亙寬闊高挑的空間,迎面是環保分類陶缸和燒瓷櫃臺。






陶瓷面版置物櫃,鑲嵌仿若IC電路面板美麗的圖形,豐富的鶯歌語彙每個櫃面都是一塊藝術陶板。







脫胎於鶯歌這片滋養的土地,以藝術創造打造一扇置物櫃的璀璨,為臺灣本土文化增添無限的活力。




 風爐、陶土、彩釉,匯集產、官、學智慧結晶,蛇窯點燃永不熄滅窯火華光,交融出秀麗陶瓷館。


常設展





鶯歌陶博館,臺灣陶瓷豐富面貌的縮影,結合資訊科技塑造的情境,呈現臺灣兩百年來的燒窯文化。






 典藏以臺灣陶瓷史為發展軸線,包含早期民用陶瓷、國內外現代陶藝、鶯歌本地製作之陶瓷產品。




常設展以臺灣陶瓷發展為主題,呈現先民生活的歷史,展現陶博館作為臺灣陶瓷主題博物館的格局。






五大主題展間,走向從前,回看所來,穿越時空,引領觀眾悠遊於臺灣多元而豐富的陶瓷文化之中。






「穿越時空之旅-史前、原住民」、「走向從前—臺灣傳統製陶技術」、「回看所來處-臺灣陶瓷發展」、






「硘仔鎮-鶯歌陶瓷發展、「未來預言-工業與精密陶瓷」,樓層皆有特色,深入介紹臺灣陶瓷。


特展室





特展室主題性展覽,留白的牆面安靜你的情緒,為造型、色彩、質感豐富的陶藝,理性與感性解讀。




「莫嫌村婦容顏老,猶記當年霓帶飄」看著蕙質蘭心,童顏不老的陶瓷藝術娃娃展,似乎也逆齡了!






到鶯歌陶瓷博物館,看陶瓷藝術娃娃展,二十八組美麗宛如藝術品娃娃,重現陶瓷娃娃的黃金時代。


(2017年3月17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